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慢性低水平铅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发育早期铅暴露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及电镜技术观察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持续铅暴露线和围生期铅暴露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断乳后铅暴露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显示有髓鞘分层起泡、神经毡空泡、血管周细胞胞浆溶酶体内有异常致密物,胶质细胞固缩致密,周围间质水肿,胞浆胶质丝紊乱,线粒体致密等改变;而突触结构未见有明显变化。结论 神经系统发育早期(尤胎儿期和婴儿期)对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即孕母与婴儿期小儿是铅暴露的高危人群,宜作为铅中毒筛查的重点对象。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发育早期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影响神经电冲动的传导、血脑屏障的结构及神经元的代谢等,这可能是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形态学依据及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银苓Ⅰ号对铅处理Vero细胞活力和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银苓Ⅰ号对铅处理Vero细胞活力和氧化损伤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测定,观察银苓Ⅰ号对铅处理Vero细胞活力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Vero细胞暴露在125μmol/L醋酸铅环境中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下降、MDA量增加;用不同质量浓度银苓Ⅰ号干预后,细胞活力、细胞液SOD活力均升高,MDA量降低。结论银苓Ⅰ号对铅处理Vero细胞活力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有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结构和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及运动组。HIBD组和运动组建立HIBD模型,运动组于建模2周后开始4周的运动康复。检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脑重变化和突触超微结构,计数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并检测磷酸化CaMKII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运动组大鼠运动功能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HIBD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大鼠海马突触前膜囊泡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致密物变薄,而运动组未见明显异常。HIBD组、运动组大鼠左侧脑重及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均较假手术组低,HIBD组又较运动组低(P<0.01)。运动组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CaMKII和BDN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IBD组。结论:运动康复可促进HIBD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改善其受损的空间记忆能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63-367]  相似文献   

4.
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即铅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蛋白激酶C、神经递质、基因调控、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凋亡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即铅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蛋白激酶C、神经递质、基因调控、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凋亡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胚胎期和哺乳期不同程度的铅暴露对断乳仔鼠海马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高铅组、中铅组、低铅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0.5%、0.2%、0.05%醋酸铅溶液和双蒸水自由饮水,1周后雌雄合笼,仔鼠断乳时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仪测定仔鼠血铅和海马铅含量,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育脑海马mGluR5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铅暴露组血铅和海马铅含量高于对照组,且铅暴露剂量越大,血铅和海马铅含量越高(P<0.05)。高铅组、中铅组和低铅组mGluR5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比值分别为0.66、0.78和0.82。高铅组、中铅组和低铅组mGluR5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调,铅暴露剂量越高,mGluR5蛋白表达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mGluR5可能参与了铅对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铅神经发育毒性的中间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儿童铅中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巯基丁二酸(DMSA)作为口服驱铅药物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需静脉滴注给药,有一定的肾毒性,且治疗过程中同时增加了尿中锌、铜、钙等元素的排出。而DMSA口服给药驱铅效果优于CaNa2-EDTA,尤其对脑等软组织中的铅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可改善铅毒性所致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且相对选择性驱铅对其他元素的干扰较小,因此DMSA已作为儿童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DMSA是否推荐用于治疗血铅水平≤450μg/L的患儿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我国卫生部2006年2月颁发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指出,儿童血铅水平在采用静脉血复测后仍然高于或等于250μg/L,且驱铅试验阳性者需进行药物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为DMSA。该文综述了近年来DMSA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对新生鼠发育过程中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海马CA1区的细胞学变化。方法 取7d龄Wistar大鼠,制备HIE模型为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两组均在术后8个时限取脑,石蜡切片Nissle染色,观察分析海马CA1区的细胞学变化。同时对4周和2个月的仔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海马CA1区细胞数量减少,颗粒层明显变薄,学习能力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HIE后至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细胞学分析证实与海马CA1区细胞损伤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铅暴露对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mRN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在脑的发育、学习与记忆、脑缺血等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 。生长发育期海马NMDA受体是铅作用的重要目标 ,本研究通过建立生长发育期低水平铅暴露的系列大鼠模型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mRNA的表达水平 ,以揭示铅对NMDA受体基因的影响 ,从而探讨铅损害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毒理机制。材料和方法1 材料 :SD大鼠 (清洁级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Que组,每组16只。HIBD组和Que组经右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制作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右颈总动脉。Que组在造模后即刻予腹腔注射槲皮素(40 mg/kg),每日1次,连续7 d;假手术组和HIBD组在同一时间点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在末次给药1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28日龄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学习记忆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最高,学习记忆能力最差。病理检查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HIBD组海马结构疏松紊乱,且出现神经元丢失;Que组与HIBD组比较,结构疏松紊乱较轻,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多。三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GAP-43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均低于Que组和假手术组,Que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可以通过上调海马CA1区BDNF和GAP-43表达,促进神经再生,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发育期铅暴露对大鼠血浆、脑脊液和海马中瘦素表达的影响,探索瘦素是否和铅暴露引起的认知损伤机制有关。方法 通过在大鼠饮水中添加醋酸铅建造慢性铅暴露后大鼠认知损伤模型,根据饮水中醋酸铅的浓度可分为对照组 (0 ppm)、低铅组 (50ppm)、中铅组 (200ppm) 和高铅组 (1000ppm),每组16只。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脊液和海马中铅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瘦素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瘦素在海马组织中的分布;Western blot法对大鼠海马中瘦素蛋白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大鼠血浆、脑脊液和海马中铅含量均升高,而血浆和脑脊液中瘦素水平均下降 (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瘦素主要分布于海马CA区锥体神经细胞胞浆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铅暴露组大鼠海马中瘦素蛋白表达水平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铅暴露可使大鼠血浆和脑脊液瘦素水平降低,这可能与铅暴露引起大鼠认知能力损伤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食物锌过量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锌过量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任榕娜,陈新民,孔祥英,吴嘉惠,吴水冰通过建立过量锌(zincexcess,ZE)、常锌(zincnormal、ZN)大鼠模型,采用学习记忆行为观察,海马CA_1区突触电位记录及海马CA_1区超微结构观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查和鉴定与铅暴露相关的海马回中差异表达基因,为鉴定学习和记忆障碍相关基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母体铅暴露后子代学习记忆障碍的幼鼠脑海马提取RNA,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鉴定母鼠铅暴露后代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构建了1个近200个克隆的差减文库,测序表明得到有效克隆93个,并从中克隆和鉴定了母鼠铅暴露致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的幼鼠中的海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3种不同的基因以及4种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在铅暴露造成幼鼠海马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包括一些已知的看家基因编码蛋白和一些与细胞蛋白折叠、信号传导、应激响应及DNA甲基化相关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降低直接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820-824]  相似文献   

14.
Zhong L  Yan CH  Huang H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81-783
丰富环境暴露能改善脑的结构,对于正常脑和多种脑损伤均有促进学习记忆,提高脑功能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丰富环境研究是在断乳后进行的,较少研究断乳前丰富环境暴露的作用,而且已有的部分研究是将仔鼠与母鼠一同放入丰富环境中,这样的干预仔鼠仍保持与母鼠的紧密接触,较少主动探索环境。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们观察了丰富环境对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改变,以探讨在脑发育的高峰期丰富环境暴露对于海马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尼莫通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新生大鼠远期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尼莫通治疗效果,探讨HIBD影响学习记忆的机制。方法选择7d龄Wistar大鼠49只。其中34只通过接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分数为(80±5)mL/L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HIBD组(21只)、尼莫通治疗组(13只)。余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5只)。尼莫通用量为160μg/kg,腹腔注射,1次/d,共5d。至生后80d左右进行Y-迷宫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IBD组大鼠在Y-迷宫中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训练次数为(32.82±8.22)次,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20.67±7.03)次(P<0.01),而24h后的记忆保持率[(59.0±21.3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0.0±18.9)%](P<0.05)。尼莫通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较HIBD组明显提高(20.69±7.96P<0.01),记忆能力[(69.13±22.42)%]亦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HIBD组CA1锥体神经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破坏,可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数量明显减少及内质网扩张等改变,而尼莫通治疗组细胞器破坏减轻,核膜较完整,线粒体嵴可见。结论尼莫通可明显提高大鼠HIBD后的学习能力,对记忆亦有改善,脑缺氧缺血所引起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是HIBD所致学习记忆脑功能障碍的重要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6.
Ǧ���񾭶�������о���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铅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神经毒元素。虽然近些年来人们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限制含铅油漆的使用,降低汽油中的铅含量等等,但是环境中的铅污染依然存在,铅中毒仍然是儿童环境健康的首要问题。生长发育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铅在大脑中引起的损害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例如大脑皮层的额前区、海马回和小脑。铅中毒的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正是与这种特殊部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铅的神经毒理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现汇总如下。1铅对血脑屏障的破坏血脑屏障很易受到铅毒性作用的损害,但其如何损害血脑屏障内皮…  相似文献   

17.
��ͯǦ�ж�������ֵ��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儿童铅中毒的处理应该遵循健康教育和环境干预为主,药物驱铅治疗为辅的原则。当儿童血铅经静脉血复查仍高于或等于450μg/L时,应在脱离铅污染源的情况下采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儿童血铅处于250~449μg/L时,部分儿童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近年的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分儿童采用驱铅治疗后智力发育并没有明显改善,因此美国儿科学会最近提出中度儿童铅中毒驱铅治疗没有意义[1]。根据文献报道,在我国目前除铅污染区外,绝大多数普通城市及乡村儿童的血铅高于或等于100μg/L的比例为10%~30%,高于200μg/L的比例低于1%~2%,较10年前有较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为研究儿童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提供理想模型。方法16只离乳(45 d)雄性健康新西兰幼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和染铅组,8只/组。染铅组饲喂含5 mg/(kg.d)醋酸铅饲料,持续6周,建立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AAS)测其血铅(BLL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尿铅和组织脏器铅,光镜下观察其各组织脏器病理损伤。结果染铅组BLLs和尿铅水平在最初几周快速升高,随后维持稳定,且全程BLLs始终控制在450μg/L内;与对照组比较,染铅组幼兔体质量增加、睾丸湿质量系数和海马湿质量系数显著下降(Pa<0.01)。肝脏湿质量系数和各组织脏器铅水平显著升高(Pa<0.01)。光镜下发现海马(CA1区)、肝脏和睾丸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结论慢性中度铅中毒幼兔模型可作为研究儿童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UCBMC 移植组及 UCBMC 联合HBO(UCBMC+HBO)组。采用Rice 法制成HIBD 模型。HBO 于造模 3 h 进行,造模后 24 h 行 UCBMC 移植。采用Western blot 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脑内IL-1β、TNF-α 蛋白的影响,采用T 迷宫、放射性迷宫试验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联合治疗对 HIBD 大鼠远期行为学及HIBD 大鼠脑海马 CA1 区组织学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24 h,UCBMC+HBO 组大鼠脑内 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IBD 组与 UCBMC 组(P<0.05)。HIBD 组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减退,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减少,UCBMC+HBO 组大鼠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均较UCBMC 组及HIBD 组有改善,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数显著多于UCBMC 组及HIBD 组(P<0.05)。结论 UCBMC 联合HBO 治疗可减轻HIBD 新生大鼠IL-1β、TNF-α 蛋白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并改善远期行为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氧氮混合气体,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制模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刺激进行干预,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MAP-2的表达.结果 干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MAP-2免疫反应光密度值明显高于非干预组(F=30.862,P<0.01),而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刺激有利于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海马MAP-2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丰富环境对HIBD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