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活血化瘀已较普遍用于男科疾病 ,在辨证和用药等方面 ,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然而较系统的论述男科瘀血的原因、症候与治疗等问题 ,则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男科瘀血产生的常见原因、症候表现以及用药规律等方面的探讨 ,以强调男科疾病产生瘀血以及瘀血导致甚至加重男科疾病的普遍性。1 男科瘀血常见原因瘀血是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常见结果 ,瘀血的产生具有普遍性 ,男科疾病也不例外。1.1 精淤导致血瘀精血互化 ,精淤血亦必淤。任何阻碍精液输泄过程的因素都可导致…  相似文献   

2.
<正> 活血化瘀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妇科病中瘀血症非常多见。在多年临床治疗中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妇科血瘀症的临床特点1.1 月经不调瘀血阻滞脉络和胞宫,可引起月经先后的不定期,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等多种症候,其特点为经色紫暗,伴有白块。1.2 小腹疼痛瘀血阻塞经脉,气血不能通畅所致,疼痛特点是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多呈刺痛,痛处拒按,排出瘀血块后疼痛减轻。1.3 发热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内滞,阻塞气机,因而宫内不和而发热。特点是寒冷时作,如疟样。  相似文献   

3.
血瘀既是糖尿病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本病前期多为胃强脾弱,治疗上则以调和脾胃,佐以行气活血,中药在调和脾胃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行气之品;糖尿病初期多为阴虚血燥,治以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兼顾活血化瘀;中期病机复杂,可分为气虚血瘀、阳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可通过补脾益气、温补肾阳、疏肝理气、化痰除湿之法以达活血化瘀之效;后期瘀血停滞,则并发多种病证,急则治其标,但活血化瘀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4.
总结周岱翰教授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周岱翰教授认为:血瘀是肿瘤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可出现在肿瘤各个阶段,使用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活血化瘀法不但能消瘤散结治疗肿瘤,而且配合攻下逐瘀、清热利湿(水)诸法,对由瘀血引起的气机不畅,瘀血引起的里热,瘀血阻络引起的黄疸、水肿等症,都能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弛 《广东医学》1999,20(9):722-723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专用治法,活血是使停滞瘀积、不流的死血复活,化瘀是使堵于血管中凝结的瘀血化开,其总的含义即是使血液恢复正常流动和血管恢复畅通,从而使血瘀引起的病证得到康复;正常血液不停地周流于全身,一旦流动受阻,停滞不行而淤积,中医则称之为血瘀证,其瘀积不流的血液则称之为瘀血,此外中医对不正常的血液又称之为污秽不洁之血,留在体内亦被认为瘀血,另外对久治不愈的病证亦归之于瘀血,如<医林改错>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  相似文献   

6.
李丽君  赵昌林 《中医学报》2021,36(2):285-28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活血化瘀类方剂有26首,广泛应用于与血瘀证相关的疾病。用药方面,张仲景除善用本草类药物温通经脉、行气散结外,还常用矿物类药物软坚散结,虫类药物搜剔通络,或加用酒助药力温通经脉,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若见瘀血轻证或合并瘀血症状较轻的疾病,可选用赤小豆当归散、矾石散、蒲灰散、抵当丸、枳实芍药散等;若以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血自下等为主证的瘀血缓证或合并瘀血症状明显的疾病,可选用当归芍药散、桃核承气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大黄甘遂汤、大黄牡丹汤等;若以疟母、大便色黑、癥积、恶性肿瘤等为主证的瘀血重证,可选用抵当汤、大黄[庶虫]虫丸、鳖甲煎丸、大黄牡丹汤、下瘀血汤等。  相似文献   

7.
陈永武 《海南医学》2004,15(10):125-125,128
活血化瘀法应用于临床,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它是针对血瘀症而设立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对各种血瘀症的一种治疗原则。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记载了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获苓丸等。活血化瘀的方剂。开创了后世活血化瘀的途径。在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有血瘀者,均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而收桴鼓之效。本文就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伤科临床上活血化瘀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一般伤科疾病多是跌仆、坠堕、撞击、压轧等外来暴力因素所致,以至于血液运行失常、或血流不畅或因血溢于脉外,局部有离经之血停滞而出现瘀血,因此伤科疾患在临床治疗中只要有血瘀之证存在,即可用活血化瘀法治之。石氏伤科应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十分注重气血关系、体质强弱、有无兼夹等。传统石氏伤科在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强调审因论治,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谈便秘与血瘀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瘀与便秘二者关系密切,瘀血阻于肠道则成便秘,便秘日久又可伴随血瘀,两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临证时要高度重视血瘀在便秘发病中的作用,积极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为便秘的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蔷 《华夏医学》2000,13(4):565-576,F003
活血化瘀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医治法之一,所谓“活血”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所谓“化瘀”就是消散瘀血,活血化瘀就是针对血液循环瘀滞所致的“血瘀证”而立的。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破气伤正,有害无益。在临床常见的血瘀证中多见以疼痛、肿块、瘀斑,另外肌肤甲错、脉涩、出血多呈紫暗色伴有块状,提示多有血瘀的可能。活血化瘀药临床可分为一般活血化瘀药,如红花、川芎、益母草等;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丹参等,逐瘀散血药如大黄、玄胡、水蛭;峻烈活血化瘀药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另外活血化瘀药又有作用全身和局部之分,又有偏寒偏热之分,…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医林改错》对血瘀讧的诊断及活血化瘀治法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血瘀证的三步诊断方法为首辨瘀血的典型症状,次辨瘀血的不典型症状,继辨瘀血的病史和治疗史。活血化瘀法包括益气活血、理气活血、祛风寒活血、温里活血、解毒活血、通窍活血、祛痰活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瘀血学说的发展脉络,认为瘀血与肿瘤防治有一定关系。如瘀血形成与肿瘤形成相关,提前防止、截断瘀血以预防肿瘤;在肿瘤治疗上运用益气活血法与活血化瘀法可缓解病人痛苦,辅助治疗肿瘤;术后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试论阴虚血瘀及滋阴活血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内经》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津液与血液的关系,瘀血形成的机理,研究阴虚与血瘀的内在联系,发现阴虚和血瘀可互为因果,阴虚血瘀证治疗上采用滋阴活血法,综合运用滋阴药和活血化瘀药,可以达到滋阴活血,阻断微观血瘀证和阴虚证内在联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崩漏属中医妇科疑、难、重、急之证,综合分析历代医家对血瘀型崩漏的认识及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研究成果,提出“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是崩漏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是血瘀型崩漏的治疗大法;宫腔靶向用药是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行气散瘀法 《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为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涩."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机不畅或停滞,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临床一般出现胸胁脘腹胀痛,甚至胁下、少腹郁结症瘕等一些气滞血瘀症状.治则主要是畅通气机,佐以活血化瘀.方剂如《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甘草),膈下逐瘀汤及《医学发明》中的复元活血汤等.代表药物除血府逐瘀汤之药外,尚有延胡索、郁金、姜黄、降香、月季花等.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用以治疗血瘀证的基本疗法。近年来,各地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也广泛地应用这一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各地有关报导简述如下: 一、血液系统病证与瘀血的关系祖国医学的血瘀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血液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液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出血、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衰竭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症积”、“虚劳”等范畴。而这些病证的形成,均与瘀血有关。血证的形成与瘀血内阻有关:血证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产生出血的病证。其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瘀论治异位妊娠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方法、效果和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探析各种文献,溯本求源,分析异位妊娠病位、病机。同时,分期论治异位妊娠,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以化瘀等方法杀胚,化瘀破血、消癥等方法,以期合理选用各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本病。[结果]异位妊娠病位在少腹,与冲任、胞脉、胞络相关。其病因虽各不同,其病机则均有血瘀,血瘀既是异位妊娠的重要的致病因素,又是异位妊娠的病理产物,也是其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从瘀论治异位妊娠,既可加快血β-HCG转阴,又可加速异位妊娠包块的吸收,临床疗效显著,最大程度保护患侧输卵管的完整性,改善血运,恢复输卵管功能,增加治疗后的受孕机会。[结论]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是异位妊娠的基本病机,少腹血瘀实证是其病机本质。血瘀存在于异位妊娠的各型及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应融合于临床辨证施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瘀血角度对消渴及其并发症提出:消渴病的产生与瘀血有一定的病理基础.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血瘀可妨碍胰岛素、葡萄糖、脂质、氧等物质透过血管,到达组织细胞,葡萄糖透过血管壁的量减少,形成瘀血内阻,因此,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对消渴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延缓疾病发展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病的诸多法则之一,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瘀血之治疗当视病情而采用不同之治则。如瘀血内结,可行血破瘀;若瘀血阻滞,可行气活血或活血化瘀;如寒凝血瘀,可温经活血。久病气虚而致血瘀者,当益气养血散瘀。总之,当辨证施治。笔者曾将本法用于眼部病患的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典型病历介绍如下:1产后两月暴盲 张某,女,28岁,农民。初诊时间1986年11月5日。患者产后63天突然右眼失明。当即住院,治疗10余日后有光感。后因缺乳,延中医诊治。自述产后泌乳量不足,恶露不尽,且小腹疼痛,恶露色质紫暗有…  相似文献   

20.
血瘀与2型糖尿病关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析各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瘀症候及形成机制。方法从具有典型消渴症候及无明显消渴症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体征、合并症等宏观方面辨析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血瘀症候表现;从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血小板的黏着性和聚集度,血液流变学、血栓前状态异常等现代医学微观方面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等血瘀症候客观指征,并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瘀形成的机制。结果血瘀症候存在于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个时期,是贯穿于病程之始终的重要病机。结论活血化瘀治法应贯穿于2型糖尿病治疗之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