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行高通量透析且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5岁的老年组(79例)和年龄<65岁的非老年组(62例),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 h/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住院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组住院例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年住院率较非老年组亦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呼吸道感染及血管通路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前4位原因,老年组年死亡率为164.55人次/1 000患者年。心血管事件是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例数、住院率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患者明显增高,心血管事件是老年组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氧化应激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MHD患者79例,其中包括年龄≥65岁老年患者48例及<65岁的非老年MHD患者31例,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透析当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并根据透析时间、脱水量、干体重计算KT/V及尿素氮清除率(URR),同时记录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用量、透析时间.结果 老年组MHD患者贫血达标率为45.8%,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70.9%,维持相同血红蛋白水平需要皮下注射更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rHuEPO)(P<0.05);老年组MHD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老年贫血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贫血达标率低,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hs-CRP、SOD、MDA、Alb是反映老年MHD患者氧化应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特点。方法 以超声心动图检查64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老年患者17例、非老年患者47例)的LVDd、LVDd、LVDs、IVST、LVPWT及FS、EF、E/A和Ei/Ai。结果(1)与对照组比,两组透析患者的LVDd、LDs、LVST、LVPWT均有显著差异;而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LVDd、LVDs有显著差异。老年组左室肥厚发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4.03%/89.36%)。(2)与对照组比,两组血透患者FS、EF、E/A、Ei/Ai均有明显降低,而老年组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58.81%/23.49%)。左心室好张功能障碍发病率也高于非老年组(52.94%/17.02%)。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心脏具有结构改变相对轻,功能改变相对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90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死亡原因,存活组与死亡组相关透析指标。结果:死亡患者共71例(男37,女34),平均(54.3±18.5)岁。老年患者2006年以前占45.3%;2006年以后占48.6%。在导致血透患者死亡的原发病中,糖尿病、高血压有上升趋势;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患者老龄化趋势明显,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已占主要位置,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s,CKD-MBD)情况,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患者CKD-MBD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34例MHD患者的透析龄、透前肌酐、血小板、白蛋白、血色素、血钙、血磷、ALP及iPTH的水平及临床资料,与指南比较分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钙、血磷、ALP及iPTH的特点.结果 我院MHD患者非老年组患病率高于老年组(P<0.05);透析龄、干体重、透前肌酐、白蛋白水平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83.76%、19.66%、40.17%.两组比较,老年组血清钙、磷、iPTH、ALP均不同程度的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组MHD患者CKD-MBD指标低于非老年组,提示两组患者CKD-MBD发生机制存在差异,老年患者容易合并低转运骨病(akinesis bone disease,ABD).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院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自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NSTEMI住院病例428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价院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老年NSTEMI有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肾功能不全史及症状不典型者均多于非老年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多,住院期间接受冠脉造影者较非老年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76.22±5.02)岁VS(68.89±11.9)岁,P〈0.013,肺感染为死亡组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占37.5%)和合并症(占56.2%);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1.095)及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OR3.418)、心率(OR1.073)、血白细胞计数(OR1.213)、血糖水平(OR1.399)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NSTEMI患者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肾功能不全史及症状不典型者多见,住院期间接受冠脉造影者少;死亡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肺感染为死亡组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和合并症;年龄及人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心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初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及诱因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聚集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痛(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痛、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在老年AHF的预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民香 《内科》2008,3(2):187-188
目的通过分析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透析的时间以及透析次数的关系,探讨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96例血液透析(HD)患者,均使用费森尤斯4008B型机,采用费森尤斯F16透析器及碳酸氢盐透析。一般每周2—3次,每次时间4—5h,血流量200—250ml/min。结果本组9860例次中发生各类并发症304例次,其中老年组(〉60岁)176例次,发生率为57.9%;非老年组(≤60岁)128例次,发生率为42.1%,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症状性低血压是HD主要并发症,高血压也是常见的并发症,老年组患者基础病以高血压、糖尿病为多,存在动脉硬化症,因此并发症相对多一些。对老年患者可选择血液透析滤过(HDF),可以改善对透析的耐受性和提高心血管的稳定性,使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0年6月在我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有完整基本资料登记、年龄≥60岁老年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至2013年6月30日. 结果 105例患者中位年龄69岁,中位透析龄27个月.截止2013年6月30日死亡33例,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11例(33.3%)、肺部感染7例(21.2%)及脑血管疾病5例(15.2%).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及外周血管钙化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死亡组合并高血压比例、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尿素清除指数及钙化评分等因素后,合并心血管疾病(HR=2.143,95%CI:1.010~4.613,P=0.049)、不合并高血压(HR=0.293,95%CI:0.097~0.889,P=0.03)及低血浆白蛋白(HR=0.838,95%CI:0.748~0.904,P=0.002)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DM)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以预设表格方式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房199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老年DM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①老年DM住院患者死亡86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98%,其中以心血管疾病(33.72%)、脑血管疾病(17.44%)、呼吸系统疾病(13.95%)为前3位最主要死因。②在DM与非DM组的比较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较非DM组显著增多,肿瘤患者在非DM组明显增多。③DM病程对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DN)、脑梗死有显著影响。结论DM是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DM的病程增加也大大增加了高血压、心肌梗死、DN、脑梗死的发生率,从而显著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121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转归及死亡相关因素,对比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透析疗效。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药物性肾损害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前三位病因,老年组的透析充分性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多元回归表明低蛋白血症及C反应蛋白升高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冈,营养小良及炎症是导致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因并发症或合并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降低该类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因各类并发症或合并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年龄、透析龄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33例患者中,住院病因前3位分别是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动静脉内瘘失功。≥60岁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增高。透析龄〉60个月者心脑血管疾病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显著增高。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肺部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住院病因及死亡原因;年龄和透析龄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it has been well demonstrated that TIMI grade 3 flow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on-elderly patients, its im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has not been clarified. To assess this issue, 1,115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in 24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chest pain were studied: there were 131 elderly patients (age > or = 75 years) and 984 non-elderly patients (age < 75 years). Follow-up was achieved for 1,092 patients (98%). Elderly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female, Killip class > or = 2, 3 vessel disease and non-smokers. Although modality of reperfusion therapy was not different, final TIMI flow grade was less frequently obtained in elderly patients (53% vs 65%, p = 0.005). Elderly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hospital mortality (25% vs 9%, p < 0.001) and lower 10 years cardiac death free rate (p < 0.001).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showed that final TIMI flow grade 3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10 years cardiac death free in elderly patients (odds ratio (OR) = 0.3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20-0.74, p = 0.004) as well as non-elderly patients (OR = 0.41, 95% CI = 0.29-0.58, p < 0.001). In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final TIMI grade 3 flow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to improve short- and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s well as in non-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首次TIA后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与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生存情况,并探讨TIA患者行神经血管外科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TIA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随访,以首次TIA发作为起点,到最后一次随访(1998年)止。结合前3次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依据寿命表原理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总的TIA复发率为27.9%,首次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为65.7%,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8.4%,病死率为72.7%。主要死亡原因为完全性卒中,占所有死亡患者的59.6%,其中非老年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为脑出血,老年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为脑梗死。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占死亡患者的3.8%。满20年的生存率为39.9%,其95%可信区间为(28.4%,51.4%)。有神经血管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19例,占所有患者的26.6%。结论首次TIA后约有近1/3TIA患者出现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为完全性卒中而非心肌梗死。估计用神经血管外科手术来预防TIA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肉碱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血液透析患者1015例,其中老年(年龄≥60岁)患者537例,分为老年常规透析组(老年常规组)277例,老年常规透析+左旋肉碱组(老年治疗组)260例;中青年患者478例,分为中青年常规透析组(中青年常规组)232例,中青年常规透析+左旋肉碱组(中青年治疗组)246例。分析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患者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透析相关低血压。结果老年常规组较老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RR=1.76,95%CI:1.0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中青年常规组与中青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旋肉碱,能降低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对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无明显影响。各组患者透析后补充左旋肉碱均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Major causes of death in dialysis patients are heart failure, infectio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malignanc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turbance; they are 43.7% of all causes of death. Hyperphosphatemia and increased 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 aggravate ectopic calcification, and raise mortality rate.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Dialysis Therapy, calcium and phosphate levels recently decreased, because of progress of therapeutic agents and increase in aged people. But extreme decreases of them are also the 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so appropriate control into the recommended range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死亡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分布,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死因第一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死亡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老年科住院死亡病例97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死因第一诊断为CHD和非CHD患者的hs-CRP、血脂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分析提示总病死率0.89%,男性病死率1.12%,女性病死率0.69%,前者高于后者(P<0.05);前5位死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充血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心源性猝死、多个心脏瓣膜病;CHD死亡患者的总胆固醇(TC)含量高于非CHD死亡患者(P<0.05),hs-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是老年科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D老年死亡患者的胆固醇较非CHD死亡患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