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眼眶内肿瘤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眶内肿瘤又有原发与继发、良性与恶性之分。眶内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早期眶内恶性肿瘤亦应尽早手术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以期最大限度保持眼部解剖功能和视力。开眶手术与其它部位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 ,术中眶内出血不能采用结扎和钳夹的方法 ,只能应用压迫止血。如术后观察和护理不当 ,易导致失明。因此 ,肿瘤开眶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作开眶肿瘤切除术 12 7例 ,由于精心护理和严密观察 ,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 ,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老年眼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95例占67.86%,术后危险状况的发生率也比较高,57例占4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多,患者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加强防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对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复发等患者从年龄、性别、术前情况、术中情况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不良有11例,发生率为8.87%.这其中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眶内)、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累及范围(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开眶方式(改良开眶)、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长(≥3 h)、联合脏器摘除、肿瘤低分化等均有关(P均<0.05);而和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部位、肿瘤性质、肿瘤累及范围、肿瘤边界、开眶方式、合并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摘除、肿瘤分化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合并并发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开眶摘除眼眶肿瘤的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使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以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及早预防并发症,釆取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感染、眶内血肿或视力丧失等并发症.结论 系统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针对性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眼眶肿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62只)眼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及MRI检查,并行眼眶肿瘤摘除术治疗。分析62例眼眶肿瘤患者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入路选择。结果 62例眼眶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47例(75.81%),恶性肿瘤15例(24.19%);47例良性肿瘤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共15例;15例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最为常见,共9例。62例眼眶肿瘤患者均行眼眶CT及MRI检查,其中39例瘤体位于肌锥外间隙,以良性肿瘤居多,23例位于肌锥内;瘤体在影像图像上大小依据最大直径呈大型(>5 cm)肿瘤、中型(3.5~5 cm)肿瘤、小型肿瘤(<3.5 cm),分别为13例、7例、42例;MRI增强信号良性肿瘤多呈均匀密度,恶性肿瘤多呈密度不均,且多有组织侵犯。62例眼眶肿瘤患者中,37例(59.68%)行前路开眶术,17例(27.42%)行外侧开眶术,4例(6.45%)行眶内容物剜除术,2例(3.23%)行内侧开眶术,2例(3.23%)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结论眼眶肿瘤中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眼眶内肿瘤在患者中的病理分布以及眼眶内肿瘤的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1993年3月至2007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资料完整的眼眶内肿瘤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眶内肿瘤的病理学分析及统计各类型发病率.其中良性肿瘤以海绵窦血管瘤占首位28%,恶性眶内球外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约为4.12%,眼球内则以视网母细胞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居多.眼眶内肿瘤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治愈而且可以防止并发症.结论 眼眶内肿瘤在临床治疗方面非常需要手术技巧和术式的慎重选择,正确应用眶植入体,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眶内良性肿瘤的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8年我科收治25例眶内良性肿瘤眶壁移位后显微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肿瘤均手术全切,12例患者动眼、外展神经出现暂时麻痹,但6月后患者均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眶内良性肿瘤患者接受眶壁移位后显微手术切除,能避开神经、血管及肌肉,肿瘤在直视下可安全切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眼眶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眼科的101例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按照随访结果,将术后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组101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2例(38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8%,主要并发症有眼球运动障碍、视力障碍、上睑下垂、球后出血、散瞳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眶内肿瘤(OR=6.366)、恶性肿瘤(OR=5.972)、肿瘤累及至深部(OR=7.149)、肿瘤边界不清晰(OR=6.215)、存在合并症(OR=5.124)、肿瘤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4.221)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眶内肿瘤、眶内恶性肿瘤、肿瘤累及至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存在合并症、肿瘤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肿瘤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对148例肿瘤手术病人实施术前、术中心理护理,比较实施心理护理前后,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明显下降,对手术信心明显增加。结论手术室护士对肿瘤手术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平滑肌内瘤很少发生于眶部,著者收治两例患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人,他们在接受放射治疗20年后继发眶平滑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例1,李×,男,31岁,因右眶内肿物半年入院。回顾其眼科病史:该患8个月时曾因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左眼球摘除术,右眼同时接受4000Rad的外部放射治疗。近半年来,右眼眶内上方出现肿物,且渐增大,肿物大小约1.5cm×2cm,活动性差,眼球向外下方移位,右眼疼痛伴视物模糊,并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124例,均采用眼眶肿瘤摘除术。分析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预后良好109例、预后不良15例;经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体质量和肿瘤累及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为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受多种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9例,其中7例行外眦切开联合下穹隆结膜入路方式,2例行外侧开眶术。[结果]9例海绵状血管瘤均顺利摘出瘤体,经结膜入路术后1例出现短期视力下降,但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选择手术入路对安全、有效地摘除海绵状血管瘤很重要,同时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正确的手术操作技巧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儿童眶缘部皮样囊肿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样囊肿 (dermoidcyst)是儿童眼眶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其可能发生于眶缘 ,也可发生于眶内。在低龄儿童中 ,最易为其父母发现的是眶缘部的皮样囊肿。我科自 1994~ 2 0 0 1年共完成皮样囊肿摘除术 3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中 ,男 14例 ,女 2 0例 ;年龄 :1~ 3岁 14例 ,4~ 6岁 14例 ,7岁~ 14岁 6例 ;右眼 2 0例 ,左眼 14例。囊肿大小 :0 6~ 0 8cm7例 ,0 8~ 1 2cm 2 2例 ,1 5cm~ 2 0cm 5例。1.2 麻醉、术式与术后处理  >7岁的能配合者用2 %利多卡因局麻 ,6岁以下不能配…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82-1989年共收治直肠癌病人152例。通过手术切除和精心护理,152例均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在152例中,男幻例,女65例。年龄30-ho岁。其中肿块型58例,浸润型43例,溃疡型51例。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对低位直肠癌病人,因需在腹壁上作永久性人工肛门,因此给病人生活带来不便和精神负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病人,思想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对此情况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讲明利害,说明人工肛门的必要性,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减轻心理负担和…  相似文献   

15.
孙景阳 《实用肿瘤杂志》1997,12(1):40-40,F003
脑膜瘤是由蛛网膜或硬脑膜发展而来的中胚叶肿瘤,好发于中年妇女,属良性.也可恶变。它多见于颅内,脊髓次之.原发于眶内者仅互/3。眼眶脑膜瘤占眶内肿瘤的48%。现将我院1988~1992年收治的9例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5例。30~60岁6例,<30岁3例。均单眼发病。4例原发于眶内,5例由颅内而来。二、临床表现9例均起病缓慢,限痛不明显,有眼球突出及视力下降。其中4例无光感。5例眼球运动障碍。9例均无复视。7例眼底改变。4例眶尖综合征表现。三、特殊检查视野:8例因视力丧失或极差未能…  相似文献   

16.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国内报道多为一次性给药。我科自1997年3月开始采用持续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方法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超选择至髂内动脉后入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支,持续性灌注化疗药物。此方法局部药物浓度高,且作用时间持久,能充分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为手术或放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我们的护理工作报告如下。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但求生欲望强烈。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给予有针对性的思想开导,…  相似文献   

17.
血管瘤为眼眶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近年来B型超声、CT等检查为眶内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B型超声扫描(以下简称B超)因具有无损伤、操作简便、诊断迅速、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讨该检查对眶内血管瘤诊断的价值,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4年5月间资料完整的眶内血管瘤患者37例的B超检查进行了回顾性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8岁。左眼肿胀伴眼球突出2月余,抗炎治疗无效,以左眼眶内肿物于1987年11月28日收住我院。查:双眼视力均为0.9。左眼球外上方触及一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之肿物。眼球向内下方移位,向外上方运动受限。无复视。右眼正常。局麻下行左眼眶内肿物摘除术。术中见眶外上方至眶尖附近,有一表面呈暗褐色柔软肿物。分离中肿物破裂,流出陈旧性血样内容物。基部组织呈黄白色,质地致密。病理检查:肿瘤1.5×1×0.8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初探王立英,张继红我院自1992年以来,为300例肝癌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及结果分析如下:一.术前准备及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思想工作,将手术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