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全切除肿瘤,随访8个月至4年半,9例生活工作如常,2例自理生活。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其临床表现须提高认识。MRI为此类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显微手术可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Tarlow(1947)首先在手术中用血管造影技术显示了一个颈部硬脊膜外血管网状细胞瘤。此后在五十年代也偶有经动脉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报道,但均为用椎动脉造影显示的颈脊髓血管畸形。1954年Rand用腹主动脉造影的方法显示了2例胸腰段脊髓血管畸形。此后Di Chiro(1957)用经皮肱动脉造影来诊断颈部脊髓肿瘤。由于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颈_(1-2)侧方穿刺下行性脊髓造影,是近年来诊断椎管内脊髓神经疾病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1987年4月开展此项新技术以来,共行18例,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0~52岁。胸段、腰段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共8例;胸-脊髓后动脉瘤1例;胸_2脊髓结核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腰_(3、4)黄韧带肥厚1例;脊髓蛛网膜粘连1例。其中共有4例行上行性脊髓造影后又行颈_(1-2)侧方穿刺下行性脊髓造影,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颈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报道2例临床病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亚急性或者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表现为延髓、颈段脊髓增粗,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炎症性病变可能,予使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多次MRI检查发现髓周可见异常血管流空影,经CTA检查确诊,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病变部位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多为亚急性及慢性起病,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误治,对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需多次行脊髓MRI检查及CTA或者脊髓血管造影,脊髓MRI、CTA及脊髓血管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对亚急性或者慢性病程的延髓及颈髓病变患者,需高度警惕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可能性,多次MRI检查及必要时CTA检查或者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利于早期确诊本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7—1997年开展了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明确诊断及定位术前均行颈段脊髓造影,最初行经腰椎管上行性颈段脊髓造影,效果不理想。1988年改为经小脑延髓池造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搜集了25例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病例,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18例,女7例。年龄25~64岁,平均4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和锥体束征。病程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肿瘤,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其中胸腰段脊髓肿瘤最为常见,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由于肿瘤体积逐渐增大,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椎管内肿瘤一旦定位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是解除病痛和促进功能恢复的最有效办法。2001.1~2003.1,我科共行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24例,通过对24例患者的周密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应用肌电图(EMG)协助诊断脊髓压迫症,体会到它不仅对腰段,而且对颈胸段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两年来27例检查结果分析如下。一、病例资料:27例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5~68岁。均经EMG、脊髓造影和手术证实,其中颈段7例,胸段11例,腰段9例。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5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3例,转移癌2例,血管瘤2例,室管膜瘤1例,黄韧带增生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临床、影像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的SDAVF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2例慢性病程,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3例;浅感觉障碍2例;尿便障碍2例。脊髓磁共振检查示均有脊髓前后迂曲流空血管影。3例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SDAVF瘘口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骶段1例。2例行介入栓塞术;1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尿便和性功能障碍等,可先后受累,病程呈慢性进展多见,有波动性。脊髓磁共振检查为诊断SDAVF的有效手段,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依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及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11月~1998年12月,我院应用伊索显(Isovist)对62例疑有椎管内疾病患者进行功能位脊髓造影,其中手术治疗25例,24例与造影结果相符。本检查方法安全,对明确诊断及确定治疗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性51例,女性11例,年龄16~68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17天,行腰段检查58例,胸段3例,颈段1例。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颈段的脊髓空洞症,其早期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非特异性,如合并有上肢神经卡压,临床诊断往往更加困难,导致在治疗上延误。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我们收治上肢神经卡压合并颈段脊髓空洞症患者9例,经积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9例,男  相似文献   

11.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脊髓造影技术已少人问津,容积CT的问世为这一诊断技术在临床重新发挥作用带来契机.本文分析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6月21例行容积CT脊髓造影(VCTM)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VCTM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脊髓造影技术已少人问津,容积CT的问世为这一诊断技术在临床重新发挥作用带来契机.本文分析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6月21例行容积CT脊髓造影(VCTM)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VCTM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式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其中5例患者为颈段,8例患者为腰段,10例患者为胸段;23例患者中仅4例患者瘘口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余19例患者为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MRI是现阶段临床上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常用方式,而经全脊髓血管造影则可对瘘口位置进行明确,并可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因而临床上通常将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管造影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对高颈段脊髓肿瘤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84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对其护理策略、护理方法进行改良和完善,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对照组,未给予甲强龙)和联合护理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甲强龙),通过增强CT、MR动态扫描、生命质量评价结合长期随访,随时评估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结果:83例患者平稳度过水肿高发期,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呼吸机麻痹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脊髓水肿参数-病变周围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MT)、脊髓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等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持续对患者随访,83例患者原有症状都得到缓解或治愈,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IM量表、QIF指数、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颈椎JOA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是减少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对高颈段脊髓肿瘤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84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对其护理策略、护理方法进行改良和完善,将2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专科护理组(对照组,未给予甲强龙)和联合护理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甲强龙),通过增强CT、M R动态扫描、生命质量评价结合长期随访,随时评估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结果 283例患者平稳度过水肿高发期,1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呼吸机麻痹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脊髓水肿参数—病变周围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MT)、脊髓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等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度过水肿期后出现脑脊液漏12例,术后感染5例,椎管内血肿3例。出院后持续对患者随访1~5年,283例患者原有症状都得到缓解或治愈,其中联合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FIM量表、QIF指数、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颈椎JOA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专科护理是减少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疾患所致腰腿痛较为常见,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等,一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借助一些诊断技术如CT及造影等以明确诊断。脊髓造影以应用碘油(Myodil)或碘水(Conray,Dimer—X,Amipaque,Omni—paque等)为多,我院于1979年4月至1991年1月十一年九个月期间,曾为345例患者做了348次下腰段脊髓造影术,其中  相似文献   

17.
付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33-234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视神经脊髓炎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男女比例1∶3.3。发病年龄中22~58岁患者共63例,占总人数73.3%。视神经损害,所有患者根据受累部位症状出现先后区分,视神经为先者48例,占55.8%;脊髓为先者32例,占37.2%。二者同时出现者6例,占7%。视神经与脊髓病变症状间隔时间3d~19年,平均(2.13±0.8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首诊患者36例,仅有3例诊断为NMO,漏诊率为91.7%。脊髓损害根据损伤平面分类:颈段48例、胸段23例、腰段4例,未见异常者11例。脑脊液检查,本组患者中43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外观均未见异常。27例脑脊液见白细胞数异常,19例蛋白含量增高。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以40岁左右中年女性居多,早期表现为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等视神经症状,其晚期后遗症以视神经萎缩常见。临床确诊指标主要为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脊髓MRI检查多显示脱髓鞘病变,主要发生于颈、胸段。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健。高分辨率的二维超声能检出肝内小于1.0cm占位性病变,但对此作出定性诊断,尤其是小肝癌的明确诊断仍有困难[1]。近年来,利用彩色多普勒(CDF I)、脉冲多普勒(PW)、彩色能量成像(CPA)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超声血管造影等技术研究肝癌血供及肿瘤血管,并与病理组织学对比,将肝癌早期诊断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就现代影像学而言,彩色超声多普勒、多排螺旋CT、M R I、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等新技术应用,其临床价值还在进一步研究。研究肝癌的肿瘤滋养血管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脊髓型MS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0~63岁,平均(33±9.6)岁,均行脊柱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脊髓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10例。病变累及颈段脊髓9例,占52.9%(9/17);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同时累及颈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合并脑部MS8例。病变呈斑片状、长条状,均不同程度累及脊髓灰白质;矢状面病变长轴与脊髓平行,范围1~5个椎体高度,其中11例大于2个椎体高度;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4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10例病变节段脊髓轻度增粗。增强扫描11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边缘强化。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MRI是诊断脊髓型M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病因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脊髓变性性疾病,病变以颈胸段脊髓最常见,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不但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范围,对治疗前后的变化也能很好对比观察,为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好的检查方法。郑州市第九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