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操作进程中的干扰因素和防控措施.方法 对ELISA操作试验步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ELISA检测虽然操作简单,但标本、试剂、加样、温育、洗板、质量控制等因素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ELISA检测过程中需重视各种感染因素,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从而提高ELISA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2.
两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 检测梅毒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RUST、ELISA检测结果 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低于ELISA.结论 ELIS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总符合率好等优点,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相比,具有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酶联免疫分析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可作为比较理想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试验操作由手工逐步向半自动化(即样品处理仪/温育设备/洗板机/试剂分配仪/酶标仪的组合)和自动化方面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日渐广泛.血站检测抗-HCV、抗-HIV、HBsAg均用ELISA法,而且大多数是使用半自动化操作.虽然半自动化操作在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减少人为误差方面明显优于手工操作,但仍存在诸多影响操作质量的因素.本文试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4.
覃彦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99-4400
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常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其操作简便、快速、消耗成本低,被临床实验室广泛用于传染病、肿瘤等的筛查和诊断.但ELISA测定中的干扰因素较多,而且操作中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测定中常出现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或假阴性、 假阳性结果.因此,学会分析和处理引起ELISA测定误差的干扰因素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适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体系,提高伤寒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分析治疗方案.方法 对50例临床上疑似伤寒的患者分别用肥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血培养等3种方法 进行敏感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治愈率的检测.结果 3种方法 的阳性率:肥达试验44%,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69.6%,血培养45.2%.结论 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阳性率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早期诊断,同时结合血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多种方法 联合应用检测可提高结果 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价格低廉、开展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在各级医学实验室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M)的检测,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均采用ELISA一步法,其操作简单,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各级医院实验室最易引起纠纷的检测项目.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对ELISA检测HBV-M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作简要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两对半方法的比较,探讨乳胶层析法用于临床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91例血清中乙肝两对半.结果 乳胶层析法检测91例标本中乙肝两对半的各项指标,以ELISA法为标准,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符合率在95%以上.结论 乳胶层析法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单个、急诊或术前患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CMIA与ELISA、TPPA、TRUST检测梅毒的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诊断梅毒的性能.方法 用CMIA、ELISA、TPPA、TRUST 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同时检测188例来自确诊梅毒患者血清、143例来自排除梅毒患者血清,并将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与其他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化学发光法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性能与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有显著差异,但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差异.结论 由于化学发光法重复性好、易操作、可随时上机进行检测,因而可以取代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探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影响因素,提高HIV初筛试验的准确性。方法将4584例标本中的7例初筛试验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并对患者、试剂、样本及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7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试验仅2例为确证试验阳性,认为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的影响因素覆盖了操作中的各个环节,从样本、加样、温育、洗涤到比色,均可能造成试验的误差。结论要提高ELISA法检测抗-HIV的试验的准确度,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来操作,并且重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TP-ELISA用于血清梅毒筛查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方法.目前,对献血者的梅毒筛选试验,因确证试验TPPA、TPHA等进口试剂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大样本检测,而普遍选用TRUST或RPR试验,该方法人工操作、判读,对结果的观察主观性较强,且为非特异性血清试验,故易产生假阳性/假阴性.ELISA是新近用于梅毒诊断的血清学方法,现就该方法的可行性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献英 《临床医学》2009,29(11):115-115
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是免疫酶技术中固相酶免疫测定的一种技术。ELISA试验以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不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有可能导致显色不全、花板等现象。现将操作中各个环节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于下.以期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提高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
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目前在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乳胶法.后二者由于操作简便、诊断迅速,常用于筛查试验.而ELISA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乙肝的重要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多年临床检验生涯中,对多例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采用ELISA法和乳胶法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最近在进行表面抗原检测时,出现1例标本结果不-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乔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97-609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7 200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RPR检测阳性标本38例,ELISA 35例,TPPA阳性32例。ELISA法敏感性最高、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 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酶联免疫试验(ELISA/EIA)是一项基本的、常规的现代临床检验技术。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了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但由于免疫临床标志物(抗原/抗体)具有无法替代的临床意义,试验操作简便、技术可靠,ELISA成为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及内分泌等各种临床免疫指标检测的主导技术。现在,不但ELISA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液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其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作为目前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最主要的方法[1],但仍有一些困扰实验室人员的问题需要注意及解决.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HBsAg的检测多是采用ELISA方法,其测定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1],主要有标本、试剂及操作等因素,本文就标本久置及溶血二因素对其影响进行试验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试验操作由手工逐步向半自动化(即样品处理仪/温育设备/洗板机/试剂分配仪/酶标仪的组合)和自动化方面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日渐广泛。血站检测抗-HCV、抗-HIV、HBsAg均用ELISA法,而且大多数是使用半自动化操作。虽然半自动化操作在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减少人为误差方面明显优于手工操作,但仍存在诸多影响操作质量的因素。本文试作如下讨论。 1 加样 ELISA半自动化操作的仪器运行必须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否则会造成仪器的损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普通人群和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评价梅毒常规筛查方法-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分析二者梅毒感染率及试验方法差异。结果 ELISA检测了普通人群33 236例,TP抗体阳性389例,感染率1.17%;ELISA检测献血者264 573例,TP抗体阳性1 220例,感染率0.46%;梅毒检测试验敏感性分别为ELISA>TPPA>RPR。结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ELISA和RPR适合于普通人群梅毒的常规诊断和筛查,献血者的梅毒检测还是以ELISA为宜。  相似文献   

19.
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是目前输血领域中血液筛查普遍使用的检测技术。抗-HIV筛查ELISA试剂是将多种HIV抗原包被到反应板上,只要检测到1种与包被抗原结合的抗体就判为阳性,其灵敏度高,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必须应用特异性强的确证试验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荧光核型为阳性;ELISA法按说明书操作,浓度≥18 U/mL为阳性,12 ~ 18U/mL为可疑,≤12 U/mL为阴性.结果: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患者血清138份,IF法阳性50份,阴性88份,阳性率36.23%,ELISA法阳性78份,阴性60份,阳性率56.52%.经卡方检验 P < 0.01.其中IF法样本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检测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9.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差异有显著性,ELISA法敏感度明显高于IF法.同时,IF法样本血清抗核抗体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的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