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川崎病患儿按常规心脏扫查,重点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仔细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有35例属于正常范围,19例冠状动脉内径及管径回声有不同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发烧患儿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协助川崎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方法重点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左旋支近端。结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41例(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梦宇 《上海医药》2014,(20):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余凯  万淑华 《江西医药》2009,44(4):366-36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川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冠状动脉各分支管径、内膜变化情况。结果超声显示了所观察的冠状动脉的不同改变,还能够监测、追踪病情发展。结论彩超具有安全、简便、无损伤、可重复等优点,尤其适合长期随访,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减少并发症、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川崎病患儿发病不同阶段的彩色超声诊断,重点分析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初发病例中,发现冠状动脉扩张(CAD)86例(82.69%),冠状动脉瘤(CAA)10例(6.92%),巨大冠状动脉瘤(BCAA)2例(1.92%),冠状动脉血栓或狭窄6例(5.77%),随着病程进展及治疗,CAD和CAA比例逐渐下降,而冠状动脉血栓和狭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利用彩色超声诊断及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准确、方便、安全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萍  温晓明 《江西医药》2008,43(3):259-26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造成的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开口、内径、近端走行及其血流特点。结果本组59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3例(38.9%),其中左冠状动脉损害12例(52.2%),右冠状动脉损害7例(30.4%),左、右冠状动脉损害4例(17.4%)。治疗后,23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有无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病变发生率52.63%,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6例(80.00%),包括左冠状动脉扩张11例(68.75%),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12.50%),双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18.75%);冠状动脉瘤4例(20.00%),其中左冠状动脉瘤3例(75.00%),右冠状动脉瘤1例(25.00%)。合并二尖瓣反流6例(15.79%),合并心包积液3例(7.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川崎病,并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给予及时指导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的超声表现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确诊。结果 3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超声诊断正确27例,其中一例为两个瘘口,误诊三例分别为川崎病、主动脉窦瘤破裂、漏斗型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脱垂,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准确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具有快速、简捷、确诊率高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临床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患者84例,按病理结果分为Graves病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甲状腺形态、大小、回声、结节数量、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等指标,比较两组特征差异,并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确诊率.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Graves病具有不同的声像特征;Graves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血流信号存在显著差异(P<0.05);Graves病的血流频谱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的诊断中确诊率为92.9%,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中确诊率为85.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中医辨证射干麻黄汤加减,煎至150~200 mL,分2次服;观察组32例,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脾多肽注射液1支)。7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并在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32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90.6%;对照组32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体有效率78.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和CD4+T细胞亚群均上升(P=0.000),CD8+T及Treg(调节T细胞)亚群均下降(P=0.000);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较对照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和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较治疗前升高(P=0.000),且高于对照组(P=0.003,P=0.000)。结论 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应用于小儿CV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能显著改善病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4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免疫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观察两组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血清AFP和癌胚抗原( CEA )水平均显著下降(t=4.867,P=0.005;t=5.175,P=0.004;t=3.155,P=0.025;t=4.845,P=0.005;t=4.031,P=0.010;t=2.668,P=0.044),但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t=4.119,P=0.009;t=3.621,P=0.015;t=3.492,P=0.017)。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1%、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46.7%(χ2=11.290,P=0.010;χ2=21.290,P =0.000)。观察组治疗后第1年、第3年、第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1.3%、12.5%,对照组分别为21.7%、5.0%、0.0%,观察组中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935,P=0.000;χ2=56.452,P=0.000;χ2=40.516,P=0.000)。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IL-1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t=4.515,P=0.006;t=10.014,P=0.000;t=5.217,P=0.003)。结论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治疗肝癌的中远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CD16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诊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本院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癌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血清中CD163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CD16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163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47.96±13.35) ng/ml比(20.50±6.5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1 0,P=0.000 0);观察组CD163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25±833.11) ng/ml比(307.76±140.18)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41 5,P=0.000 0).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CD16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对烧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而诊断明确的烧伤住院患者111例,分为脓毒症组(36例),局部感染组(39例),对照组(36例)。各组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脓毒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脓毒症组CD64、CRP表达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64≥43.20%、CRP≥91.85mg/L、白细胞计数≥11.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5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8.90%、86.10%、83.30%、88.90%,特异性分别为88.00%、88.00%、70.60%、77.30%。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58,P<0.01)、与WBC、Neu%无相关性(r=0.175、0.218,P>0.05),脓毒症组在恢复期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与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19、8.75,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探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方法对74例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行血清HsCRP的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的损害以及损害情况。结果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发病时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愈后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的。结论川崎病患儿的血清HsCRP和冠状动脉损害呈正相关,是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预测妊高征发生的价值。方法:本院围产保健的正常孕妇511例接受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检查,预测价值同时与双臂平均动脉压检查和Rollover试验比较。结果:511例孕产妇,明确诊断妊高征患者23例(4.5%)。妊高征组患者的妊高征指数(t=11.577,P=0.000)和血管阻力(t=8.976,P=0.000)高于正常组,而心排指数(t=7.833,P=0.000)低于正常组。预测分析系统预测妊高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正确性分别为87.2%、73.4%和81.1%。预测分析系统预测价值均要高于双臂平均动脉压检查和Rollover试验。结论: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对妊高征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先心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中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TRS)的患儿30例,按其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服毒症组(15例)和非感染组(15例).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P<0.01);脓毒症组CRP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诊断感染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3%.结论 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Fe水平。各疾病组SFe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补体C3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still病(AOSD)组(n=18)平均SFe水平为(1707±387)ng/mL,(143±100)ng/mL,n=20,P=0.000;类风湿关节炎(RA)组(n=42)平均SFe为(299±228)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n=30)平均SFe为(295±326)ng/m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SLE活动指数(SLE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10分组(n=12)平均SFe为(338±225)ng/mL,显著高于SLEDAI积分≤10分组(n=18)平均SFe(158±123)ng/mL,t=2.534,P=0.042。相关分析表明,RA组SFe与CCP-Ab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31,P=0.004),与其它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Fe对诊断AOSD有重要意义,与AOSD及RA病情活动有关,当SLE高度活动时,其SFe水平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上述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设为观察组,采取ELISA法测定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明确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MP-3、MMP-9、TIMP-1检测值及MMP-3/TIMP-1、MMP-9/TIMP-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有冠状动脉病变组各检测因子结果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3、MMP-9与TIMP-1均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有提示作用,且MMP-3/TIMP-1、MMP-9/TIMP-1比值持续失调可判断冠状动脉炎症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