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继红 《家庭用药》2013,(12):69-69
徐小姐,28岁,因“带下量多一年伴反复毛囊炎半年”来我院中医妇科门诊,症见面色萎黄,腰酸腹冷,带下量多,绵绵不断,时有外阴瘙痒、四肢困重,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畅。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患者自诉带下量多,色白,每日需用卫生护垫,近半年来每当月经来前一周外阴毛囊炎发作,曾在外院多次检查白带常规等,提示阴性,仅予抗菌药及外洗药治疗,疗效不佳。最近经期将至,毛囊炎又有复发。妇科检查:外阴大阴唇上方见一约黄豆大小肿块,略红肿、压痛。西医诊断:毛囊炎。中医诊断为带下病,证属脾肾阳虚,湿浊下注。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外阴瘙痒,带多,有秽臭为特征,属于中医“阴痒”、“带下病”的范畴。临床观察40人的病例中,病史最短者5天,最长者5个月,年龄20~50岁,分为湿热下注型和阴虚夹湿型两种。现分述如下:1 湿热下注型1.1 症状:带下量多,粘稠色黄或豆渣样,其气味臭秽,阴部瘙痒、灼热、潮红、尿黄或短赤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数或弦滑。  相似文献   

3.
妇女阴道内分泌物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称带下病.白带只是临床证候之一,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子宫癌等.笔者于1993年~1996年,用逍遥散治疗妇科带下病10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中,年龄21~56岁.按中医分型属寒湿型31例,湿热型74例.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通常称为白带,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不作病论。如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即称为带下病。产生带下病的主要原因多由脾气之虚、肾气不足,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导致而成。临床常见以白带、黄带、赤带为多,而白带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郑怡真  吴冬梅  刘倩  余江  徐萍  汪敏华 《中国医药》2011,6(12):1543-1545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 对149例CIN及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证型与年龄分布关系及不同病理阶段证型演变规律.结果 149例CIN患者主要证型依次为湿热蕴毒型[57例(38.3%)]、外染毒邪型[43例(28.9%)]、肝经湿热型[29例(19.5%)]、阴虚夹湿型[ 17例(11.4%)]、脾肾阳虚型[3例(2.0%)].不同证型组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CIN Ⅰ多见外染毒邪型[20/29( 69.0%)],其次为湿热蕴毒型[9/29(31.0%)];CINⅡ、CINⅢ以湿热蕴毒型为主[CINⅡ:15/29( 51.7%;CINⅢ:16/30(53.3%)];宫颈癌以湿热蕴毒型、阴虚夹湿型为主[均17/61(27.9%)].证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染毒邪型与湿热蕴毒型病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夹湿型与肝经湿热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夹湿型、肝经湿热型分别与湿热蕴毒型、外染毒邪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IN及宫颈癌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蕴毒型为多,随着病变的进展,由外染毒邪、湿热蕴毒-肝经湿热、阴虚夹湿-脾肾阳虚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6.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黄色或者赤白色的分泌物,量多淋漓,绵绵不断,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而平常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味的分泌物,为主理性带下,属正常现象。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宫颈兆、阴道炎、盆腔炎、淋病等急慢性炎症,均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中医认为带下病病机,主要是脾、肾虚弱和湿热蕴结所致。所以,在自购中成药治疗带下病时  相似文献   

7.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华 《安徽医药》2007,11(11):984-985
目的对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湿毒瘀结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甲硝唑作为对照药。共观察112例(1∶1),其中中药组58例,甲硝唑组54例。结果中药组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P<0.001),其中医症状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组(P<0.05),患者下腹胀痛、刺痛,腰骶酸痛,带下色黄,带下气臭,经行腹痛加剧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甲硝唑组(P<0.01),其局部体征积分高于甲硝唑组(P<0.01)。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带下病湿毒瘀结型)疗效确切,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外阴瘙痒症多见于45岁以上绝经期妇女,属中医“阴痒"范畴。笔者运用滋阴补肾降火的知柏地黄汤加味与饮食疗法治疗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均系中医妇科门诊已婚绝经期患者,年龄45~60岁24例,60岁以上10例,均有生育史。生育1胎者10例,2胎者15例,3胎以上者17例。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兼虚热者28例,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者9例,肝郁气滞兼肝肾阴虚者5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2月余。2治疗方法2 .1药物疗法:服药前均做妇科检查及白带常规检查,妇科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充血,外阴皮肤表面有抓痕,甚至有血痂。白带常规检…  相似文献   

9.
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143-144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较好治疗,但易复发,中医解释其病因主要是湿邪为患,肝、脾、肾功能失常任带二脉失固,或久居阴湿情志不畅,劳累过度,忧思郁怒等造成肝脾亏虚,肝失调达,郁久化火,脾失健运,积湿生热,湿热下注,津液不化而下注为带。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异常,呈稀薄泡沫状有臭味,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滴虫能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防御系统机制,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入侵,继发感染。针对其湿毒蕴结,伤及任带胞络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湿热带下 ,自拟了妇科止带汤 ,配合外洗方 ,专治各种不同程度的湿热带下 ,根据病情轻重略施加减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14~52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带下色黄、量多或带下臭秽 ,或外阴瘙痒 ,伴有尿黄、舌苔薄黄等。2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消热泻火 ,化湿燥湿 ,固涩止带。止带汤 :当归、车前仁、黄柏、莲蕊须、苍术、牛膝各12g ,土茯苓、苡仁、金樱子、败酱草、煅牡蛎各30g ,木通6g、甘草3g、大黄10g。便秘将大黄加20g,毒邪重加栀子、蛇舌草 ,带下多 ,阴痒甚者加蛇床子、苦参。先每…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药》2005,(7):20-20
我村一女同志35岁,患妇科病4年多了。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带色质浓,气味腥臭,经前少腹胀痛,并向阴部肛门放射,每逢经期周身筋骨疼痛。妇科检查阴道充血,宫颈糜烂.附件增厚。白带化验红细胞( ).脓细胞( )。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我用盆腔炎验方加味.服1剂疼痛减轻,继进3剂腹部胀痛消失,带下甚少.共服9剂痊愈,至今6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四神丸方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68例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之肾阳亏虚型诊断标准,应用四神丸方化裁进行治疗。其中男216例,女53例;年龄在32~60岁之间,平均46岁;病程1—23年。20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平均1.5个疗程。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02例,占75.37%;好转51例,占19.03%;无效15例,占5.60%;总有效率94.40%。结论四神丸方辩证化裁治疗五更泻之脾肾阳虚型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加味附子理中汤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内某院收治6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柳氮磺吡啶片和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结果:(1)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要高于对照组(83.3%)(P0.05);(2)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对照组要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尹筱萍  卢庆康 《医药导报》1998,17(6):388-388
我院1995年2月~1998年2月,用自配结肠安合剂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并与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的12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40例均为患有慢性结肠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9岁~68岁,病程2个月~20a。对照组120例,男83例,女37例,年龄16岁~65岁,病程3个月~18a。治疗组湿热积滞型65例,睥胃虚寒型28例,肝木乘脾型27例,对照组湿热积滞型68例,脾胃虚寒型27例,肝木乘脾型25例。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39例患儿中肾炎综合征型14例(占35.90%),无症状性尿检异常14例(占35.90%),肾病综合征型11例(占28.20%)。肺脾气虚证、外感风热证较轻,Lee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下焦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中均各有Ⅳ级1例;下焦湿热证Lee分级的病理类型较重(Ⅲ级6例,Ⅳ级1例),脾肾阳虚证Lee分级的病理类型以Ⅲ~Ⅳ级为主(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儿童IgA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不相符合,且与病理损害程度不一定平行,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湿热型带下病(肝经湿热)可见于西医的滴虫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阴道炎。本文采用带净止痒栓治湿热带下病200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栓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对滴虫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单项临床观察,发现带净止痒栓对二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固涩法是以收摄控制气、血、精、液耗散滑脱的常用方法,尤以妇科临床多用。1资料及方法1.1资料与方法月经病18例,妊娠病6例,带下病20例,产后病8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6岁。月经病以月经淋漓不止,色淡质稀,小腹冷痛,腰酸背冷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妊娠病以妊娠合并泄泻、妊娠出血多见。带下病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有时如蛋清样,连绵不断,稍事劳累则带下如崩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产后病以产后自汗为多见。辨证以阳气虚弱,固摄无权为要点。根据不同疾病选方用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补骨脂、赤石脂、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等。1.2疗效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西医放射诊断和中医症候辨证标准,对287例川北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判定,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证型,男性主要以肾阳虚型为主,且明显多于女性,女性主要以肾阴虚型为主,且明显多于男性;50~59岁以肾阴虚和瘀血痹阻型为主,60~69岁以肾阳虚和肾阴虚型为主,70岁及以上以肾阴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分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为外虚内损、湿热互结、痰瘀交阻、阳虚寒胜型治疗。结果治愈13例(21.7%),显效27例(45%),有效17例(28.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结论中医分型疗法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