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设计研制双槽沟固定矫正装置 ,并应用架模拟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分析考察该矫治系统对正畸牙移动的调控能力。方法 :①设计并整体铸造双槽沟托槽及带环。托槽设置龈端与切端双排槽沟 ,规格为 0 .0 2 2× 0 .0 2 8英寸 ,相距O .0 8mm。带环配置相应的双排颊管 ;②用经典架模拟方法进行牙齿反扭转、竖直、整体远中牵引、上前牙控根性内收等正畸牙移动形式 ,与常规标准方丝弓矫治方法相比较 ,定量评价双槽沟矫治技术的牙齿移动及调控效率 ;③应用经典力学原理 ,结合架模拟数据 ,分析双槽沟矫治装置提高正畸牙移动及调控效率的机制。结果 :(1)成功设计出双槽沟矫正装置的三维模拟图形并制造出实际产品。 (2 )在架模拟状况下 ,双槽沟矫正装置对尖牙的反扭转及竖直运动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相似文献   

2.
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常有腭移位的侧切牙矫正后需做唇向控根移动 ,在标准方丝弓技术中使用不锈钢方丝对单个牙进行转矩 ,操作技术难度大 ,初学者不易掌握 ,且唇向控根时如方法不当可造成骨过度吸收 ,牙龈萎缩等负作用 ,故更强调细丝、轻力、柔和的原则。现介绍一种使用控根辅弓进行单个牙唇向控根的应用方法。1 方 法标准方丝弓技术 ,常规排齐整平牙列、纠正反牙合 ,去除需控根牙上的托槽 ,粘贴 0 .9mm内径的无缝针管 ,管长 4.0 mm,靠龈方粘贴在牙冠近远中径的中央 ,用 0 .40 mm的不锈钢丝或澳丝弯制辅弓 (具体弯制方法见图 ) ,辅弓的竖…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所运用的方丝弓矫治器中 ,我们经常遇到个别牙明显舌腭向错位的病例 ,尤其以侧切牙为常见 ,当牙齿的冠移向正确的位置后 ,它的牙根仍然留在舌腭侧 ,给矫治造成一定的困难 ,而且直接影响牙的稳定与美观 ,本文介绍一种控根辅弓 ,在圆丝上就能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 ,使治疗与操作更简单易行并对其力学原理进行分析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在临床所运用的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的过程中 ,在圆丝排齐牙列以后 ,选择 18例个别牙根舌腭向错位的病例 ,用个别牙控根辅弓进行控根矫治 ,在这些病例中 ,男 8例 ,女 10例 ,1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个别牙控根辅弓法与传统方丝弓加转矩力法对个别牙控根后的临床疗效,分析个别牙控根辅弓的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需要对个别牙进行控根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传统方丝弓加转矩力方法进行个别牙控根,B组使用转矩辅弓进行个别牙控根,比较二者临床有效率及控根治疗周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平均控根治疗周期为(25.50±4.19)周,而B组平均控根治疗周期为(12.12±4.67)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控根法有效缩短了控根的治疗周期。结论个别牙控根辅弓法简单易学,可以有效缩短个别牙控根的治疗周期,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0年起根据错位牙错位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拔牙牙移植术、牙钳旋转术、截骨正牙术和综合外科手术矫正错位牙。综合外科手术即用二种以上手术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手术矫正。共做了66例病人,矫正99个错位牙。66人矫正手术分类如下:截骨正牙术37人;截骨正牙术 拔牙牙移植术 植骨术6人;截骨正牙术 去骨术 拔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 ,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 ,以丰富骨性前牙反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 骨性前牙反患者七名 ,其中男三人 ,女四人 ,年龄最大为 18岁 ,最小为 12岁 ,平均年龄为 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 ,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 :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 ,下后牙段得到远中竖直 ,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后牙高度得到较好的控制 ,下前牙升高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上前牙在较粗的方丝控制下 ,体现出良好的整体向前移动趋势。ANB角减小 ,但减小幅度很小 ,矫治并未改善骨性前牙反的矢状生长型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尚需进行外科矫正。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尚未得到充分控制 ,但平面变平。结论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 ,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 ,上颌侧切牙腭向错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错位严重时 ,侧切牙排入牙弓后倾斜度比较大 ,如不慎由于下切牙对其有咬合创伤 ,则更是雪上加霜 ,加大了侧切牙的倾斜度和松动度。另外 ,牙周病患者在正畸施力中 ,牙松动度也比正常的正畸患者的松动度大。这时 ,诸如此类需反向控根的侧切牙都难以承受常规的转矩方式 ,现介绍一种比较适合这类患者的矫治方法。一、矫治方法和步骤1、上颌牙列除需反向控根的切牙外安置方丝弓矫治器。2、侧切牙上做带环 ,用 0 .45mm厚的金属合金片做侧切牙唇面的扁圆管 ,焊在带环上。扁圆管的高度为侧切牙临床…  相似文献   

8.
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MEAW矫正技术是在 70年代由美藉韩裔著名的口腔畸专家Dr.YoungKim(金永昊医师 )创造的。1 987年在Angle正畸杂志报告了用这一矫正技术矫正严重开取得了非常有效矫治结果 ,随后大量研究报告了MEAW矫正技术在各类错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矫正最后一期时的应用 ,这些矫正取得了惊人的结果 ,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不可思议的魔术 ,Dr.Kim认为矫正的结果只源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设计 ,以及独特的矫治装置 ,精确的矫治曲的作用力系统有效控制矫治牙移动及建立功能关系。一、MEAW矫正技术的诊断分析MEAW矫正诊断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研制双排沟托槽固定矫正装置,并应用模拟(牙合)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该矫治系统对正畸牙移动的调控能力。方法 ①设计并制造双排沟托槽及颊管。托槽设置龈端与切端双排槽沟,规格为0.022×0.028英寸(0.56mmm×0.71mm),相距0.8mm。配置相应的双排颊管;②用经典(牙合)架模拟方法进行牙齿反扭转、竖直、整体远中牵引等正畸牙移动形式,与标准方丝弓矫治方法相比较,定量评价双排沟托槽的牙齿移动及调控效率;③应用经典力学原理,结合骀架模拟数据,分析双排沟托槽装置提高正畸牙移动及调控效率的机制。结果(1)成功设计出双排沟矫正装置的三维模拟图形并制造出实际产品;(2)在(牙合)架模拟状况下,双排沟托槽矫正装置对尖牙的反扭转及竖直移动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尖牙远中牵引的整体移动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排弓丝与双排沟托槽翼突底部四点接触所形成的受力平面可能是导致双排沟托槽有效调控正畸牙各种移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 1分类是较常见的错类型 ,临床主张双期矫治 ,即生长活跃期矫治上下颌骨之间的矢状不调 ,待恒牙完全建后矫正错位牙齿。作者对收治的 13例替牙期或恒牙列初期的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用改良Andresen矫治器进行矫治 ,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 ,探讨其对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3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8~ 12岁 ,平均 10 9岁 ,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初期 ,均为面下 1/ 3短、下颌后缩 ,有Ⅱ°以上深覆和深覆盖 ,磨牙关系远中或安氏Ⅱ类 1分类的亚类。牙…  相似文献   

11.
替牙期错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畸治疗的理想时间通常为恒牙初期,然而对于有些牙源性错畸形,在替牙期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矫治方法,在很短时间内矫治完成,阻断错畸形继续发展;对于功能性错,早期阻断异常的神经肌肉反射,治疗简单而且效果良好,但是如果不及时矫正,最终将导致齿槽骨及颌骨异常;对于有些骨性错畸形,在替牙期进行正畸治疗可以利用患者颌骨的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的生长施加影响,纠正或改善颌骨畸形。这些病人若等到恒牙期再开始正畸治疗便错过了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期,大大增加恒牙期正畸治疗的难度,因此替牙期正畸治疗的目的是尽早纠正已存在的或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前牙拥挤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成年人前牙列拥挤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成年人牙列中重度拥挤的患者接受了正畸修复一体化设计的治疗。其中舌侧错位5例,唇侧错位6例。术前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决定需行邻面去釉的牙数量以及最后需进行冠修复的牙数,对将要冠修复的牙先进行邻面去釉解除拥挤,切端减磨减轻反胎。用正畸技术排齐牙齿后,再按治疗计划进行冠修复和保持。共完成修复体18件,其中全冠15个,贴面2件,固定桥1件。结果:11例中疗程最短的为4.5个月,最长为6.5个月,后牙关系保持不变,错位牙矫正修复后牙髓活力正常,修复体外形颜色协调,牙龈健康。结论:成年人前牙拥挤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不同方法修复根管治疗后邻面缺损前磨牙的效果,并探讨最佳的修复方案。方法 收集完整离体前磨牙10对,每对牙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试验组制备根管治疗及邻面缺损洞型模型,对照组为同名完整离体牙。研究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和桩冠修复后的力学问题。采用横梁加载速度1.00 mm/min缓慢匀速加载于与牙体长轴成45 °颊尖舌斜面中点,测试破坏载荷,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时,患牙的抗折能力不能达到完整离体牙水平;桩冠修复后,患牙的抗折能力高于完整离体牙水平。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根管治疗后邻面缺损前磨牙的最佳修复方法是桩冠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临床上常遇到由于各种原因如外伤、发育异常等造成的个别牙缺失伴错畸形的病例 ,对这类病例的治疗 ,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但由于牙量与骨量不匹配 ,均难以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作者利用正畸开辟间隙法将缺牙间隙或散在间隙集中于有利于种植修复的部位 ,开辟足够的近远中向及龈向间隙 ,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消除间隙的治疗方法对 5例个别牙缺失病例进行治疗 ,探讨正畸与种植义齿结合治疗个别牙缺失错畸形的适应证、矫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常规就诊的 5例不同数目个别牙缺失的成年错病例。适应证 :1.牙齿倾斜、扭转、错位、伸长、牙列不齐、中线偏斜伴有散在间隙者 ,2 .个别牙缺失 ,邻牙移位倾斜致缺牙间隙异常者 ,3.个别牙缺失伴严重深覆、深覆盖 ,无法预备出足够的间隙者。利用正畸开辟间隙法结合种植义齿修复进行矫治修复。结果 :5例有个别牙缺失错畸形患者经治疗后 ,牙列中线对齐、磨牙关系、覆覆盖、尖窝接触关系均达到正常。种植义齿稳定 ,烤瓷冠形态逼真 ,三个月后拍曲面断层片显示种植体与颌骨融合。面形侧貌令人满意。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结论 :对个别牙缺失的患者 ,选择适应证病例 ,利用正畸开辟间隙法结合种植义齿修复能获得满意效果。利用正畸开辟间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可供临床应用的矫正单侧全部后牙锁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方法。按设计在下颌第一双尖牙近中、最后磨牙远中及该骨段根尖下3mm作骨皮质和骨松质切开术;术毕即用术前设计制备的口内牵张器矫治牙颌畸形。对2例单侧全部后牙锁的治疗结果表明,锁畸形完全矫正,咀嚼功能恢复正常,疗程短而效果稳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对该方法的适应证、治疗过程和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80年起根据错位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错位牙移位移植术、原位旋转术、截骨正牙术和综合外科手术矫正错位牙病人151例、错位牙332颗,取得满意效果。为观察外科手术矫正错位牙长期疗效,我们对所有手术病人进行随访复查,1~6年手术优良率达96.7%,术后6~15年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再植牙方法治疗错位上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前牙错位患者的11颗错位上前牙,微创拔除错位牙,修整牙槽窝,离体错位牙体外根管预备、充填后,与拜而蒙骨诱导人工骨一同重新植入牙槽窝,结扎固定,术后3、6和12个月复查再植牙牙周指数和X线片.结果 11颗再植牙术后3、6和12个月各项牙周指数正常,11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错位上前牙可通过拔牙再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单个残根的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用单个无法单纯修复治疗的残根 5例 ,前牙 4例 ,前磨牙1例 ,其中 4例前牙为外伤牙 ,1例前磨牙为严重龋损的残根 ,断端至少有一侧位于龈缘下 2 3mm。用正畸方法将残根进行向伸长移动 ,至龈下断端与龈缘齐 ,保持 8周 6个月后进行牙周手术 ,对患牙及左右各一邻牙作粘骨膜瓣翻瓣术 ,暴露患牙及邻牙的牙槽嵴 ,将随患牙方移动的牙槽嵴去除使之和邻牙一致 ,缝合粘骨膜瓣。最后对患牙进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 :残根修复后牙冠形态功能恢复良好 ,龈缘形态美观 ,牙片显示修复后的冠根比协调。结论 :不同于传统修复观念 ,牙齿作伸长移动时牙周附着组织 (牙龈粘膜、牙周韧带、牙槽嵴 )随之向方移动 ,利用这一正畸学原理 ,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断端位于龈下的残根 ,进行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 ,保存了患牙牙根 ,而且龈缘形态恢复良好与邻牙协调 ,冠根比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成都  )  韩向龙  成都  )  白丁  成都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3):323-326
目前牙合架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但在正畸治疗中其应用广受争议,以学为导向的正畸学者认为应该常规上牙合架,但非牙合学导向的正畸学者则反对上牙合架。本文就双方各自从其考虑的层面(咬合、颞下颌关节、牙周等)支持或反对上牙合架的观点作一综述,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将牙合架应用于正畸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矫正对称性上颌后牙颊向错位及其所致正锁牙合的新方法湖南省相潭市口腔医院(411100)黄立勋李新民对上颌后牙颊向错位及其所致正锁牙合,常用颌间交互牵引的方法矫正。多有影响张口、妨碍咬合及难以配合等不足。临床上,作者采用横跨腭部在错位牙的带环或托槽间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