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胡进平 《药物与人》2014,(10):24-25
目的:调查分析该中心门诊部抗菌药的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该中心2013年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数量与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头孢菌素类厦B一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喹诺酮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的用药金额依次列前4位;伊曲康唑、红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头孢拉定、头孢克肟的DDDs依次列前6位;头抱地秦、帕珠沙星、红霉素、头抱哌酮钠一舒巴坦钠、伊曲康唑颗粒、头孢克肟肢囊的用药金额依次列前6位;DDC在0.13--130.52之间;头抱地秦、帕珠沙星、头孢哌酮钠一舒巴坦钠的序号比均小于1。结论:该中心门诊部抗菌药的利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加强该类药物的应用管理,提高一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口服非甾体类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我院药房计算机处理系统统计2006~2008年口服非甾体类药的名称、价格、使用数量情况,计算出日用药金额、DDDs、销售金额。应用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高的是阿斯匹林,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如复方氯唑沙宗分散片和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3年DDDs排序第2和第3位,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片DDDs排序逐年上升。结论由于阿斯匹林具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且日用药金额很低,因此临床上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其DDDs排序始终第一,高效、低毒的非甾体类药如COX-2抑制剂应用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和芬太尼在鼻中隔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鼻中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芬太尼组2组,记录2组患者术后0.5、1、2、4、6、8、12、16、20和24 h疼痛强度(PI),患者对镇痛效果评估,计算相应时间段镇痛药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6 h后各时间点PI观察氯诺昔康组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0.5、1 h芬太尼组优于氯诺昔康组P<0.05。氯诺昔康组在4 h后用药量小于芬太尼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评估氯诺昔康组略优于芬太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诺昔康镇痛效果确切,且有一定消炎消肿作用,适用于鼻中隔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周作东 《现代保健》2010,(14):86-87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镇痛的有效性.方法 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术毕应用氯诺昔康8 mg;B组30例术毕应用氯诺昔康16 mg;C组30例术毕应用曲马多100 mg.结果 A组各时点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各时点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镇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方法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为观察组;B组15例手术前未用药为对照组。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防止外周和中枢神经的敏感化,达到减少或消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1]。氯诺昔康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本研究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下腹部疼痛的缓解情况。方法:选择拟实施异丙酚麻醉下人工流产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A组:异丙酚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B组:无特殊处理。两组患者麻醉用药(芬太尼0.05 mg+异丙酚4 mg/kg)和手术方法相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记录术后30 min(t 1)、8 h(t 2)、12 h(t 3)时患者下腹部疼痛程度。结果:静脉注射氯诺昔康(A组)可显著减轻人工流产术后3个时间点下腹部疼痛强度,与B组同时相点相比较,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显著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下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作用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B组在手术关腹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C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4、6、8、12h疼痛的VAS,A组要低于B组和C组(P<0.05);术前3组血浆P物质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各组的P物质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在术后12h血浆P物质的浓度达高峰;术中和术后A组血浆P物质升高的幅度要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穿刺前静脉应用氯诺昔康在子宫次全切术中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间接抑制血浆P物质来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IL-6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A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8mg,手术开始前以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氯诺昔康8mg切口浸润及0.238%罗哌卡因行50mL行手术部位浸润和腹腔喷洒,B组同等容量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氯诺昔康在病灶切除后行切口和手术部位浸润及腹腔喷洒,手术结束时静注鲁诺昔康8mg。分别于术前30min、术毕即刻(均未给氯诺昔康时)、术后3、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介素-6(IL-6),并于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2组间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有效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陈丽  赵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55-4656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后痛觉超敏反应中的效果与合理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瑞芬太尼行麻醉镇痛,且A、B、C 3组患者给药剂量分别为每人2 mg、每人4 mg和每人8 mg,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复合使用氯诺昔康,对比3组VAS评分、躁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苏醒后不同时间点进行VAS评分显示,A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增加(P<0.05),B组和C组相对较轻,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发生率为10.0%,B组和C组发生率均为2.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2.5%,C组为15.0%;B组与C组使用氯诺昔康方式更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后痛觉超敏反应中,按照每人4 mg或每人8 mg的方式用药,效果均比较显著,临床可积极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某医院ICU病房使用麻醉药品的合理性,为优化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查询2017—2018年ICU病房麻醉药品使用数据,通过用药频度(DDDs)、药品日均费用(DDC)和药品利用指数(DUI)评估麻醉药品使用合理性。结果共有8种麻醉药品的使用记录。DDDs前3位是芬太尼注射液(3500.0)、瑞芬太尼注射液(900.0)、芬太尼透皮贴剂(480.0)。DDC前3位是可待因片(900.9元)、丙泊酚(662.0元)、布桂嗪注射液(604.1元)。DUI>1有3种:芬太尼注射液(6.29)、芬太尼透皮贴剂(1.18)、瑞芬太尼注射液(4.84)。ICU疾病中,肿瘤、意外损伤和脓毒血症,仍以芬太尼注射液用量最大。结论某医院ICU病房中部分麻醉药品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优化麻醉药品的管理以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2017—2018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7—2018年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数据,对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量、金额、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排序比、处方点评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中理血剂使用量最大,使用金额、DDDs第1名均为丹红注射液(10 mL),排序比≥1.0情形较多,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和超医保农合限制使用,2018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和DDDs下降,使用合理性逐渐提高。结论加强药事管理对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使用量有积极作用,下一步仍需加强药事管理,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赵蔚 《中国校医》2020,34(1):38-40,48
目的 了解北京高校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4—2016年北京20所高校社区医院采购的社区零差价药品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量、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20所高校社区医院采购的抗高血压药物采购金额占化学药品采购金额分别为36.03%、34.20%、33.25%。采购金额、DDDs排序均居前2位的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销售金额、DDDs相对稳定,利尿剂、传统复方制剂呈下降趋势。钙通道阻滞剂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左旋氨氯地平片销售金额、DDDs 排序居前3位。结论 抗高血压药已成为20所高校社区医院消耗医疗资源较多的一类药,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17年版)用药原则,钙通道阻滞剂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住院患者2011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年麻醉药品住院处方用“军字一号”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对患者麻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种麻醉药品中,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羟考酮控释片的用药频度(DDDS)排前3位,多数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本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使麻醉药品的使用更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卢熠  田松 《现代保健》2014,(7):127-129
目的:通过对本院降血脂类药物的应用分析,为临床上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本院降血脂药物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构成比、日均用药费用(DDC)分析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所用各类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的DDDs和DDC所占比重最大,本院所用的全部降血脂药物的DUI均等于1。结论:本院降血脂药物应用合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和经济两方面,他汀类降脂药物应用广泛,且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福建省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分析福建省省本级、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331万参保人员2016年4~9月及上年同期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费数据,按年度统计药品费用、用药情况以及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结果:改革前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目录内费用占比从22.50%上升为64.95%;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改革前后门诊药品前10位一致仅排序略有变化,改革后两者门诊支付标准内费用占门诊费用比例分别为73.21%、39.30%;公立医院住院前10位药品品种及其金额变化较大,其中联合采购价差较大的药品费用增幅较高,而非公立医院相对稳定。结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显著影响了临床用药品牌选择和用药结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结合联合带量采购形成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措施更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某地市级三甲医院在2016—2018年铂类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趋势和合理性。方法根据该院2016—2018年铂类药物销售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6—2018年铂类药物销售金额逐年递增,连续三年销售金额排在前两位的是奥沙利铂和奈达铂。5种铂类药物三年的用药频度(DDDs)值排序稳定,前三位依次是顺铂、奥沙利铂和奈达铂,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DDDs)排序之比值在0.5~5之间。结论顺铂为首选经典铂类药物,奥沙利铂和奈达铂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洛铂三年的DDC排第一位,DDDs逐年翻倍增加,存在较大增长潜力,总体上该院铂类药物使用符合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抗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用药趋势,为社区医务人员科学管理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至2012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对三年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物种、联合用药情况、用药频率、消耗金额和限定日费用等指标和用药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2年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用药量增加了24.19%,但总费用却下降了6.98%;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用药量位于前四位,用药频率较高;用药频率最高的前5种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和厄贝沙坦;患者采用二联降压方案的比例较高为49.79%,其中以CCB联合β-RB使用最多占40.07%,且固定复方制剂有逐步代替单药合用的趋势。结论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较为合理,费用较为经济,其中CCB占据主导地位,符合目前国内外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07—2009年全国监测点医院的药物使用状况。方法根据全国监测点医院的用药数据,采用金额分析和数据汇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监测点医院的购药总金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个省市的增长速度有所区别。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心血管用药连续3年位列前3名。结论随着医疗市场的扩大,药品消耗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用药结构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