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某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状态、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并探讨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对某导弹部队440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1)该部官兵心理应激原始分为15.72±3.17,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应激T分≥70的有11人,占2.5%。(2)人格特征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11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而在恃强性、怀疑性、幻想性和世故性4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3)应付方式各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4)相关分析提示,心理应激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间普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敢为性、幻想性和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该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表明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人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官兵比较外向开朗、善于交际,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应对方式上更偏向于采取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其心理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空乘专业与其他专业新生人格特征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空乘与其他专业新生人格特征差异,探讨培养人格健全的空乘人员的教育培养模式。方法采用Cattdl 16PF繁表,对某高校552名空乘专业和2731名其他专业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空乘专业学生A、B、F、H、I、M、N、Q3、X2、X3、X4、Y1因子得分和C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1);而E、L、Q1、Q2、Q4、X1、Y2、Y3和Y4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专业学生(P〈0.01)。结论心理健康是空乘专业新生的主流,他们在乐群性、聪慧性、交际能力、合作精神、适应能力等方面好于其他专业学生;但在独立性、主见、进取心、毅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进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为指导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导弹部队官兵进行团体测试,测试结果与成人常模和军人常模比较,并将被试者按年龄分成5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与军人常模比较,导弹部队官兵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世故性及自律性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2)各年龄组的16PF-级因素中,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因素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的16PF次级因素比较,内向与外向、感情与安祥、怯儒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因素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优于军人常模,各年龄组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陆军新兵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采用自评问卷,整群抽组陆军新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均低于军人常模,自我灵活性高于军人常模(P0.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躯体化、强迫、焦虑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与常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设SCL-90总分为因变量(Y),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X1)、自我刻板性(X2)、自我的灵活性(X3)为自变量,最佳回归方程为Y=-66.11+2.18X1+1.4X2,回归系数检验水平P0.01。结论陆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自我和谐水平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部炮兵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解放军某部161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结果:炮兵官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除敌对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炮兵官兵各因子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均接近于中国青年常模.军龄、文化程度对官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常驻高海拔地区部队4080名现役军人,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进行研究,进行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PTSD阳性检出率为7.8%,低于急进高原军人和高原汽车兵;(2)女性军人PCL-C总分和再体验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3)不同级别间PCL-C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差异显著,除回避/麻木因子外,士兵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士官和军官(P0.05,P0.01);(4)年龄"26~30岁"组军人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其他较小年龄组(P0.05),年龄差异显著;(5)除再体验因子外,军龄"8年"组各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其他军龄组(P0.05),军龄差异显著;(6)不同受教育程度军人心理应激得分有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军人得分高,尤其表现在回避/麻木因子(P0.01,P0.05);(7)单亲家庭军人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军人(P0.01,P0.05);(8)独生子女军人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军人(P0.01,P0.05);(9)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军龄、级别、性别、是否单亲家庭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PTSD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军龄、级别、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单亲家庭以及独生子女是创伤后应激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质,为实施减少退伍军人犯罪几率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组和中国军人常模,退伍军人服刑人员中的农村户口组和非农村户口组,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组和普通服刑人员组的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进行比较。[结果]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组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B(聪慧性)、C(稳定性)、Q1(实验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F(兴奋性)、H(敢为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在退伍军人服刑人员中,农村户口组的B(聪慧性)和F(兴奋性)特质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户口组;退伍军人服刑人员组的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2(独立性)特质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服刑人员组,I(敏感性)、M(幻想性)、O(忧虑性)特质评分显著低于普通服刑人员组。[结论]退伍军人服刑人员具有典型的犯罪者的人格特征。部队生活对提高其聪慧性、稳定性、独立性,降低其敏感性、幻想性和忧虑性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同时增加了其恃强性、兴奋性和敢为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生的人格特征,为对其心理援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按照分层(年级*专业)随机抽样的原则,对高校1836名在校贫困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有效测试1635人。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除忧虑性人格因素外(M女=12.4812.35,P0.05),男女贫困生在15种主要人格因素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8项次元人格因素上,男女贫困生均在适应与焦虑型(M=6.87,6.785.40,P0.0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M=5.87,5.645.51,P0.05)2个人格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有恒性"(t=-3.453,P0.05)、"敏感性"(t=3.958,P0.01)、"怀疑性"(t=2.404,P0.05)、"幻想性"(t=3.115,P0.05)4个主要人格因素以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t=-3.466,P0.05)、"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t=-2.658,P0.05)、"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t=-3.705,P0.01)3个次元人格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一方面在"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创造能力"、"独立性"、"外向性"、"聪慧性"、"敢为性"、"心理健康水平"、"稳定性"等人格特征上得分偏低(Y2≤55;Y3≤77;Q2、X2、B、H、C≤3;Y1≤12),需要改善;另一方面在"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上得分偏高(L、O、Q3≥8),需要调整。贫困大学生中典型的焦虑型(18.8%)、内向型(27.9%)、安详机警型(17.1%)、怯懦型(6.6%)等人格特点者人数多于典型的适应型(3.8%)、外向型(3.3%)、感情用事型(5.3%)、果断型(2.1%)等人格特点;贫困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之间部分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独居特点,且性别、地域差异、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驻山区某部科研工作人员个性发展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驻山区部队中从事科研工作军人的人格发展特征。方法用卡特尔个性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山区某部从事科研工作的700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试,并按性别、年龄、军龄、军衔和心理健康水平分组,进行组间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男性乐群性、兴奋性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性(P<0.01),聪慧性、稳定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1);(2)随着年龄增加,调查对象在兴奋性、独立性等因子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敏感性得分则相反(P<0.05);(3)随着军龄增加,调查对象的独立性因子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稳定性、敏感性因子得分则反之(P<0.05);(4)士兵有恒性、敏感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士官,而独立性、感情用事等因子得分则反之(P<0.05);士兵的乐群性、紧张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官,独立性、感情用事等因子得分则反之(P<0.05)。(5)心理健康者与心理不健康者间,除聪慧性、敏感性等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驻山区科研部队军人人格发展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军龄和军衔特征,这种特征与军人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军某试验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为该人群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13名海军试验部队官兵进行人格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该部官兵E量表得分明显偏高,L量表得分明显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个性外向型和倾向外向型占51.1%,情绪稳定型和倾向稳定型占42.8%.不同职别、年龄、学历官兵EPQ各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海军试验部队官兵人格特征总体趋于外向稳定型;建议把好兵源关,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心理训练,以提高海军试验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军岸勤官兵的心身症状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和一般资料问卷对整群抽样的761名岸勤官兵进行测评。对义务兵组、士官组和军官组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 (1)岸勤官兵SCL-90的10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地方常模和军队常模(P0.05)。(2)义务兵组躯体化、敌对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士官组(P0.05);除恐怖因子得分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军官组(P0.05)。(3)义务兵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士官组(P0.01),合理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军官组(P0.01)。(4)相关分析显示,SCL-90各因子分与CSQ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16~-0.234,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6~0.585,P0.01)。结论岸勤官兵总体心身状况较好;义务兵组心身健康水平优于士官组和军官组;成熟型应对方式是维护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12天津爆炸抢险任务对廊坊市某消防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廊坊市某消防官兵8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参加8·12天津抢险任务的廊坊市某消防队官兵,SCL-90各因子分低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偏执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河北省某消防队官兵相比,各SCL-90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偏执因子得分低于武警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除躯体化及精神病性外各因子得分,与SCSQ的消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12天津爆炸抢险任务没有影响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某部2011年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查,为新兵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新兵在入伍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进行测评,比较各次测评结果,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 (1)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2011年度新兵入伍1个月时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后3个月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后6个月(野外训练时)强迫、偏执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2)各阶段SCL-90得分比较:入伍后3个月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入伍1个月时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6个月(野外训练时)除偏执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入伍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1个月与野外训练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各阶段个体阳性症状的分布情况:调查对象中3次得分≥160分的4人,占0.62%;3次得分<160分的438人,占67.38%;随入伍时间延长,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下降的67人,占10.31%;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提高的108人,占16.62%;3次调查SCL-90阳性症状因子分布略有不同.结论 该部2011年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各阶段心理应激反应不同,应根据不同阶段心理应激反应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沙市某海岛驻岛官兵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测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三沙市某海岛部队的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驻岛官兵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人格特征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不同兵种官兵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军龄的官兵主观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官兵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驻岛官兵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精神质特征、神经质特征(P0.05)。结论驻岛官兵的社会支持现状不容乐观,管理者应将军龄6年以下、工作岗位艰苦的兵种、独生子女、未婚同时有高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驻岛官兵作为给予物质帮助和心理支持的重点群体,提高其感知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空军某部官兵的心理应对方式,为制定心理卫生教育措施、维护官兵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0名空军某部官兵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试。结果空军某部官兵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军人常模(P0.01);女性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0.05);士兵合理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士官和校官(P0.05)。结论空军某部官兵应对方式总体上是积极、成熟的,其中求助、退避、幻想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合理化方式存在职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楠  赵岳章  李星慧  王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28-6229,6231
目的 探讨部队官兵社会支持获得情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部队官兵253人进行测试.结果 对该部队官兵社会支持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部队官兵的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军人常模,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军龄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EPQ人格维度中,N维度与支持利用度,P维度与客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该部队官兵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来帮助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对士兵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雷达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应用单机版军用信息化心理测评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雷达部队268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该雷达部队官兵SCL-90总分为129.63±41.98,阳性项目数为27.45±19.67,均明显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分别为144.10±43.20,33.12±12.31),差异有显著性(P0.05);SCL-90各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P0.05);雷达部队其检出阳性者85例,阳性率为31.7%;其中军官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37.3%;士兵阳性者63例,阳性率为30.8%;军官敌对阳性率显著高于士兵(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因子阳性率均高于士兵,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阳性率均低于士兵,但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雷达部队军官SCL-90总体指标和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士兵,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雷达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军官SCL-90总体指标和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士兵,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南方某区官兵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2077名南方某区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南方某区官兵睡眠指数为9.15±3.60,睡眠质量指数总分>7的官兵占67.6%;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官兵之间,睡眠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SQI部分因子与部别、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南方某区官兵睡眠质量较差,部别、职别、文化程度、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进高原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驻高原部队官兵190名(高原组)和平原急进高原部队官兵103名(平原组),应用SCL-90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全体参试官兵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但与军人常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分都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和全国常模。平原组官兵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各因子分及阳性均分、阳性项目数和SCL-90总分上均低于高原组;在躯体化、精神病性和代表睡眠等状况的其他因子分上,均略低于高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急进高原官兵整体心理状态较为稳定,躯体化和敌对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可能和任务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空军某部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的相关性,为有效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PF量表,对922名空军士兵进行测试。结果(1)空军某部士兵SCL-90得分与军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明显偏低(P〈O.05,P〈O.01)。(2)在SCL-90多数因子得分上,以13年以上军龄士兵、机务士兵、警卫士兵、农村籍士兵、独生子女士兵的得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O.05,P〈O.01)。(3)卡特尔16PF量表各因子除了幻想性、世故性外均与SCL-90因子相关。结论空军某部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户籍、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状况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