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指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大片坏死,临床常以骨痛,发热及贫血为主要表现,血象多呈三系减少。血涂片可见幼粒、幼红细胞,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检显示坏死特征。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骨髓坏死的报告亦见增多,现将我科收治的两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血液病形态学诊断的最基本的检查手段。骨髓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高于穿刺涂片的增生程度,骨髓活检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坏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累及骨髓的诊断的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本文报告2例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减低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董进梅  张峰  罗娇 《云南医药》2011,(3):287-289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活检联合骨髓涂片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临床应用,方法对102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而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较大的优势。结论骨髓活检联合骨髓涂片能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联合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7例诊断明确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分别进行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检查,统计各自的诊断符合率及四项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印片、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检查对37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9%、65%、8%,四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四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能互相弥补、互相辅助,提高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何涛 《安徽医药》2013,34(6):810-811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异同性。方法对22例MDS患者同步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明显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网状纤维增生、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结合应用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6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一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86例MDS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增生程度极度减低-减低30例(34.88%),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56例(65.12%),红系病态造血43例(50.00%),粒系病态造血32例(37.21%),巨核系病态造血22例(25.58%)。骨髓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极度减低-减低15例(17.44%),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71例(82.56%),红系病态造血16例(18.61%),粒系病态造血52例(60.47%),巨核系病态造血56例(65.12%)。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二者同步观察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夏明玉  王秀英 《江苏医药》1994,20(12):666-668
对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活检组织的超微病理及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骨髓各细胞系增生异常,活俭比涂片更能获得正确估计。2.同期发育的幼红细胞岛(ALIP)及巨核细胞生成发育异常对MDS诊断、预后及转化有密切的关系。3.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对小巨核细胞的鉴别及对巨核细胞的增生、发育异常的正确估价有价值。4.髓过氧化物酶(MPO)对识别ALIP有肯定意义。5.骨髓活检及细胞化学联合分析对MDS的诊断优于骨髓涂片,并优于任何一种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和骨髓象检查技术对1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1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外周涂血片和骨髓象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50例,其中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3例,肺癌4例,恶性肿瘤10例,心内膜炎3例,结缔组织类疾病7例,胃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脾功能亢进1例;造血系统疾病引起13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7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0例.结论 外周涂血片和骨髓象检查有利于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骨髓象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64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检查,对贫血患者对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上,骨髓切片要比骨髓涂片的效果好,同时对2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情况要比穿刺涂片效果好,在对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骨髓涂片要好于骨髓切片。结论骨髓涂片对MA(巨幼细胞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对AA(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不大,但是骨髓切片能够使AA病情检查率得以提高,而对诊断MA和IDA却没有特别大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血液病临床诊断常需要将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相结合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骨髓活检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一下涂片的不足。如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坏死,在骨髓涂片中是空缺,只有在活检中才能得到明确诊断。骨髓活检切片中可观察各细胞形态和分类,骨髓增生程度,血细胞、脂肪细胞、骨小梁、血管构成与结缔组织基质问的解剖关系,了解骨髓组织病理学全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5例住院的血液疾病患者,采集外周血样本,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检查。结果相比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切片可以更好的反映骨髓的异常增生程度,对于淋巴瘤、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上,有着更高的临床诊断率。结论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对于血液疾病的检查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临床上为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应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全血细胞减少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表现,即乏力、出血和感染等临床症状,故在疾病早期往往难以鉴别,必须结合血液学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中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观察是鉴别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依据,尤其是骨髓活检,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情况,还能观察骨髓及其基质间的解剖关系,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文对我院门诊289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进行骨髓涂片和活检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检查在原因不明的贫血患者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27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和外周血细胞检查.结果 227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其中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14例,增生性贫血84例,增生不良及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多发性骨髓瘤及白血病60例.结论 骨髓检查是诊断原因不明贫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陈加华  任玉楼 《江苏医药》2001,27(10):790-790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们对 4 1例初诊的血液病及骨髓转移癌患者作了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 ,与传统的骨髓涂片比较 ,有一定互补性 ,而在某些方面 ,具有较大优点和独特性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门诊或住院患者男 2 5例 ,女 16例 ,年龄 17~ 72岁 ,平均 4 0 5岁 ,其中再障 (AA ) 18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4例 ,骨髓转移癌3例 ,骨髓纤维化 (MF) 6例 (1例原发性、5例继发性 )。二、方法 各例血片、骨髓涂片及骨髓组织切片检查平行进行。按下法作骨髓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形态数值之测量。1.取材标准 :(…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532例MDS,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切片双标本一步法取材,骨髓涂片行常规瑞氏染色及免疫酶标染色,骨髓活检行苏木精-吉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及Gomori网状纤维染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及三系病态造血。结果表明,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穿刺涂片。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穿刺;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免疫酶标染色法对微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瑞氏染色法。结论: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穿刺涂片同步分析及联合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微小巨核细胞,明显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骨髓幼红细胞百分比。方法选择110例未治疗的初诊IDA患者。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每例患者200个骨髓有核细胞。结果89例(80.91%)IDA患者骨髓幼红细胞≥30%;19例(17.27%)IDA患者骨髓幼红细胞≥50%;全部患者骨髓幼红细胞平均百分比为39.38%,约为参考值的2倍;最小百分比为17.0%,最大百分比为71.5%。结论IDA患者骨髓幼红细胞百分比范围广泛;需与其他贫血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糖原是在体内的重要贮存形式 ,是细胞代谢的能量来源 ,与过碘酸—雪夫 (PAS)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的染料沉积于含糖原的细胞质中 ,过去理论上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幼红细胞 PAS染色为阴性 ,我们经过对 5 0例巨幼贫和 12例再障做 PAS染色分析 ,发现两者均有阳性反应。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院住院的初诊患者 ,经过骨髓细胞学分析 ,血清叶酸、B12测定并用叶酸、B12治疗后治愈的巨幼贫患者 5 0例 ;经过骨髓细胞学分析、骨髓活检等确诊的再障患者 12例 ;经过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18.
25例骨髓稀释标本涂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梅  赵淑芳 《首都医药》2005,12(18):29-30
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不仅是血液内科的常用检查手段,而且对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某些疾病也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成功的骨髓穿刺对诊断固然重要,有时由于疾病本身对骨髓的影响,可导致骨髓穿刺物稀释,但骨髓稀释标本涂片结合血涂片或骨髓活检仍能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依据。现将北京友谊医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骨髓穿刺稀释的25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涂片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29~80岁,中位年龄46岁。1.2骨髓稀释的标准每个患者在一次骨穿操作三个不同部位(穿刺部位:左…  相似文献   

19.
塑料包埋的骨髓活组织病理检查(BMB)是国内外近期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能清楚地显示骨髓组织结构、骨细胞、血管系统、各种造血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我科于2000年11月开始开展此项检查,至今共对5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2886例宫颈巴氏涂片对宫颈病变诊断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巴氏涂片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86例患者的宫颈巴氏涂片结果,并结合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886例普查患者中,阳性(巴氏Ⅲ~Ⅴ级)病例为945例,阳性率为7.33%.945例宫颈巴氏涂片阳性患者中,有832位患者回院复诊并成功对其进行阴道镜检查下组织病理活检.组织病理活检阳性(HPV感染或CIN1以上)共634例,总阳性率为76.20%.其中HPV感染或CIN1为414例,占49.76%.CIN2为134例,占16.11%.CIN3为57例,占6.85%.宫颈癌29例,占3.49%.结论 宫颈巴氏涂片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在现在医疗实践中仍不失为一种较适当的宫颈病变的筛查手段, 与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相结合能明显提高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