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将有抑郁状态的285名患者随机分观察组140例,对照组1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抑郁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2周.观察指标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障碍改善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5例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末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职SD)进行评估。[结果]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发生率82.7%,两组之间在未采取干预前HRS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HRSD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大多数女性冠心病病人伴有抑郁情绪,及早、正确、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情绪,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钟美凤  陈秀兰  黄洁玲 《护理研究》2007,21(36):3310-3312
[目的]调查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5例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末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估。[结果]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发生率82.7%,两组之间在未采取干预前HRS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HRSD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大多数女性冠心病病人伴有抑郁情绪,及早、正确、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情绪,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失眠、胸闷、胸痛、纳差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冠心病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一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或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疗效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4w。于治疗前后采用自评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15-317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按照不同的方法把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4例,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以及规范药物治疗)和对照组(60例,只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在进过12个月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39.5±6.5,40.5±6.3)都高于干预组(28.3±6.2,28.3±4.1),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冠心病介于治疗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SDS评分为(66.4±5.23)分,干预后为(50.2±7.81)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t=2.4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D型人格问卷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筛查的35例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Beck抑郁问卷评定抑郁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后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Beck抑郁问卷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病情评估,包括抑郁程度评估、脑卒中程度评估,然后制定阶段性心理干预措施,并根据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每一个心理干预周期均按照患者需要的估计、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护理评价四步骤进行。入院时及干预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评定1次,比较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阶段性心理干预2周、4周、8周后,患者抑郁状态逐步得到改善。结论:阶段性心理干预对缓解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霞 《当代护士》2009,(12):74-76
目的了解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低文化层次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9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综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48h和进行护理干预后14d给予HAMD、HAMA评分,并在出院时作临床疗效评定以及总住院天数的统计。结果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其不良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和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经济、社会支持、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弱势而导致的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组,对照组接受日常冠心病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情况、生活质量均较之前显著改善,研究组各量表(SAS自评量表、SF-36量表、SDS自评量表等)评分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日常基础护理时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干预对策。结果:急性期患者以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失望为主;恢复期患者以忧虑抑郁、依赖为主,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对疾病。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增加患者信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情况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组30例,除常规护理外,进行系统的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2组总的抑郁率均有下降(p<0.05),且干预组的抑郁发生率下降更为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曹春凤 《全科护理》2011,(3):193-19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