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1年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未破裂异位妊娠60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资料见表1.根据病史、查体、血β-HCG、B超检查及后穹窿穿刺结果确诊,并符合下列条件:①血β-H C G<4000m I U/ml;②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活动性内出血征象;③B超附件区包块≤4.0,未见胎心搏动,宫内无妊娠囊;④肝功、肾功正常,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⑤患者要求保守治疗;⑥无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药物禁忌症.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与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40-79)×109L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参考值.本次为(7.1-177.8)×109/L测定范围,50例网织红细胞计数偏低,占62.5%,范围(7.1-39)×109L.20例正常,占25%,范围(40-78)×109/L.偏高10例,占12.5,范围(79-177.8)×109/L.结论:网织红细胞计数显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具有较高比例发生率,临床应增强检测力度,及时干预和治疗,以使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降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顺仙  陈建国 《现代保健》2011,(35):130-13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有关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淤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严格产前监护.血小板≥50×109/L而无临床出血表现的患者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血小板<50×109/L时应在血源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结论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间都可能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应积极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例1,张某,男,5岁,因发热、咳嗽、胸痛7天,于1996年5月3日入院。查体:T38.6C,双下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透双肋隔角变钝,白细胞13×109/L,嗜酸性粒细胞0.29.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入院后采用抗结核治疗4个月仍有低热,背部及下腹部经常出现游走性包块.经肺吸虫皮内试验呈阳性,背部皮下结节活检发现肺吸虫蚴,确诊为肺吸虫病,改用别了治疗痊愈.例2,王某,女,12岁,因右胸痛,胸部出现包块10天于1997年4月15日入院.查体:右胸部有鸽蛋大皮下结节,胸片示右肺条索状阴影,白细胞1l~18×109/L,,嗜酸性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12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9/L 80例,≥10×10~9/L42例,中性粒细胞≤70%62例,≥70%60例,白细胞总数≥10×10~9/L且中性粒细胞≥70%33例。C反应蛋白≤5mg/L69例,≥5mg/L53例,其中白细胞总数≤10×10~9/L80例中,C反应蛋白≥5mg/L29例,中性粒细胞≤70%62例中,C反应蛋白≥5mg/L 24例。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儿童细菌感染的阳性诊断率,有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 者, 女 性,21岁, 未 婚, 身 高172cm, 体 重53kg,BMI:17.88,因"取卵术后2天,下腹胀1天"为主诉于2016年5月14日收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患者取卵术后出现下腹胀,稀水样腹泻6次,色淡黄,伴头晕、乏力,恶心,无呕吐,夜休差及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急入我院查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左、右下腹部混合型包块(分别为7.8×13.9×14.9cm、9.3×10.4×11.6cm),血常规:白细胞:17.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4.89×109/L、红细胞压积:43.80%;总蛋白:61.1g/L、白蛋白:34.4g/L,纤维蛋白原:6.13g/L,D-二聚体:1.86mg/L,考虑卵巢异常变化,遂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重度)"收入院.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无诱因右侧腹痛伴发热3h就诊.疼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查体:T37.9℃,P90次/min,BP135/80mmHg,腹部柔软,肝脏未扪及,莫非氏征阴性,未扪及包块,脐周及右侧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血常规WBC 13.5×109/L,中性0.9,RBC 4.50×1012/L,HGB 142/L,PLT 95×109/L,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心电图正常,以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查血常规WBC 11.7×109/L,B超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阑尾肿大,急诊MRI: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下至分叉平面,大小97.3×73.3×74.8mm,周边有附壁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裂征象.入院明确诊断后,积极准备手术治疗,第二天患者排便时腹主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09年9月5日~2010年1月30日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6例为大中小学生,有发热61例(100%),咳嗽59例(96.7%);白细胞>10.0×109/L和<4.0×109/L各10例(16.3%);肺炎14例(22.9%),重症肺炎3例(0.4%).全部病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咳嗽、X线肺部炎症征象及白细胞计教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避免疫情播散、提高教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40岁,不规则阴道流血水50余天,量时多时少,每日3~6次不等.在当地县医院行取环及诊断性刮宫术.标本病检为"分泌期子宫内膜".术后症状无好转,仍不定时阴道排液,排液前后无不适,无腹痛.尿HCG半定量130U/L(正常值25U/L),诊为陈旧性宫外孕,于2007年8月11日入院.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78年—1988年4月共收治原发性大网膜炎4例均被误诊,术中证实为原发性大网膜炎,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49岁,下腹部疼痛4天,上腹部偶可扪及包块、恶心、无呕吐。检查:T37.8℃全腹压痛,反跳痛,右中上腹可扪及3×6cm大小的包块,边界不清,压痛明显,莫非氏征(±),肠鸣音减弱、检验:白细胞10.5×10~9/L,中性78%,血、尿淀粉酶正常,入院诊断: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剖腹探查,大网膜与胃大弯粘连,其上见4×6cm大小的包块、大网膜部分坏死,表面有脓苔,沿包块周围行大网膜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1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明显,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对165例异位妊娠采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5例,年龄18~45岁;未婚43例、未育60例;病程最短者停经40天、最长者停经87天。1.2病例选择选择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异位包块直径<3cm;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2000u/mL;生命体征平稳,血压、脉搏正常,无剧烈腹痛;B超示腹腔少量积液,估计积液量<200mL,且无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 患者男,48岁,教师,于半月前因感冒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行肌内注射治疗,5 d后臀部出现硬节,给予局部消肿化瘀药物外敷及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包块无明显消退,而且症状逐渐加重,于2002年11月29日住入我院.查体:体温38.6℃,右侧臀部有3 cm×4 cm的包块,质地硬、红肿、有压痛感,局限可移动.B超示:脓性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3.8×109/L,NEUT0.88,LYMPH0.08,EO0.04,HGB130g/L, PLT264×109/L;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脓肿穿刺液:镜检脓细胞4 /HP,直接涂片可见革兰染色阳性菌,细菌培养鉴定为马杜拉放线菌.经氯霉素治疗2 d后,体温正常,肿块蔓延得到控制,10 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20±0.49)×109/L、(3.55±0.57)×109/L、(4.94 ±0.36)×109/L、(5.79±0.44)×109/L,而对照组分别为(1.97±0.26)×109/L、(2.30 ±0.46)×109/L、(3.02 ±0.37)×109/L、(3.68 ±0.25)×109/L;且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为4.13d,而对照组为6.04d.结论 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恢复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syndrome,TTTS)是发生于单卵单绒毛膜双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就本院1995年至2006年收治的双胞胎资料中被确诊为TTTS的28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小儿内科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共收治双胎患儿182对,符合TTTS诊断标准[1]的为28对:1双胎胎盘为单绒毛膜;2双胎儿体重差≥15%和(或)血红蛋白浓度差≥50g/L。其中,男性患儿20对,女性8对;自然分娩14对,剖宫产14对;胎龄32~37周为16对、37~40周为12对;体重差≥15%和血红蛋白浓度差≥50g/L为1…  相似文献   

15.
徐友萍 《工企医刊》2007,20(4):52-53
1病历摘要患者32岁,孕2产1。因“停经70天,阴道少量流血5天”于2007年6月30日入院。该妇平素月经规则15(4~5)/(40~50),末次月经2007年4月20日。停经65天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入院后查尿HCG弱阳性,B超提示:子宫前位,大小56×44×47mm,共宫内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12mm,左侧附件见28×24的异常回声,内见12×14mm的液性暗区,盆腔见约10mm的液性暗区。妇检:宫颈抬举痛,子宫软,左侧附件区增厚,有压痛,阴道后穹窿穿刺未抽出明显的不凝固血液。血β-HCG658.2IU/L。诊断为“异位妊娠”。根据患者32岁(1)妊娠包块直径<3cm;(2)无明显内出血;(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表现与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住的53例宫外孕患者超声图像与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结果53例宫外孕患者中,其中7例异位妊娠未破裂且包块较小又无生育要求的年轻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疗法;20例包块较小(包块直径〈3 cm)且未发生破裂或内出血较少而又有生育要求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开窗术;对16例已破裂及宫外孕范围较大者行开腹手术治疗;2例宫外孕包块大于3 cm者、4例治疗过程中宫外孕包块增大者,其孕囊内探及卵黄囊及胎儿原始心管搏动,经保守治疗失败改开腹手术治疗,视为保守治疗的禁忌症;1例疤痕妊娠患者、1例宫颈妊娠患者,引起子宫大出血难以控制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效果较好。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对宫外孕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并对保守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MTX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21-3422
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B超、血β-HCG测定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宫外孕患者均能在未破裂前得到诊断,因此,保守治疗成为宫外孕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为探讨更好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6年8月共收治符合保守治疗的宫外孕89例,采用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并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6月~2006年8月共收治符合保守治疗的宫外孕89例,年龄19~40岁,平均26岁,停经时间35~63天,不规则阴道流血68例,下腹痛80例,B超检查均有附件肿块,直径29~86 mm,平均43 mm,盆腔积液42例,平均深度23 mm。血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 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SAH的临床资料,对并发DCVS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并发DCVS40例,并发率为50%(40/80).其中,出血次数≥2次DCVS并发率83.33%(10/12);年龄≤60岁DCVS并发率57.63%(34/59);有吸烟史DCVS并发率73.33%(11/15);Fisher分级≥Ⅲ级DCVS并发率76.19%(32/42);Hunt-Hess 分级≥Ⅲ级DCVS并发率66.00%(33/50);白细胞计数≥15×109/L DCVS并发率76.47%( 13/17),发病至手术时间(时间窗)>24h DCVS并发率91.30%(21/23),与出血次数<2次、年龄>60岁、无吸烟史、Fisher分级Ⅰ~Ⅱ级、Hunt-Hess分级Ⅰ~Ⅱ级、白细胞计数<15×109/L、时间窗≤24 h的DCVS并发率[分别为44.12%( 30/68)、28.57%(6/21)、44.62%( 29/65)、21.05%( 8/38)、23.33%(7/30)、42.86%( 27/63)、33.33%(19/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不同性别、有无高血糖病史和高血压病史DCVS并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次数≥2次、年龄≤60岁、有吸烟史、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 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15×109/L、时间窗延长是SAH并发DCV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新生儿贫血1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早期新生儿贫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1月共收治早期新生儿贫血者194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共收治早期新生儿3 821例,发生新生儿贫血194例,发生率为5·08%,其中男109例,女85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159例;日龄0·5 h~7 d,其中≤3 d 131例,4~7 d 63例;贫血出现时间:生后即刻~7 d;血红蛋白(Hb)最低24 g/L,平均为121 g/L。诊断标准:生后7 d内Hb≤145 g/L。1·2检测方法。均进行全套血常规检查、G-6-PD活性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凝血功能、新生儿溶…  相似文献   

20.
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片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秀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1003-1005
目的:探索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承德市辖区县级以上医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94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1663例,分四组。Ⅰ组与Ⅲ组各356、480例用MTX50mg/m2单次肌注;Ⅱ组与Ⅳ组各353、474例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1次/12h(首量加倍),连用5天为1疗程,总量550mg。结果:Ⅰ组治愈346例,治愈率97.19%,Ⅱ组治愈329例,治愈率93.20%,Ⅲ组治愈347例,治愈率72.29%,Ⅳ组治愈275例,治愈率58.02%。结论:MTX、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稳定、无剧烈腹痛、血β-HCG2000U/L以下、包块直径4cm以下的非破裂型异位妊娠;血β-HCG1000U/L以上MTX较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好。米非司酮较MTX应用方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