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不同病证间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差异 ,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以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为手段 ,通过 79例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 ,并与 1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糖尿病、冠心病均存在心脏植物神经紊乱 ,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异常率达 10 0 % ;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的中医辨证除具有一般糖尿病的辨证特征外 ,多见肢麻、多汗、视力下降、口苦咽干等肝虚气郁之证。结论 :中医治疗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同时 ,加强养肝解郁 ,对于阻止和改善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不同病证间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差异,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以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为手段,通过79例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冠心病均存在心脏植物神经紊乱,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异常率达100%;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紊乱的中医辨证除具有一般糖尿病的辨证特征外,多见肢麻、多汗、视力下降、口苦咽干等肝虚气郁之证。结论:中医治疗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同时,加强养肝解郁,对于阻止和改善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忠  王伟 《新中医》2019,51(3):16-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与冠脉CTA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患者中,伴有心肌桥64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31例,中度狭窄31例,重度狭窄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4例,双支病变32例,三支及以上病变38例。男性患者多为痰瘀互结型,女性患者多为气阴两虚型;心肌桥以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性别、有无心肌桥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瘀互结型以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为多见,而气阴两虚型则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瘀互结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为多见,而气阴两虚型则以单支病变为多见。统计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冠心病患者中,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CTA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张秋雁  邓冰湘 《中医研究》2005,18(11):23-24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报道众多,但冠心病的分型极不规范,未能采纳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和疗效.由于中医辨证分型多不一致,所以诸多文献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好的治疗经验得不到借鉴和推广.为进一步探讨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提出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就近15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辨证分型论治的18698例冠心病心绞痛(据不完全统计)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症状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2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620例,根据四诊信息、体检指标、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初步分析,之后对阳性指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多因素分析,通过聚类、对应、因子及结构方程等分析方法,探索各个指标与本病中医证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得到五大主证即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痰浊内阻证、心气阴虚证、心肾阴虚证,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四诊信息及心肾阴虚证和心气阴虚证之间存在着演变关系。结论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症状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得出正确、合理的中医胸痹的辨证分型,使得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一氧化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NO浓度,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中NO浓度低于健康对照值;并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型NO浓度更显著地低于心血瘀阻型(P<0.05)。结果提示:血中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组织所处的供血状态密切地相关,尤其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可作为指导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冠心病支架术后血管正常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冠心病支架术后血管基本正常仍然有心绞痛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住院患者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气虚型患者为55.56%,气滞型患者为44.4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0832)。结论:此类患者中气虚型和气滞型为常见证型;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内在关联,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参考并指导冠心病的中医诊疗。  相似文献   

8.
王玲玲 《新中医》2020,52(1):60-6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24 h动态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心电图相关性。结果:100例研究对象,52例本虚证,占52.00%;48例标实证,占48.00%。标实证、本虚证传导阻滞、房颤、早搏检出率均高于心肌梗死、室速、窦速(P <0.05)。对照组QT离散度(QTd)值>标实证QTd值>本虚证QTd值(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标实证患者心电图QTd值显著高于本虚证,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杨静  郑培  王春波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81-2682
目的:观察冠心病辨证施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按中医的不同证型分别施护。结果:经辨证施护后,冠心病患者显效89例,好转53例,无明显变化的8例,总有效率为94.67%。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施行辨证治疗及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