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PPS40例,治疗前后行前列腺液(EPS)、疼痛评分(VA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检查。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P〈0.01)、NIH.CPS评分降低(P〈0.01),EPS中白细胞计数降低(P〈0.01)。结论“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CPP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浊消溃方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IgM的影响。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化浊消溃方组(A组)、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像变化,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gA、IgG、IgM变化。结果治疗后,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均优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较美沙拉秦组(C组)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比较,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明显低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与美沙拉嗪组(C组)比较,患者血清IgA、IgG、IgM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像,并能调节患者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全国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开展现状。方法 以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医院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在用中药饮片的基本情况、临方炮制室的建设情况、临方炮制项目的开展情况、临方炮制人员的配备情况等。结果 共73家医疗机构参与调研,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中医医院(61家,83.56%)和三级医院(62家,84.93%)为主,在用中药饮片多仅由生产企业提供(54家,73.97%)。64家(87.67%)认为临方炮制与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56家(76.71%)的临床医师有临方炮制需求。27家(36.99%)设有临方炮制室(其中12家设备完善),仅24家开展该业务,其中7家(29.17%)的临方炮制有收费项目;7家(29.17%)的临方炮制业务已列入医保(2家全部列入,5家部分列入);16家(66.67%)的临方炮制人员为专职药师;13家(54.17%)对临方炮制人员的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及以上;18家(75.00%)对临方炮制人员的职称要求为药师(初级)及以上。62家(84.93%)认为有必要建设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室,6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效验复方山泽降脂方(SZ)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脂肪乳剂灌胃造成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复方山泽降脂方3.5、7、14 g.kg-1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鼠灌胃28 d后,经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高剂量SZ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和动脉硬化指数(AI)(P〈0.01或P〈0.05),但对HDL-C的影响不大。结论复方山泽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其对高脂血症的防治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大柴胡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应用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抑制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均有好转(P〈0.05)、肝功指标较前改善(P〈0.05)、乙肝病毒复制抑制(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保。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6例在微量白蛋白尿期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以糖尿病教育及饮食控制,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并监测。观察组同时给予自拟保肾方。观察自拟保肾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经自拟保肾方治疗后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保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良效,同时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对糖尿病肾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中药清热凉血方治疗中重度难治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3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清热凉血方组,每组10例.益赛普联合中药组在口服中药清热凉血方的基础上予以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为口服中药基础上每日口服阿维A胶囊30 mg,1次/d;清热凉血方组给予中药清热凉血方治疗,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4、8、12周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患者整体评价(PGA)、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清热凉血方组的PASI、PGA、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SI评分:(4.6±1.0)分比(28.7±2.3)分,(15.0±0.9)分比(31.9±2.1)分,(19.0±1.7)分比(26.8±1.7)分;PGA评分:(1.40±0.22)分比(5.20±0.20)分,(3.10±0.18)分比(5.60±0.22)分,(4.00±0.21)分比(5.20±0.20)分;VAS评分:(2.20±0.44)分比(7.40±0.43)分,(4.40±0.16)分比(7.90±0.41)分,(5.50±0.27)分比(6.90±0.38)分](P<0.05).治疗8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PASI[(9.8±1.3)、(19.2±0.9)分]、PGA[(2.60 ±0.31)、(4.00±0.15)分]、VAS[(4.20±0.33)、(5.20±0.25)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PASI[(16.6±1.7)分]、PGA[(3.80 ±0.33)分]、VAS[(5.40 ±0.16)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PASI[(27.5±1.7)分]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4、8、12周后的PASI、PGA、VAS评分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后8、12周的PASI、PGA、VAS评分均低于清热凉血方组同期指标(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治疗4、8、12周后PASI评分与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热凉血方组治疗1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9)分比(25.1±3.1)分,(16.1±1.6)分比(30.4±2.0)分,(18.9±2.0)分比(25.8±1.7)分](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和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清热凉血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赛普联合清热凉血方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阿维A联合清热凉血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的银屑病,起效迅速、疗效好,是顽固难治性银屑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其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心化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应用强心化瘀方治疗,69例)和对照组(B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37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状况、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及体征改善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94.20% v s .72.98%)( P<0.05)。治疗后,A组气短、心悸、疲劳乏力、咳嗽咳痰和紫绀的改善率均高于B组(91.30% vs .72.97%、81.03% vs .48.28%、65.57% vs .15.63%、77.14% vs .33.33%和75.56% v s .24.13%)( P<0.05)。治疗后,A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所占比例多于B组( P<0.05)。结论强心化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较常规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排毒方对CDK3期患者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CDK3期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加用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GFR、血肌酐、血尿素氮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排毒方对CDK3期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温养软脉方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温养软脉方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序号2:1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温养软脉方(附子、姜黄、蒲黄、泽泻、生地黄等)口服,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口服,疗程均为24周。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增厚与斑块均有消退,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脂代谢明显改善,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养软脉方可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改善症状、血液流变学状态,调控血脂。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源于经典古方生脉散,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中药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就近10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5味中药组成。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治疗疾病由妇科扩展到男科,常用来治疗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其药理作用涉及抗凝、抗炎、抗肿瘤等多个方面。综述其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方剂的核心处方及药理机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文献中的方剂,建立处方-药物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平台(V2.3.5)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寻求核心处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点网络。将有效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整理后共得到方剂295首,涉及中药204味,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35味,用药频次最高的是丹参;关联规则发现药对黄芪→丹参和黄芪→麦冬的支持度最高;根据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以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处方:丹参、黄芪、麦冬、川芎、五味子、瓜蒌、当归、茯苓。现代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核心处方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黄芪紫檀烷苷、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HSP90AA1、EGFR、PPARG、STAT3等。GO功能富集通路为激活剂结合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为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得出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处方组成为丹参、黄芪、麦冬、川芎、五味子、瓜蒌、当归、茯苓,其核心成分为槲皮素、黄芪紫檀烷苷、山柰酚等,这些成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等靶点,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精是中国传统补益药,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但受基原复杂和同名异物现象等因素的影响,黄精药名存在繁多混杂和梳理不系统的问题,缺乏历代黄精名称与对应品种的考证,影响了其药材的质量控制、临床疗效和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本研究在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地方志和现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植物分类学和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等技术手段,系统考证了黄精药名,正本清源,厘清其正名和异名,探讨了其名称与基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药黄精古今异名颇多,各品种均存在多个别名。考证发现,除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外,古代药用黄精品种还包括对叶黄精、湖北黄精、轮叶黄精等,均未被中国药典收录,上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现代以九华山所产多花黄精为最佳,而古代以嵩山、茅山所产黄精和湖北黄精为佳,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也有待深入深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复方夏天无片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坐骨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复方夏天无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连续使用2周,并配合常规穴位封闭及口服消炎痛、维生素B1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穴位封闭及口服消炎痛、维生素B1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坐骨神经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坐骨神经炎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处方源于经典古方生脉散,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中药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类、甾体皂苷类、木脂素类、糖类及其他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本文就近10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化学成分、药材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控制方法以及配伍稳定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兜铃酸肾不良反应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兜铃酸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肿瘤、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进展及其分子结构,并对近5年不同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马兜铃酸质量控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对马兜铃酸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乌头汤始记于《金匾要略》,是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制的一首名方,具有温经祛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湿痹证。乌头汤是由乌头、甘草、白芍、黄芪和麻黄5味药组成,其中乌头既是乌头汤的君药,又是具有毒性成分的药材,所以常配伍给药以达到促进乌头疗效和制约乌头毒性的目的,除乌头汤全方组外,临床也常采用全方加减味或药对用于治疗。对近年来乌头配伍药材甘草、白芍、黄芪、麻黄及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整理了与乌头伍用药材与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的作用,以期通过分析药材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的调控及作用,来诠释乌头伍用药材的减毒增效机制,解析复方配伍规律的科学性。为乌头配伍合理应用和临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对临床上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清胃黄连丸的快速TLC鉴别及小檗碱的高灵敏度荧光扫描定量方法。方法采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在2块薄层板上鉴别黄芩、牡丹皮、连翘、栀子和甘草,用荧光扫描法测定了清胃黄连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19 68~0.098 4 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1.34%(n=9)。结论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清胃黄连丸的快速TLC鉴别与小檗碱新荧光扫描定量,简便、快捷、准确、实用,有效提高了传统丸剂的质量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