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节苷酯(Ganglionsides Gg)为含有唾液酸的鞘糖酯(Glycosphingolipids),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质膜的特征组份。Gg基本生理功能有二:①介导细胞-细胞,细胞-微生物以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②调控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功能,如生长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等的功能。在这两项功能中,Gg参与细胞粘着、分化、生长等重要生物学现象。本文专题讨沦Gg对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在哺乳动物脑内表达,参与脑的正常发育,能影响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目的:从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敲除小鼠脑内获取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取E14-E16正常C57BL/6胚胎小鼠和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敲除C57BL/6胚胎小鼠全脑,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置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7 d。结果与结论:从两种胎鼠脑内获取的细胞悬液培养1 d后较多细胞发生死亡,可见单个细胞漂浮于培基中,透光度较好,3 d后逐渐形成悬浮生长的多细胞团。传代后培养板底部可见少量细胞发生贴壁,7 d后可见大量细胞团出现,且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敲除胎鼠源细胞增殖速度更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两种胎鼠来源细胞团均为巢蛋白阳性,分化细胞可见神经丝蛋白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阳性表达;正常C57BL/6胎鼠来源细胞团呈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阳性表达,而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敲除C57BL/6胎鼠来源细胞团呈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表达阴性,且神经干细胞成球速度和成球数量优于正常胎鼠神经干细胞。说明实验成功从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敲除胎鼠脑内培养出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缺失神经干细胞,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3.
张辉  王均  张凯 《解剖科学进展》2003,9(2):144-145,148
目的 探讨人皮肤角质细胞TNFR的分布和炎症介质组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依据Tel lides成熟实验模型 ,将人皮肤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上 ,分别注入等量 10ml组胺或生理盐水 ,然后制成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标本观察。结果 正常皮肤TNFR2阳性反应细胞较少 ,TNFR1阴性细胞数量较多 ,阳性反应主要见于角质细胞的胞质和膜 ;组胺刺激后角质细胞质和膜的TNFR1消失 ,主要分布在角质细胞间隙。结论 组胺可使角质细胞质和膜上TNFR1消失 ,移位于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4.
Na~+/H~+交换蛋白(NHB)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质膜上,是调节细胞内pH和细胞体积的重要跨膜蛋白。目前已证实NHE家庭有5位成员,它们在组织细胞分布,活性调节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研究目的是通过RT-PCR,Northern印迹杂交法鉴定红细胞质膜上NHE异构体类型。  相似文献   

5.
孙震晓  魏育林 《解剖学报》2000,31(1):56-60,I010,I011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细胞学变化特点。方法 观察药物作用后K562细胞开矿的动态变化、一般及超微结构特征,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诱导K562细胞凋民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2mg/L斑蝥素任用4h,部分K562细胞质膜突起,染色质异常凝集,原位复染显示这些细胞质膜 的通透性没有增强,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细胞凋亡特有的“梯子”状带纹。电镜下。  相似文献   

6.
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哺乳动物血管系统中最里面的一层是内皮细胞层。这层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将始终受到血管中血液的流体力学作用。流体对内皮细胞单位面积作用的力称为应力。主要包括平行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切应力和垂直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压应力,切应力即我们常说的剪切力。细胞骨架是内皮细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其三种结构基础:微丝、微管、中间丝各成系统,分别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脂质分子相互连接而成为细胞运动、细胞形态和跨膜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对剪切力主要起响应的结构是微丝,是由双股F-actin螺旋式组成的。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7.
细胞电参数对内外膜跨膜电位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球形单细胞多层介电模型,提出了细胞电参数对内外膜跨膜电位影响的计算方法。仿真分析了细胞膜、细胞质、核膜、细胞核质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对内外膜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膜跨膜电位主要受细胞质电导率和细胞膜介电常数影响,细胞质电导率越大,细胞膜介电常数越小,细胞膜跨膜电位就越大;核膜跨膜电位主要受细胞质和核质电导率、核膜介电常数的影响,细胞质和核质电导率越大,核膜介电常数越小,核膜跨膜电位越大。仿真结果为确定细胞内电处理肿瘤疗法的适应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方家椿  牛敏英 《解剖学报》1989,20(4):410-413
本文采用 Con A-过氧化物酶光镜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GC80-3)和成纤维细胞质膜的 Con A 受体分布特点,未经固定的 MGC80-3细胞,Con A 受体复合物呈斑块样不规则分布,而成纤维细胞呈均匀弥散分布。本文还观察了细胞不同的周期时相和生长状态,以及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下 Con A 受体复合物的分布变异特点,并对 Con A 受体复合物在胃癌细胞质膜上不规则分布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Caveolin-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窝蛋白(Cav-1)是一种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表面标记蛋白,通过与细胞的黏附分子和信号受体相互作用调整肿瘤发生.多方面的证据显示了它在不同的肿瘤中有不一样的表达,而近年有人把它作为一个诊疗标志来研究,相信将来会开辟一条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甲状腺机能低下(低甲)和甲状腺机能亢进(高甲)动物模型,对大鼠肾皮质远端肾单位进行了电镜下细胞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低甲时远端肾单位的远端小管曲部细胞、远端小管直部细胞和集合小管主细胞的截面积(A)、侧基底面细胞质膜面密度(Sv)和周界长度[B(A)]、线粒体体密度(Vv)、及远端小管直部细胞和集合小管主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质膜面密度和周界长度、集合小管直部细胞游离面微绒毛长度均明显下降。高甲时集合小管闰细胞的截面积和线粒体体密度增加。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是影响远端肾单位细胞膜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医疗中使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膜需掌握其吸收时间和其降解对骨形成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在兔胫骨上植入聚乳酸膜(瑞典产GuiderMaterixBarrier,与钛植入物一同植入)的早期组织反应。其实验4只雄兔8个样品。分别于植入后1~4周取出进行组织学检验。第一周时膜的宏观结构没有出现降解,外表面变得不规则,有巨细胞和巨噬细胞存在,第二周时膜周围细胞大量存在,膜的碎片大量存在于细胞间,少量在细胞质中,到第三周时膜出现降解迹象,膜碎片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膜的碎片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第四周时膜的宏观结构仍然…  相似文献   

12.
在HIV 1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 ,其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的侵入中起关键的作用。首先外膜糖蛋白gp1 2 0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和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并与之结合进而导致病毒包膜糖蛋白的构象改变 ,暴露出跨膜糖蛋白gp4 1 ,其在诱导膜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构象变化 ,进而引起HIV 1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相融合 ,使得HIV 1核心颗粒进入宿主细胞中  相似文献   

13.
糖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复合物,广泛存在于机体内各个部位:体液,细胞间质,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糖对糖复合物的稳定性、免疫原性、在体内的寿命以及活性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能无视糖复合物中糖的存在。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和细胞间、细胞和活性分子的识别和通讯密切有关;这种相互作用在医学临床上具有广泛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HIV-1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其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的侵入中起关键的作用。首先外膜糖蛋白gp120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和一种趋化因子受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导致病毒包膜糖蛋白的构象改变,暴露出跨膜糖蛋白gp41,其在诱导膜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构象变化,进而引起HIV-1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相融合,使得HIV-1核心颗粒进入宿主细胞中。  相似文献   

15.
有机体赖以正常功能维持生命。正常功能在生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伤害,因而出现疾病。对有机体的功能与疾病的研究,可以由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大分子不同层次入手。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活跃在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这是由大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良好开端。对膜脂、膜蛋白结构的研究,膜流动性概念的提出及膜脂,膜蛋白流动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利用MSCs移植来治疗骨损伤已成为新的治疗模式。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烧瓶状质膜微区,主要由胆固醇、鞘磷脂、蛋白质组成。小窝蛋白-1(Caveolin-1)是其主要的蛋白成分。Caveolae是细胞信号的整合器,许多信号分子聚集在此与Caveolin-1结合,调节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本文将简要综述Caveolae/Caveolin-1在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膜穿孔期间,膜电导率大幅度提高,正常生理条件下的悬液细胞跨膜电压(Transmembranevoltage,TMV)计算模型不再适用。我们建立了高强度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均匀悬液中穿孔细胞跨膜电压的计算模型。首先将膜电导率不均匀分布的穿孔悬液细胞等效为一小球,然后根据有效介质理论求出细胞悬液的平均场,用其代替难于精确求解的实际场,最后利用穿孔单细胞膜电压计算公式,建立悬液中穿孔细胞膜电压的计算模型。模型表明在穿孔期间,细胞膜跨膜电压和外加电场大小,细胞膜穿孔临界角,细胞半径,细胞质、细胞膜和膜外溶液的电导率、细胞排列以及细胞浓度等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凝溶胶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业已明确,细胞骨架重排发生在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中,使细胞质在凝胶态和溶胶态之间转换。这一可逆性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其中凝溶胶蛋白  相似文献   

19.
在细菌这样一些没有细胞器的原核生物中,其膜磷脂质的合成系只局限在细胞质膜。但是象高等动、植物之类的真核生物,膜磷脂却并非全都由细胞器膜所合成。多数研究表明,内质网是磷脂质合成的主要场所。由它所合成的磷脂质形成小泡,送往各靶细胞器膜,并在那里和膜相融合,以供膜伸延或通过“磷脂质、蛋白质交换”而将特定的磷脂质运往靶膜。但是,就细胞而言,认为其所需的磷脂全都由内质网供给,看来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三维结构的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锰酸钾-锇酸固定法制备了5种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标本,并在扫描电镜下对其三维结构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内质网是由膜性小管构成的贯穿整个细胞质的管囊网络样膜性区室,并以多种形态深入到细胞伪足及突起中;细胞质中内质网则表现为簇状网络(见于GCM3T3细胞)、多态性多孔扁囊样网络、筛网状网络、条索状网络、大孔条索网状和细孔扁囊样分区网络、不规则管网状和多孔管囊分区网络(见于CV-1细胞)、细管网络(见于CCL187和CCL229细胞)、球囊网络(见于CCL187和A431细胞)和不规则管网状网络(见于A431细胞)等。内质网的这种多态性提示它是一种高度可变的结构,其可变性可能与细胞特性、分化程度、细胞功能状态及细胞骨架系统的分布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