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草药抗柯萨奇病毒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viruses),分A、B两组。柯萨奇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肌痛、多发性肌炎、1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疾病。柯萨奇病毒对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西医治疗尚无特效方法,而中草药在抗柯萨奇病毒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现笔者对中草药抗柯萨奇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抗柯萨奇病毒的有效方药 抗柯萨奇病毒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有:黄芪皂苷、苦参总碱、高山红景天多糖和酪醇、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柯萨奇病毒感染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探讨干扰素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对190例患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柯萨奇病毒混合型IgM。并将CV-IgM阳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肺炎患儿均随机分为2组,干扰素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注射液肌注。结果①上感组、下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组阳性率分别为25.35%,24.62%(23.81%),38.46%,20.00%。②CV-IgM阳性患儿6—8月最多,0~6岁最多,与其他季节及年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CV-IgM阳性上感患儿干扰素组热退时间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V-IgM阳性肺炎患儿干扰素组热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扰素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柯萨奇病毒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其引起的疾病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为主。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栖菜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对羊栖菜的提取物进行了常见的第三类病原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_(16)、柯萨奇病毒B_2、柯萨奇病毒B_3、柯萨奇病毒B_5(CVA_(16)、CVB_2、CVB_3、CVB_5)等7种病毒的抗病毒效应研究,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羊栖菜提取物对上述7种病毒的抑制能力远远优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尤以对EV71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毒指数极高。结论:羊栖菜提取物对这7种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羊栖菜提取物对第三类病原体病毒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柯萨奇B组病毒与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患儿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以及健康儿童100名建立急性短暂性跛行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展开研究,对各组研究对象血清行柯萨奇B组病毒1~6型(CVB1~CVB6)的Ig M检测。结果急性短暂性跛行组的病毒阳性检出率50.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37.0%),其次为B4型(16.0%),其中检出双重阳性病例占34.0%(17/50);上呼吸道感染组病毒阳性检出率26.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14.0%),其次为B4型(11.0%),其中检出双重阳性病例占38.5%(10/26);健康对照组的病毒阳性检出率12.0%,该组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以B1型为主(6.0%),其次为B4型(4.0%)。3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对比上急性跛行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的感染在小儿急性短暂性跛行的发病中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可能是导致小儿发病的一个感染因素,临床上通过CVB分型检测特异性Ig M抗体,对于该病具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黄连对rIFN-α2a抗柯萨奇病毒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Wish和Vero细胞上进行双黄连、rIFN-α2a及两者联用抗柯萨奇病毒(CVB3)的实验研究。结果:两药联用抗柯萨奇病毒呈明显协同作用;0.125 mg.ml-1的双黄连可使干扰素(rIFN-α2a)在Wish和Vero细胞上抗柯萨奇病毒的效价提高2.58倍左右。结论:该结果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柯萨奇病毒感染提供新的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和其病因病机特点,并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比较.方法:我们对30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作了临床观察,并设30例甲型病毒性肝炎和3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对照观察.结果:经辨证结合辨病治疗ALT、TBIL明显下降,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经1个月的治疗临床治愈率,分别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76.67%,甲型病毒性肝炎80%,戊型病毒性肝炎76.67%.结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病机上各有侧重,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以湿、热、瘀为主,甲型病毒性肝炎以风、热、瘀为主,戊型病毒性肝炎以湿、毒、瘀为主.在辨证结合辨病施治上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7.
<正> 手足口病(HFMD)是以口腔、手、足发生皮疹为主要特征的小儿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节,有流行性。据国外学者报道,病原为C—A_(16)病毒(柯萨奇病毒)和 E—71病毒(肠道病毒),最近国内学者也分离出柯萨奇病毒。目前除对症治疗外,尚无其它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正>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且常有严重心、脑、肺并发症。近年来,笔者采用喜炎平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选择我院2014年6~12月收治患儿92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以及接受住院治疗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手足口病通常以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大多集中于3—7月及9—12月;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约有51.4%(73/142)的患儿存在发热史,其住院率约为9.86%(14/142),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伴发其他临床并发症者约为37.32%(53/142),住院时间为(5.9±2.7)d,无死亡病例。经临床病原学检查EV71肠道病毒阳性患儿为17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阳性患儿为13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阴性患儿为7例。结论临床手足口病的传染性相对比较强,治疗以应用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以及增加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性传染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了解不同浓度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及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中分别以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药。结果:广藿香油对MDCK、Hep-2、Vero和Hela细胞的TC50浓度均为0.101mg/ml,TC0浓度为0.092mg/ml。广藿香油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IC50分别为0.081mg/ml、0.084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25、1.20;可抑制流感病毒,IC50为0.088mg/ml,TI为1.15;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很低,IC50为0.092mg/ml,TI为1.10;对单纯疱疹病毒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抗病毒实验广藿香油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抗腺病毒、抗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但不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泰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泰胶囊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所诱导的大鼠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观察心肌泰胶囊及心肌片1号的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并用小鼠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加柯萨奇病毒B3液制作心肌炎模型,观察心肌泰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心肌泰胶囊对柯萨奇B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心肌炎小鼠的死亡率,改善一般状况,减轻心肌病理性损伤,结论:心肌泰胶囊对柯萨奇B3病毒确有抑制作用,是治疗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张玮 《中医药学刊》2005,23(7):1339-1340
目的:观察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和其病因病机特点,并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比较。方法:我们对30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作了临床观察,并设30例甲型病毒性肝炎和3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对照观察。结果:经辨证结合辨病治疗ALT、TBIL明显下降,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经1个月的治疗临床治愈率,分别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76.67%,甲型病毒性肝炎80%.戊型病毒性肝炎76.67%。结论:柯萨奇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病机上各有侧重。柯萨奇病毒性肝炎以湿、热、瘀为主,甲型病毒性肝炎以风、热、瘀为主,戊型病毒性肝炎以湿、毒、瘀为主。在辨证结合辨病施治上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山红景天多糖免疫抗柯萨奇 B 组病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3H-TdR 掺入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几种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高山红景天多糖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心肌细胞γ-干扰素(IFN-γ)水平,使模型小鼠脾脏 NK 细胞活性增强;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增加;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上升,血清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下降。结论:高山红景天多糖在小鼠受到柯萨奇 B_3病毒感染后,通过对体内多种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而有效地使柯萨奇 B_3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鸡血藤提取物不同组分的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和性质.方法 通过不同溶剂提取鸡血藤活性成分,细胞病变效应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提取组分的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结果 通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成分具有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用MTT法研究了鸡血藤水提物和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和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CC50分别为725.88,179.17 μg/ml,IC50分别为87.17,9.14 μg/ ml,TI 分别为8.32,19.60.阳性对照为利巴韦林(Ribavirin)的CC50为4 900 μg/ml,IC50为156.2 μg/ml,其TI为31.4.结论 鸡血藤有效成分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柯萨奇B3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康尔心1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功能影响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康尔心1号能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左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辅酶 Q_(10)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能体外直接灭活柯萨奇 B_3病毒,并有效地保护培养小鼠心肌细胞免受柯萨奇 B_3病毒的攻击;可促进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体内干扰素的诱生,提高 NK 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T1型(EV71)、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等引起的以发热,同时在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少数病情较重,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者甚至导致  相似文献   

18.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 A组引起 ,多见于幼儿 ,表现在软腭、悬壅垂、舌腭弓等处有灰白色小点状疱疹 ,四周绕有红晕 ,也有的小儿在手、足处同时见到灰白色点状疱疹 ,故又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长 ,病情严重者 ,口腔内密布点状疱疹 ,患儿因疼痛 ,进食水都很困难。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5月笔者用竹翘清解合剂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门诊患儿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1岁 2例 ,1~ 3岁 10例 ,4~ 6岁 15…  相似文献   

19.
连翘酯甙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1 材料 美国Waters公司 2 0 1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HPLC)及Delta40 0 0高压设备系统 ;日本岛津SHIMADZU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连翘酯甙标准品 :沈阳药科大学徐绥绪教授提供。丹麦TL30 72超净工作台。日本MODEL30 4二氧化碳孵箱。日本Olympas显微镜。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3型 (Ad3)、腺病毒 7型 (Ad7)、柯萨奇B组病毒3型 (CB3)、柯萨奇B组病毒 5型 (CB5)、流感病毒甲 3亚型 (Fa3)、副流感病毒Ⅲ型 (PF3)。以上病毒由黑龙江省防疫站病毒研究所提供。对照药 :双黄连粉针剂 ,哈尔…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病变。笔者将2004-06-2007-06就诊的该病患儿的诊疗做了一个回顾性的总结,统计结果显示:病史在3个月以内的患儿,采用解毒清营法治疗,疗效满意,且本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门诊治疗18例,住院治疗42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发病2~14 d者36例,15~30 d者21例,31~90 d者3例;就诊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体征者53例(包括咽部慢性炎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10例。口腔分泌物检查:肺炎支原体(MP)阳性31例。血清学ELLSA法检测:MP-IgM(+)35例,单纯疱疹病毒(HSV)-IgM(+)9例,EB病毒(EBV)-IgM(+)2例,柯萨奇病毒(CVB)-IgM(+)3例,其中7例有2种以上混合感染。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者9例。2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①可触性紫癜;②发病年龄<20岁;③急性腹痛;④组织切片显示小静脉和小动脉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上述4条标准中,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紫癜。3治疗方法①中药内服。处方:水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