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断技术方面一、心电图技术的进展(一)新的检查方法1.体表心电位图:日本于1975年开始报道,1979年秋成立体表心电图研究会。此法是将在身体(主要是胸背部)或心脏表面各点测定出的心动周期的电位变化,绘成同心圆样的等电位线分布图,用以判断心脏各部位激动传播的顺序,进而使病变部位的诊断更精细,以指导手术治疗。(1)预激综合征:用体表心电位图能较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记录心脏电活动,是诊断心脏疾患极有用的方法。记录体表电位作为探讨心脏电异常,向来是用12导联心电图与Holter 心电图。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即,12个导联心电图与Holter 心电图导联点数只限于体表部位,不一定能对整个心脏电现象进行详细探讨。因此,如用以往的方法,就不如用新的检查法,可获得更多有关心脏电现象的资料。与之要求相应的,是最近引起人们注意的体表电位图(以下简称电位图)法。作者从47年开始对电位图进行研究,随着电位图装置的研制,用这种装置进行了各种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概述心电记录在诊断心脏疾病上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广为利用的记录法有心电图和心向量图。但因心电图导联数目有限,不能详尽地显示心电全貌,所以希望有一种方法,以体表面更多导联点,尤其是在传统导联法不大重视的右胸部和背部来记录电位,由此,产生了体表电位图。体表电位图是把体表面多导心电图做瞬间电位空间分布记录,将心室兴奋传播过程更直接地表现出来,并对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间进行详尽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1.心肌缺血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心绞痛病人稳定(不发作)时,心电图大多完全正常,其诊断必须作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心绞痛发作时作心电图检查。然而,即使明确有心肌缺血,有时心电图也完全没有ST-T变化。这时作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此心绞痛多由左回旋支狭窄所致。如经皮冠状动脉插管(PTCA)作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研究心表面心电图和体表心电图,就可得到以下有趣结果,把PTCA导线插到冠状动脉狭窄部末梢,其尖端作为心电图的相关电极,可在冠状动脉内记录心外侧电位。PTCA时用气球使冠状动脉狭窄部隆起,引起末梢部心肌明显缺血,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可有显著的ST段抬高,但体表心电图上ST-T可几乎没有变化,偶而有极轻度改变。尤其左回旋支多见。而气球充气时负性  相似文献   

5.
现在临床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Holter心电图、信号平均值心电图、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本文仅就电生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疾病的特征加以论述。一、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的目的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的目的是①阐明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②找出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部位,③判定抗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的效果。1.心动过速发生机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有过去的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强及现在的触发活动学说。虽然通过电生理学检查不能确切地判断三种机理,但可间接推测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的治疗(一)一、诊断要点1.诊断方法心律失常有时可持续存在.也可里时有时无的反复发作,因此在诊察时可依靠动态心电图等捕捉心律失常,但有人认为检查结果有时受动态心电检查次数、时间、检查的重复性的影响,未必可靠。其简便易行的检查法有运动负荷试验。...  相似文献   

7.
1987年6月笔者赴日研修心血管内科,内容涉及心律失常现代诊治技术,其中主要是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和人工心脏起搏两个课题。兹简要介绍如下。临床心脏电生理学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近代研究心律失常机理最有效的手段,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有用的。它研究的领域从广义来说包括His束心电图,Holter心电图,心腔心内心电图和通过程序刺激研究各种心律失常的机理。心房调搏(TEA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其临床价值愈来愈受到心律失常专家重视。由于心房调搏法无创伤,不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可反复检查应用。这对筛选抗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在诊断方面,Holter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学检查(EPS)、心室迟延电位(LP)和体表心电图等检查已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方面,已研制出以la-c类为首的新抗心律失常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起搏器、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ICD)等器械,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心性猝死的预测和预防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对抗心律失常药效果的认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所报告的效果也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产生了某些混乱。因此,很难把所有问题拢在一起论述。仅就几个课题概说如下。  相似文献   

9.
Simson等根据体表心电图经放大、适当滤波后所得QRS晚电位(LP),于1981年报道了LP与室性心律不齐的关系。但目前人们对LP与左心室瘤、左心室机能的关系尚无明确认识。作者根据52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记录,探讨了LP与室忙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机能的关系。对象:以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5年内检出LP的52例70次记录为对象。患者年龄36~84岁(平均66岁),包括广泛性前壁梗塞18例,下壁梗塞26例,心内膜下梗塞6例,侧壁梗塞26例,不含束支阻滞、房颤和杂音在1.0μV以上的病例。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选择其  相似文献   

10.
业已证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虽然心脏监护和动态心电图(Holter)在监测和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猝死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有其缺点和局限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表无创性心室迟电位检查技术可能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曾提出心电图的 QRS 波上,用通常的热笔式心电计不能记录高频成分(HFC)的存在。且 HFC的临床应用的报道也不多。因此本研究对矫正直交轴导联心电图 HFC 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对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主要从以下三点作一探讨。①QRS 波上 HFC 出现的部位与各种心脏病的相关性;②心肌梗塞例 HFC 的经时变化与心机能的关连性;③R 波呈进行性减低(PRWP)病例 HFC 的鉴别能力。一、对象与方法对象大致分为正常例和各种心脏病例(A)与 PRWP(B)两类。A.正常例和各种心脏病例:1.正常组计265例,男150例,女115例;年龄2~68(平均31.7岁):无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2.
Brugada综合征     
1992年Brugada等报道了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骤停的病例,在其病史中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图1),即右束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的特发性室颤。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1998年作为致病基因认为与心肌Na通道α亚基(SCN5A)有关,从而开始从基因学入手阐明病因。  相似文献   

13.
抗心律失常药对发作性房颤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发作性心房纤颤(Paf)是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心律失常,因其临床电生理学尚不完全清楚,故目前仍以自然发作的有无和Holter心电图为指标进行药效评价。Paf虽然不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但因心悸和眩晕...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栓塞时临床症状、血生化检查、心电图等几乎均无特异表现,因此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变得极为重要。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放射学(IVR)治疗包括针对急性块状血栓的直接治疗和针对盆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预防性治疗,本文就IVR的最新动态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有关右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各家提法不一。且临床诊断率低,还要依赖其他检查。而慢性肺心病的右室肥大,因基础肺疾病等影响,诊断率更低。1960年Walsh等以心电向量图(VCG)将肺心病按其进展程度分成4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终末向量有向右、右后或右前方向突出的重要表现。进一步他们又将该4型与Schepers慢性肺心病解剖学进展所见进行了相应对比。本文在他们报告的基础上,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用V_(3-6R),捕捉右室肥大时的终末向量,以期能够提高慢性肺心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诊断冠心病、估计重症度及预后的非侵入性有效的检查方法。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过去单以“缺血性ST下降”为根据,但“ST下降”在其他许多疾病及药物的影响下可出现假阳性,甚至有人报告50%的无症状者也可产生假阳性,而束支阻滞可出现假阴性。因此,为提高运动负荷试验的准确性,相继有ST段计算机分析,ST倾斜度,ST上升,U波倒置,R波升高等研究。一、运动负荷试验的P波变化近年来,了解到左心房机能可敏感地反映高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肌病等左室负荷增加性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心电图P波的意义也再度引起重视。有人观察了27例急性心肌梗塞77份心电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治疗中QT延长的起因1950~1960年以后出现了因心电图QT间期延长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死的概念。以往曾有人把体表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发生较高摔死率的患者做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进行过报告。其发生原因认为是从右侧星状神经节到达心脏的交感神经活...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是根据解析心电波形检测心脏工作状况,主要作为诊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心电波形如图1所示:有表示心房活动的P波、PQ段,表示心室活动的QRS群、ST段、T波、U波。波形中表示心脏活动的QRS部分很受重视,因为它可有多种用途,例如,被用作起搏器的监控信号,用作心率计数、X线照相时的爆射启动等。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心电图变化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横四千晶 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心绞痛全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病型,综合分析其严重程度系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以心肌梗塞前最频发心绞痛为特点,从回顾性积累...  相似文献   

20.
舒张性心力衰竭(简称舒张性心衰)多见于老年女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见左室肥大,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耱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而既往有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很少。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收缩性心衰的诊断一致,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诊舒张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性方法,不但可以证实心脏的收缩功能正常,还能够对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进行评价。此外,心功能不全时血液标记物脑钠肽(BNP)在诊断舒张性心衰方面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