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继清 《疾病监测》2000,15(8):311-313
1998年 1 1月 2 6日至 1 999年 1月 1 5日 ,宁都县田埠乡马头村小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流行 ,共发生 86例 ,罹患率达 1 6 6 6 %。田埠乡位于宁都县东南部 ,距离县城 38公里 ,有 1 6个行政村、总人口 2 1 5 0 1人 ,属边远贫困山区。马头村距田埠乡政府约 9公里 ,山大人稀、且人群居住分散 ,是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偏僻村庄。全村有 1 9个村小组 ,总人口数 2 0 91人 ,其中 0~ 7岁儿童 1 77人。马头村小学位于马头村的中心 ,全校有五个年级 ,共有学生 5 1 6人。首例病人发生在 1 999年 1 1月 2 6日 (为家住东龙村就读马头村小学的二年级学生 …  相似文献   

2.
黎旭  阿力拉曲 《疾病监测》2000,15(7):261-263
1999年 2月 1 7日至 3月 2 3日布拖县交际河区包谷坪乡 1村 1、3、4社同时暴发流行伤寒、流脑两种传染病 ,发病 34例 ,死亡 4例。 3月 8日经血、脑脊液检测确诊后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流行特征 :本次两种传染病同时暴发流行 ,发病 34例 ,其中有 1例同患两种传染病 ,伤寒发病 1 9例 ,发病率为 35 45‰ (1 9/5 36 )。流脑发病 1 6例 ,发病率为 2 9 85‰ ,因流脑死亡 4例 ,病死率为 2 5 % (4/1 6 )。疫情波及同一个村相距很近的 1、3、4社3个寨子 ,3、4社同饮一条水源 ,以 3社发病2 6例最多 ,其中伤寒 1 3例 ,流脑 1 3例 ,发…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主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省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 3- 5年一次小流行 ,8- 10年一次大流行 ,流行年优势菌群大多为A群 ,散发者以B群多见。 80年代全面使用A群流脑多糖菌苗后 ,流行周期已不明显 ,发病率逐渐下降至 1/ 10万左右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因长期使用单价菌苗、人群频繁流动、监测乏术等问题 ,是否会出现新的菌群暴发流行 ,一直是防疫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探讨贵州流脑流行特征 ,现将 195 1- 1999年流脑疫情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儿童1984-200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近 2 0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的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 :对 1984 - 2 0 0 3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 177例流脑患儿作回顾性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近 2 0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脑主要呈散发流行 ,1985 - 1986年曾发生流行 ,病例数占总数的 4 0 .7% ,以每年 2 - 4月份为流行季节。 1993年后患儿以外来儿童居多(70 .6 % )。临床表现以普通型为主 ,占 78.0 % ,暴发型为 19.8% ,轻型为 2 .2 %。死亡 12例 (6 .8% ) ,以小婴儿为主。共分离出 6 7株脑膜炎奈瑟球菌 ,培养阳性率 37.9% ,脑脊液培养阳性率 31.5 % ,血培养阳性率 18.9%。 2 0世纪 90年代后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有所上升。 1984 - 1993年脑膜炎奈瑟球菌分群结果为A群 2 6例 ,B群 2 1例 ,未分群 3例。B群流脑与A群临床比较显示 2岁以下患儿病例数及非流行季节病例数所占比率均明显增高 (P <0 .0 0 1,P <0 .0 5 ) ,病情重 ,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和或脑室膜炎。结论 :目前流脑在上海地区儿童中呈散发流行 ,以外来儿童发病为主 ,发病者中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率低 ,因此应重视预防接种。抗菌治疗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佳。  相似文献   

5.
流脑在成人中暴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2月 8- 2 7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小长安镇和东门镇发生一起成人流脑暴发流行 ,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此次暴发流脑疫情较重的小长安镇立新村和民族村均位于罗城县交通沿线 ,离县城约 2 0公里 ,坡岭较多 ,以种植甘蔗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立新村。首例病例为女性 ,2 3岁 ,农民 ,小长安镇民族村人 ,病前回立新村娘家收甘蔗 ,2月 8日发病 ,2月 9日死亡 ;第 2例病人为男性 ,2 5岁 ,农民 ,与首例病人为兄妹关系 ,病前一起收甘蔗 ,2月 1 1日下午发病 ,2月 1 2日晚上死亡 ;第 3- 4例病人年龄分别为 43岁和 2…  相似文献   

6.
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4月 2 7日至 5月 6日晴隆县马场乡茶际村发生一起麻疹局部暴发流行。经对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后 ,疫情于 2 0 0 2年 5月 1 0日得到有效控制 ,流行终止。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马场乡茶际村距离马场乡所在地 1 0公里 ,共1 95户 80 0人 ,其中 1 5岁以下儿童 2 6 6人。共发生麻疹病例 1 1例 ,罹患率 1 3 8% ,无死亡。病例从 4月 2 7日发生首例 ,至 5月 6日最后 1例 ,共 1 1例 ,其中 4月 2 7日 1例 ;4月 2 8- 2 9日各1例 ;5月 1日 7例 ;5月 6日 1例。流行时间持续1 0天 ,以 5月 1日为流行高峰 ,占病例总数…  相似文献   

7.
宁海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丹标  孔志芳 《疾病监测》2006,21(7):385-38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1996~2004年宁海县共报告流脑6例,死亡1例,而于2005年1~4月间,已累计报告流脑病例14例,死亡3例,对其中的3株菌株进行分群,结果为A群。流脑在宁海县出现流行趋势,构成了严重的公共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发病或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我国农村冬春季儿童中常见的传染病。国外在非洲中部有经常性的流行,1974年在芬兰和巴西都有流行,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例统计,平均每年发病率每10万人口为3~5人。而我国发病较高,大部分地区约每隔8~10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最近,在1967年及1977年均引起了较大范围的流行,并在偏僻山区引起暴发流行。病死率在国内约4~5%,国外常在10%左右。引起流脑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易感的人受到脑膜炎双球菌的传染而发病。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  相似文献   

9.
PCR用于流脑诊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力  胡绪敬 《疾病监测》2003,18(7):271-27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人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部分存活病人主要留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流脑曾经引起几次全球性大流行。近年来,由于防治措施提高,我国流脑的发病率亦大大下降,但仍有局部暴发,严重威胁着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车昆屏  刘豫明 《疾病监测》2000,15(11):431-432
1999年 2~ 1 1月 ,我州发生 1 4起麻疹暴发流行 ,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999年我州共发生 1 4起麻疹暴发流行 ,病例 35 5例 ,占全州总发病数的 2 5 71 %(35 5 / 1 381 ) ,死亡 1 2例 ,占死亡总数的5 2 1 7% (1 2 / 2 3) ,病死率 3 38% ,直接受到威胁人口达 2 6 85人 ,罹患率 1 3 2 2 %。 1 4起暴发流行波及四县 (市 ) 1 3个乡镇 1 6个行政村5 2个村民组 ,发生时间在 2~ 1 1月之间 ,高峰在 4月和 1 1月 ,占总发病数的 5 4 93%(1 95 / 35 5 ) ;流行时间最长的 43天 ,在晴隆县紫马乡病例 5 1例 ,此起波及 7个行政村 2 0个村…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0年(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脑疫情。 结果 2009-2010年与2008-2009年相比,发病率降低50.98%。病例相对集中于5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45.10%;0~14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2.61%,其中<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结论 在近年来全国流脑报告发病水平持续下降的形势下,在监测点应持续开展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应加强<2岁儿童的流脑基础免疫工作;不推荐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流脑的预防性药物。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菌苗系将A群脑膜炎双球菌培养繁殖,经60℃30分钟杀菌,加入氢氧化铝吸附剂制成。菌苗浓度为10~15亿个菌/毫升,氢氧化铝为0.5毫克/毫升。因“流脑”菌苗中含有吸附剂,注射后全身反应轻微,局部有一小硬结持续2~3周左右自行消失,如红肿硬块较大者,可进行热敷处理。“流脑”菌苗应在流行前期1~2个月注射完毕,主要接种对象为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国200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情况及国家级监测点所在省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加强预防控制流脑暴发流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国家级监测点所在省上报资料、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流脑单病/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对2009年流脑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0.05/10万,国家级监测点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76例);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23/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42.14%和30.07%。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23.16%,B群占4.21%,C群Nm占65.26%;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0.87%,B群Nm占28.26%,C群Nm占22.83%;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5.51%,C群为65.71%。结论中国流脑C群Nm检出比例逐年增多,病例最多的安徽省已成为C群流脑病例为主;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月,我们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期间,在流行区用松针进行了预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药物剂量和用法成人每日用鲜松针1~2两,加水煎煮,煎汁约200毫升,早晚分二次服。12岁以下儿童用1∶1煎剂(即松针1斤加水5斤,煎煮30分钟后去渣浓缩为1斤)滴鼻,每侧鼻孔2~3滴,每日早晚各一次。无论口服或滴鼻均需连用5天,每间隔10天再重复5天。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小儿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预防措施的普及 ,10余年来本地区已无流行性发病 ,但每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现将我院自 1989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42例流脑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 30例 ,女 12例。发病年龄 :~ 1岁 6例 ;~ 3岁 8例 ;~ 5岁 10例 ;~ 7岁 12例 ;>7岁 6例。发病月份 :1~ 5月 32例 ,6、7月各 1例 ,11月 3例 ,12月 5例。发病地区 :偏远山区农村 30例 (71.4% ) ;平原农村 9例 (2 1.43% ) ;城镇地区 3例 (7.14% )。流脑菌苗接种情况 :来自山区的 30例中 ,6例未接种菌苗 ,…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流脑流行前期健康人群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现状,加强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为今后流脑疫情预测、预报建立相关的科学数据,2001-2002年我们在省内建立了监测点,对流脑流行前期健康人群血清学和病原学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1].其中暴发型流脑起病凶险,病死率高[2], 儿童发病率高,一般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 3、4月份是高峰期.其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等[3].脑膜炎奈瑟菌(Nm)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由于Nm是严格以人为宿主的细菌,且大多数发病的患者并没有与其他流脑病例的接触史,所以,无症状的带菌者被认为是主要传染源[4].本科收治1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经治疗132d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的特点是:(1)传播快,可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短期内可涌现大批病人,对群众的健康及生产劳动威胁很大。(2)病情变化快,如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病人在短期内转危为安,如误诊漏诊,病情可急速恶化,甚至在一、二天内死亡。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是控制流脑流行并减少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以下谈谈我们在防治流脑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86年2~4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流行期间,在血/脊液培养脑膜炎双球菌阳性的11份标本中,发现3份B群2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菌株,现将该种菌株感染病人临床情况报告于下,并对B群2型流脑菌株传播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加以讨论。 例1 男,13岁。因发热、头痛、膝痛2天,呕吐1天入院。体查:体温37℃,脉搏22次,血压100/70。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此病由脑膜炎球菌引起,流行于冬春季,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急起高热、头痛、呕吐、出血倾向和脑膜刺激征为特征。流脑的出血倾向因临床类型而异。普通型表现为全身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