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曲马多抑制全麻恢复期躁动反应及其量效和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曲马多对全麻恢复期躁动反应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方法 :1 3 8例ASAⅠ~Ⅲ级成年经腹手术患者 ,实施异氟醚静吸复合插管全麻。双盲、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 (3 4例 )和用药组(1 0 4例 ) ,用药组分术毕前 3 0min 5 2例和术毕时 5 2例 ,静注剂量均为 1mg·kg- 1 和 2mg·kg- 1 曲马多。观察麻醉恢复期呼吸循环和应激变化 ,按Robertson法意识评分和Prince Henry疼痛评分 ,记录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术毕前曲马多 3 0min组与对照组比较 ,恢复期呼吸循环平稳 (P <0 .0 5 ) ,Prince Henry评分低 (P <0 .0 1 ) ,躁动反应轻 (P <0 .0 5 ) ,而术毕时与对照无差异 ,且清醒时间延长 ;用药组意识水平低于对照组 ,术毕时给药组更明显 ,但各组的拔管时间无差异。结论 :1~ 2mg·kg- 1 曲马多术毕前静注能有效抑制全麻恢复期躁动反应 ,其效应主要与给药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尼可刹米拮抗全麻后呼吸抑制和催醒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分甲乙组,每组40例,甲组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麻醉药,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尼可刹米0.375;乙组方法同甲组,静脉滴注纳洛酮0.4mg,用药后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意识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静脉滴注后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均显著增加(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尼可刹米能有效地纠正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并保留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而纳洛酮应用后在自主呼吸恢复的同时,麻醉性镇痛作用也随之减退或消失,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常有挣扎、躁动不安、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尼可刹米拮抗全麻后呼吸抑制和催醒比纳洛酮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全组诱导后均以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术毕A组用0.4~0.8mg纳洛酮催醒,B组给予0.2~0.4mg纳洛酮催醒,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平均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潮气量(VT)的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拮抗后f、HR、VT均增加,A组HR显著加快,MAP显著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拮抗后A组5例出现躁动、恶心呕吐,B组3例。结论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全麻术后催醒,拮抗呼吸抑制及催醒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陈立芳  张德琛  郑戈  徐佳 《河北医药》2007,29(6):574-575
目的 探讨盐酸多沙普仑用于全麻后催醒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麻醉中监测血压、呼吸、心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催醒药的作用.结果 盐酸多沙普仑对全麻手术患者有催醒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基本在正常范围,用药后潮气量及血氧饱和度有增加.结论 盐酸多沙普仑对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全麻术后的患者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静用于全麻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时间在90~150分钟内的乳腺癌全麻手术缝皮结束尚未清醒符合催醒条件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后即静脉注射醒脑静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记录麻醉清醒时间,躁动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结束后5min催醒率为48.2%(27/56)、10min为71.4%(40/56)、15min为87.5%(49/56);对照组5min为22%(12/54)、10min为35.1%(19/54)、15min为42.5%(23/5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躁动情况:治疗组3例,占5.4%;对照组14例,占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静有全麻催醒作用且能减少清醒过程的躁动。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催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于军 《西北药学杂志》2007,22(4):200-20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催醒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全麻术后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纳洛酮用4μg·kg-1、对照组纳洛酮用8μg·kg-1。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5和10min的血压、心率、潮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催醒有效率及有关副作用。结果两组用药后通气参数差别不显著,但观察组的副作用和对循环的影响显著减少,差别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有较好的催醒作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儿童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3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惠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N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静脉复合全麻,T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1.0 mg/kg曲马多,N组为空白对照.记录曲马多给药前、给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组用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 HR、BP明显低于N组(P<0.01),T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P<0.05).结论:全麻腹腔镜手术中超前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用于全麻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90例 2 0~ 6 0岁全麻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芬太尼组、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曲马多组 ,每组 30例。清醒拔管后使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 ,并记录镇痛期静息与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数值 ,监测用药前后的呼吸频率 (RR)、脉氧饱和度 (Sp O2 )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静息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前 6小时活动时曲马多组的镇痛效果比另外两组差 (P<0 .0 5 ) ;芬太尼组在用药后 1 0、 2 0分钟 RR明显减慢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及头晕头昏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术后镇痛效果令人满意而不良反应少 ,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78岁,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5例,髋关节置换8例,食道癌切除4例和肺叶切除3例,肾切除5例,前列腺电切5例。将40例患者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气管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5~10μg.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A组每小时持续经硬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5mL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案与A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均<500mL,手术时间<3h,维持输液以乳酸钠林格氏液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保持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两组患者都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手术结束前5min给予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接镇痛泵作术后镇痛,所有患者未使用催醒药。记录两组病例全麻药用量和拔管时间。患者拔管后送入ICU,记录患者入ICU时的躁动评分(RS)。结果:和B组比较,A组RS评分和EA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1),其中危险性躁动(评分达3分)的患者A组有2例,而B组则达到了6例,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特别是危险性躁动的发生率,有利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用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8~67岁,体重52~68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全麻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预注药前即刻(T0)、气腹后1 h(T1)、关气腹前即刻(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PaO2/Fi O2。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T1~3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P组T1~3时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T1~4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T1~2时RI升高,PaO2/Fi 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4时P组血清TNF-α、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T1~2时P组RI降低,PaO2/Fi O2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可通过减轻全身炎性反应而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起到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将 6 0例病人平均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 ,以 1~ 2 mg/kg利多卡因诱导插管 ,观察气管插管后即刻、 2 m in、 5 min时两组病人的 MAP和 HR变化 ,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与方法选择 6 0例手术全麻病人为观察对象。男 3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5 5岁。均无明显呼吸功能障碍及水电解质紊乱 ,无心、肺、肝、肾病史。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0 .5 mg肌注。随机将 6 0例病人分为利多卡因组 (n=30例 )和对照组 (n=30例 )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相仿。利多卡因组以 2 %利多卡因 1~ 2 mg/ kg、安定 10 mg、 2 .5 %硫贲妥钠 5 m…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443-444
目的比较盐酸纳美芬及醒脑静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复苏期中的催醒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需要催醒的老年患者100例,按麻醉催醒方法的不同分为Ⅰ组及Ⅱ组,各50例。Ⅰ组选用催醒药为醒脑静,Ⅱ组选用催醒药为盐酸纳美芬。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复苏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MGCS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拔管前和离开PACU时不存在MGCS评分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拔管后5min和10min的MGCS评分值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次给药时HR、RR存在差异(P<0.05),而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催醒速度较醒脑静快,而醒脑静催醒时患者苏醒平稳,其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麻醉复苏时使用醒脑静催醒在安全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给药时肌注麻黄碱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将 40例 ASA ~ 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肌注麻黄碱组 ( A组 ,2 0例 )和肌注生理盐水组 ( B组 ,2 0例 ) ,常规实施胸段硬膜外阻滞 ,分别记录两组硬膜外阻滞注药前、注药后 2、6、10、15、2 0、2 5、30分钟时的血压、心率 ,并观察两组麻醉平面。结果显示 ,A组在注药后 30分钟内各期血压和心率与注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 ( P>0 .0 5 ) ;B组收缩压于 10分钟、舒张压于 15分钟后有明显下降 ( P<0 .0 5 ) ,下降幅度明显大于 A组 ( P<0 .0 1)  相似文献   

14.
罗史南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76-1278
目的:总结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将52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30例)和经胸组(22例),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1)经腹组术中出血100~600 ml,平均240 ml,12例需术中输血,平均输血160 ml;经胸组术中出血200~700ml,平均360 ml,20例需术中输血,平均输血280 ml。(2)淋巴结清除数:经腹组6~16个,经胸组4~8个。(3)手术时间:经腹组2.5~5小时,平均3.2小时;经胸组2.8~6小时,平均3.7小时。(4)住院时间:经腹组10~24天,平均12天;经胸组10~64天,平均18天。(5)切缘:经腹组1例近端切缘阳性,经胸组全部病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6)术后并发症:经腹组无明显心肺并发症,无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11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例,膈下感染1例;经胸组反流性食管炎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8例,肺部感染6例,心率失常5例,吻合口瘘和乳糜胸各1例,死亡1例。结论:贲门癌经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时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4~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GE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8~9,局麻药选用2%的利多卡因。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GEA组每小时持续经硬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6mL直至手术结束。GA组单纯用全麻,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案与GEA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均<200mL,手术时间<2h,保持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两组患者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h(T2)和术后8h(T3)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CK-MB和cTnⅠ浓度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组与单纯全麻组相比,复合组的血浆CK-MB和cTnI浓度在T1~T3各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50例患者全麻拔管前静注拉贝洛尔全麻拔管期间效果。方法选择50例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无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随机分为Ⅰ组(拉贝洛尔组)和Ⅱ组(对照组)。术毕待患者清醒,符合拔管指征时,Ⅰ组静注拉贝洛尔0.15~0.3mg/kg,Ⅱ组不给药,5min后吸痰拔除气管导管。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生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即刻及后1、5、10minⅠ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收缩压(RPP)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静注拉贝洛尔能够有效地减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冯洁 《天津药学》2001,13(3):51-52
目的观察多沙普仑(佳苏仑)逆转全麻手术后呼吸抑制与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病人分3组,Ⅰ组静脉复合麻醉,Ⅱ组吸入麻醉,Ⅲ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用药后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和意识恢复情况.多沙普仑的平均用量为(1.5±0.5)mg/kg.结果证实多沙普仑可使f、Vt均显著增加(P<0.01).Ⅱ组苏醒迅速无复睡;Ⅰ组及Ⅲ组催醒后复睡较多.结论多沙普仑能有效地兴奋全麻恢复过程中受抑制的呼吸和催醒,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复合全麻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腰硬联合全麻组(联合组)和单纯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每组30例,检测并记录两组CO2气腹前(T0)、CO2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20min(T2)、气腹后30min(T3)和排气后10min(T4)的血压(HP)、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停药的苏醒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的舒张压(DBP)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收缩压(SBP)在T2时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的HR在气腹后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RR在气腹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停药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复合全麻是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最佳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曾嵘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30-530
剖胸手术是创伤性与危险性极大的手术 ,一般采用全麻。近年来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应用于剖胸手术的麻醉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4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6~63岁 ,体重44~70公斤 ,术前检查无心血管疾病 ,肺、肝、肾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复合组 (硬膜外阻滞—全麻 )20例和对照组 (全麻 )20例。1 2麻醉方法 :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 1mg和阿托品0 5mg。入手术室后 ,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复合组先于T7~8 和T8~9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4cm ,注…  相似文献   

20.
金震  文艳 《淮海医药》2011,29(3):252-25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剖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倒全麻患者,双盲随机分为2组.术毕关胸静脉用药:Ⅰ组(n=60) 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生理盐水稀释到20 ml;Ⅱ组(n=60)生理盐水20ml.观察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躁动例数.结果 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