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妇科手术共15 272例,发生泌尿系统损伤21例,发生率为0.14%.其中输尿管损伤10例,发生率为0.07%;膀胱损伤9例,发生率为0.06%;尿道上段损伤2例.21例中开腹手术12例,发生率为0.12%(12/10118);腹腔镜手术7例,发生率0.17%(7/4031);阴式手术2例,发生率0.18%(2/1123).损伤多发生于肿瘤侵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泌尿道畸形、巨大肿瘤压迫以及前次手术史解剖关系不清的患者.术中发现15例1次修复,术后发现6例,其中1次修复4例,2次修复2例.结论 妇科手术泌尿系统的损伤与手术的难易程度有关,仔细解剖分离组织是预防泌尿系统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应及时发现,尽早修补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自1978年10月~1998年10月本院外科所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的胆道损伤13例,讨论了损伤原因、部位、治疗原则及预防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例,女8例,男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均为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道损伤,其中急诊手术9例,择期手术4例。损伤发生的具体部位及治疗经过如下:胆囊管漏3例,均为术后发现,其中2例形成局限性胆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并在肝后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在右半肝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1)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2)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而形成肝后隧道,通过该隧道放置阻断带进行血流阻断。结果10例均成功放置阻断带,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预先进行患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以及利用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阻断进行右半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出血、残肝再灌注损伤,防止重要血管损伤出血,保证肝脏在最小的界面进行离断。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损伤是妇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复杂困难的手术中,损伤输尿管的机会增加。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输尿管损伤也有增多趋势。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身心将蒙受极大痛苦,并因此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现将我院妇科2000年1月-2006年1月,2816例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的5例输尿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置管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45例分为两组:23例行常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对照组.22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加门静脉置管术,待抗凝治疗,为置管组.术后置管组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采用彩超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观察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并观察置管组有无出血及感染.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5例,置管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置管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组无出血及门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结论 门静脉置管抗凝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腹部外伤(包括开放性及闭合性外伤)造成门静脉损伤虽然发生比率不高但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由于门静脉收集大量的腹腔回流静脉血,供应肝脏血的75%,所以门静脉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及肝脏低灌流的表现,必须及时妥当地诊断和处理。近期我们对19例腹部外伤性门静脉损伤进行诊断处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其中开放性腹外伤(刀刺伤)17例,闭合性腹外伤(碾挫伤)2例,复合伤5例。来院就诊时均有失血性休克及腹膜炎的表现,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新鲜血。患者均经短时间的诊断,而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7.
黄秀霞  徐迎春  柯劭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93-3194
目的:探讨引起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就诊的48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2.46%,其中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腹膜外气肿5例,膀胱损伤1例,肠管损伤1例,血管损伤4例。2例需中转开腹手术,占0.41%,1例为肠管损伤,1例为血管损伤。持续性异位妊娠给予MTX和米非司酮治疗;并发腹膜外气肿患者均未给予特殊处理;膀胱损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引流,自行愈合;肠管损伤患者行肠切除修补术;对血管损伤患者行保守抗感染治疗,术后血肿缓慢自行吸收。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难度、术者技巧及熟练程度有关,正确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按规范操作,积极预防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耀生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96-1396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 ,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院近十几年来诊治的 12例断流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7年~ 2 0 0 2年我院在 15年间共诊治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 12例。其中本院行门奇断流术2 5 6例 ,术后发生 9例 ,外院转入 3例。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1岁 ,中位年龄 43岁。门静脉主干血栓 8例 ,门静脉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3例 ,残留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1例。行断流术至出现症状的时间 :1~ 2月 7例 ;2~ 12月 3例 ;12月以上 2例。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214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26例,发生率是12.15%,包括1期压力性损伤19例、2期压力性损伤2例、深部组织损伤5例;单因素分析: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和患者术中体位移动、呼吸方式、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手术时间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和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吸烟史、应用类固醇药物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体位移动(OR=1.594)、呼吸方式(OR=2.765)、受压部位皮肤异常(OR=3.452)、手术时间≥1 h(OR=1.234)为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存在一定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性,而患者术中体位移动、呼吸方式、受压部位皮肤异常、手术时间≥1h是导致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故需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血管损伤病人紧急抢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大血管损伤病人进行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9例大血管损伤病人,其中股动、静脉损伤断裂7例,颈静脉损伤2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时神志模糊,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护士迅速根据损伤部位准备各种无菌手术器械及行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双腔静脉导管;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抗休克抢救和手术处理。结果 每例手术历时平均为3.5h,术中出血约4500±560mL,输血、输液每例约8500mL。术中血压均维持在80~105/50~70mmHg左右,心率在120~150次/min范围内波动。术毕血压均恢复在正常水平,中心静脉压均达到6~10cmH_2O。术后无一例因护理问题引起的并发症发生,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根据损伤部位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保证输液通道畅通,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发生在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门静脉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这类病人常需外科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重,病程长,护理程序复杂,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及时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了解发生在妇产科传统经腹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18例,以防治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11年1月间手术中18例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处理及护理.结果10年间在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18例,其中10例为输尿管损伤,8例为膀胱损伤,损伤多发生在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浸润、输尿管受盆腔肿瘤推移变位、导致解剖关系不清时.18例均于术中诊断,术中手术修补.结论术中应正确操作,如发生损作,应明确诊断、及时处理和配合正确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韩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5,(9):1359-1361
目的:探讨妇产科盆腔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特点及如何预防和减少输尿管损伤的发生,总结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和措施。方法:对1980年10月~2012年9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行妇产科手术所致的58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 800例妇产科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58例(1.00%),其中输尿管下段损伤22例(37.93%),膀胱入口段损伤19例(32.76%),盆腔入口段损伤17例(29.31%)。损伤方式包括:输尿管结扎、部分结扎后牵拉成角及梗阻19例(32.76%),输尿管离断19例(32.76%),输尿管穿孔20例(34.48%)。术中及术后72 h内确定诊断30例(51.72%),术后2~3周延迟诊断26例(44.83%),术后持续6周诊断2例(3.45%)。该组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妇产科手术是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术前充分检查,详细评估手术难易程度,熟悉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充分掌握所施手术的技术操作要点,术中谨慎操作,输尿管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掌握输尿管损伤的诊断步骤及熟悉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降低输尿管损伤后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001 ~2010年以来笔者参与处理的胆囊摘除术发生胆管损伤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胆道损伤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损伤支撑修补、胆肠吻合.结果 胆道损伤6例全部恢复良好,术中出血2例,痊愈1例,死亡1例,术后非损伤性梗阻性黄疸5例,再次手术2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 医源性胆道手术并发症只要术者操作仔细、对患者高度负责、克服盲目性,一旦损伤应沉着冷静恰当处理,就不会给患者带来再次手术的麻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将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32例)与对照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2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而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的患者在损伤发生后3周内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腹部体表面积较大,发生创伤的机会较多。当腹部受到钝器作用时可造成腹部的闭合性损伤,由于腹壁由软组织组成,无骨性结构保护腹腔内脏器,损伤常累及腹腔内脏器,致组织挫伤或破裂,当累及多个器官时,若救冶不及时,常常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在检案中遇到一例2岁儿童肝、脾、门静脉等多脏器破裂经手术抢救成功存活的案例此种情况的病人能抢救成功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7.
胰腺损伤在腹部损伤中发生率较低,但如果误诊、漏诊,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曾遇到1例胰腺损伤误诊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如外伤、肿瘤、畸形、炎症等,一旦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均需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急、重、复杂多变,极易发生并发症。开颅手术危险性大,变化多。术前的充分准备,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前提条件;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做好预见性处理,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的疗效至关重要。我院2002年~2006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97例,我们对其中134例实施开颅手术,并采取整体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使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恢复正常的咬牙合关系和咀嚼功能;病人接受现实,恐惧、悲观情绪减轻;避免并发症发生,病人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急救和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并在肝后隧道置阻断带联合阻断在右半肝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1)阻断或结扎患侧肝动脉、门静脉;(2)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而形成肝后隧道,通过该隧道放置阻断带进行血流阻断。结果10例均成功放置阻断带,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与该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预先进行患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以及利用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阻断进行右半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出血、残肝再灌注损伤,防止重要血管损伤出血,保证肝脏在最小的界面进行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