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化学创新药物产业正蓬勃发展,药物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产创新药及高端制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为我国新药研发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化学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研发的重点,是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围绕化学药物产业发展战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要重视科技创新。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理念及技术,未来我国化药制造将持续发展。从化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辨识、化药生产质量源于设计和化药质量控制与剂型改良3个角度展开论述,以近10余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参考,围绕化药产业发展战略,紧扣关键质量属性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对化药质量控制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化药质量控制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红卫  李洁  殷广强 《齐鲁药事》2006,25(6):372-374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确定一条最佳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为酰胺类药物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生产工艺,并用室温留样试验方法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确定该产品生产工艺参数为控制适宜的pH值,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质量稳定.结论用该方法制备的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质量稳定,有效期为2年.该生产工艺设计合理,可作为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执行,为酰胺类药物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物中杂质控制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主要由微生物发酵或半合成过程生产,组分复杂且杂质较多。为有效控制药物质量,必须控制其中的杂质。现代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物杂质谱的建立提供了快速灵敏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大环内酯类药物杂质来源、分类及杂质谱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蒽环类药物是经典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多药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是该类药物存在的棘手问题。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明确蒽环类药物在胞内的动力学过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细胞药代动力学在蒽环类药物多药耐药和心脏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常用方法,旨在为之后的蒽环类药物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魏颖  尹湉  张宇  唐星 《医药导报》2022,(3):412-416
目的 研究缓释微球仿制药的质量管理策略,为缓释微球仿制药相关法律法规、审评监管工具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缓释微球制剂开发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结合目前国内研发现状,提出将药物空间分布及存在形式应用于缓释微球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到缓释微球复杂的生产工艺以及难以控制的释药行为对质量控制是巨大...  相似文献   

6.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发展与构效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疗效的研究应重视药物的构效关系 ,本文主要简述他汀类药的发展和药名 ,依据药物的来源和化学结构 ,论述构效关系。并对已上市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结果 ,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药物的鼻腔黏膜吸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新国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02-905
鼻腔给药具有诸多优点,如能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提高化学药物和肽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向脑内递释,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特有的免疫性质等。介绍药物鼻腔黏膜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综述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方法和研制情况,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在整个化学药品市场中仿制药占比约三分之二,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杂质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仿制药在杂质控制方面不仅要关注其参比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更应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可能存在的需要加以控制的杂质.近年来,行业内对于仿制药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本文在宏观上对遗传毒性杂质的来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现状,着重介绍了该类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特点,及提高其非注射给药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性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当不合理用药时更易发生。因此,研究其耐药机制,加强合理应用以控制耐药性的增长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状况、耐药机制等研究近况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肽类药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新药研究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对多肽类药物的体内外测定方法及相关的药动学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赵靖  韦薇  魏开坤 《中国新药杂志》2023,(24):2507-25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具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升高、抑制胃酸分泌、减缓胃肠道蠕动等作用,但分子的血浆半衰期仅有几分钟到几小时,为达到治疗效果需频繁、高剂量给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长效化是GLP-1类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现有的长效化策略中,脂肪酸链修饰具有修饰位点明确、修饰产物异质性低、生物学活性损失小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长效GLP-1药物中广泛应用。本文将结合在实际审评中积累的对脂肪酸修饰的GLP-1类药物的审评经验,从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提出对脂肪酸链修饰的重组GLP-1类药物的药学审评考虑,以期为脂肪酸链修饰的GLP-1及其他脂肪酸链修饰类多肽药物的研究和审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合成肽类药物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合成肽类药物的定义和分类入手,分析梳理合成肽类药物相关指导原则及不同药典中与其相关的通用技术要求现状。结果与结论:与传统药物相比,合成肽类药物结构复杂,质量属性分析方法的建立具有更大的难度和特殊性,质量控制的要点在于药物活性成分的结构表征、肽相关杂质的控制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用标准物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
与普通干扰素相比,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半衰期长、给药次数少、血药浓度波动低等优势,上市产品日益增多。与普通干扰素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独特的理化、生物学特性以及生产工艺,也决定了聚乙二醇干扰素质量控制的特殊性。重点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质量控制中的主要难点,包括修饰度、修饰位点、相对分子质量等,为该品种的研发、生产及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平羽  刘昔荣 《中国药业》2006,15(16):43-44
目的 分析心血管系统用药状况,为该类药物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5年的心血管系统用药的购药信息,按金额排序对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该院心血管系统用药金额3年内增长了128.24%.2005年总额已达715.9万元,其中抗心绞痛及血管扩张药、抗血栓药及其他、抗高血压药3个亚类用药金额始终占据该大类药物亚类排名的前3位。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以紫杉醇及紫杉醇注射液为例,根据《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并参考《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探讨单一成分药物有关物质质量控制研究要点:(1)不同来源(例如天然来源分离、半合成、发酵)单一成分药物的有关物质可能存在差异;(2)不同来源单一成分新药原料药与制剂的有关物质控制侧重点有所不同,新药制剂的有关物质侧重于对降解产物制定限度;(3)4国药典收录的紫杉醇及其注射剂在有关物质的控制上有所区别;(4)4国药典或相关指导原则对有关物质限度的要求基本一致;(5)通过中药注册分类途径申报的,从天然来源分离得到的单一成分药物及制剂需参照中国《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Kang LP  Zhao Y  Yu HS  Liu YX  Xiong CQ  Tan DW  Jia JM  Wang HT  Tian SY  Ma BP 《药学学报》2011,46(10):1231-1236
为了全面快速地阐明复方中药芪苈强心胶囊的化学组成,本文利用UPLC-Q-TOF/MSE对芪苈强心胶囊进行了快速分析和成分鉴定,从芪苈强心胶囊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并归属了各化合物的单味药来源。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黄酮苷类、C21甾类和酚酸类等。该研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芪苈强心胶囊的化学组成,为此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皮下注射剂型是治疗用重组蛋白类药物差异化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其临床试验申请和上市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皮下注射剂型产品因治疗用重组蛋白类药物本身的固有属性、高浓度制剂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潜在影响、以透明质酸酶为代表的特殊辅料的应用等因素,在制剂处方开发、辅料质量控制、制剂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与静脉给药剂型的药学研究相比存在一些特殊考量。本文汇总了2020年以来皮下注射剂型治疗用重组蛋白类药物申报情况,对药学专业审评中的特殊考量展开讨论,并提出该类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期通过研发生产机构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强化技术交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使用便捷的新型治疗用重组蛋白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化学仿制药口服溶液剂是可能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口服给药剂型,其药学研究关注点与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等剂型均有一定差异,但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相关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简要介绍了化学仿制药口服溶液剂药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处方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重点关注了微生物控制方面的内容,结合审评实践提出了研究建议;同时在国内外相关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相关要求。旨在为后续化学仿制药口服溶液剂的药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通过对实验动物口服给药后的含药血清进行分析,对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制进行快速筛选的一项新型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炮制研究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不断的发展创新,将其与血清药理学、药动学等学科相互融合,为中药及复方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手段。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主要技术手段、应用研究及其与一些学科的联合使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