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粘膜肠化与胃癌关系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技术,对117例胄癌、62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组织的粘液分泌进行观察。根据所含粘液不同,将胄癌分为肠型及胃型,将畅化分为大肠型及小肠型。肠型胃癌的肠化检出率显著高于胃型胃癌(P<0.01)。大肠型肠化在肠型胃癌旁肠化检出率显著高于在胄型胄癌旁肠化及慢性胃炎伴肠化的检出率(P<0.01)。肠型胃癌的发生与胄粘膜肠化,特别与大肠型肠化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大肠型肠化的密切随访.有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粘液组化与CE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液组化染色及ABC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55例胃癌,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异型性增生。结果表明,各型胃炎中CEA阳性率与肠化程度及粘液组化分型有关;胃癌的CEA阳性率与粘液组化分型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异型性增生及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用粘液组化染色与CEA免疫酶标检测可作为随访癌前期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性.方法:对39例胃粘液细胞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粘液细胞癌发病年龄较早,易漏诊或误诊.结论:临床晚期癌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是该肿瘤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镜、光镜及免疫组化法对9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印戒细胞癌是由胞质内大量粘液颗粒积聚所致少数则由胞质内微囊形成所致。由此,我们把胃印戒细胞癌分为粘液型和微囊型两型。根据癌细胞质中有无粘液分泌颗粒,粘液印戒细胞癌又可分为颗粒型,粘液池型和中间型3种亚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单克隆抗体DH7识别抗原在19例胃粘液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有腺样结构的粘液腺癌阳性率为100%(9/9),无腺样结构的粘液细胞癌(即印戒细胞癌)阳性率仅为20%(2/10),其中2例阳性均属粘液细胞癌的前期——单核细胞样癌细胞形式,而另8例所见的后期印戒样癌细胞均为阴性。提示,粘液癌的肿瘤增殖发生于腺样结构的癌组织和单核细胞样癌组织中,而非发生于散在的印戒样癌细胞中,后者乃是肿瘤增殖后期的终末期癌细胞形式,从而验证了粘液细胞癌从前期单核样癌细胞到后期印戒样癌细胞的这一形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75例胃粘膜活检中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分析75例活检诊断的胃粘液细胞癌,详细描述了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着重讨论了胃活检粘膜中,粘液细胞癌容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需与粘液细胞癌鉴别的有关病变。通过观察和实验,本文作者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胃粘液细胞癌重要的癌前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直肠粘液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1例直肠粘液癌和444例同期收治的直肠非粘液癌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性别,DUKES分期,手术方法,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以及生存率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粘液癌病例中,青年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粘液癌。粘液癌中的进展期肿瘤所占比率亦比非粘液癌高,但进一步控制条件分析发现,这种分期差异仅存在于青年患者之中,而在>40岁的患者中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本资料显示粘液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均高于非粘液癌,但无统计学意义。经寿命表分析和对数秩检验证明,粘液癌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较非粘液癌为低,并且这种差异在青年患者中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粘液组化染色及抗人粘蛋白抗体酶标PAP法对90例甲状腺癌进行观察。发现48%的甲状腺癌粘液染色阳性,以滤泡性腺癌最常见。作者对癌细胞内粘液物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讨论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转移性癌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AB/PAS,HID/AB/PAS,以及多种抗人结肠粘液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s对92例大肠粘液癌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方法:以阿尔这碘酸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HID/AB/PAS)组化法及单克隆抗体(MCAbs)、癌胚抗原(CEA)在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SC6和SC13A与62例粘液癌和30例印戒细胞癌进行染色标记。结果:两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我科1982年至1993年400多例胃癌切除标本中所有46例早期胃癌病例,选用Con-A、PNA,LCA、DBA五种凝集素采用ABC法对46例早期胃癌进行标记,观察五种凝集素在胃癌组织、癌旁肠化上皮杯状细胞,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正常胃粘膜上皮、胃底腺和幽门腺中的分布,总结出DNA在胃癌组织中分布百分比最高,五种凝集素在癌旁肠化杯状细胞和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的分布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邢惠清  田玉旺 《癌症》1994,13(5):472-473
新的粘液组化法在胃癌及异型增生粘膜中的应用邢惠清,田玉旺,郭山春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00)粘液组化染色技术、在诊断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但方法还很局限。新近Reid等建立了KOH/A81.0/PAPS方法,硫酸粘液显示蓝色,...  相似文献   

12.
胃粘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粘液细胞感的临床病理特性。方法:对39例胃粘液细胞感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粘液细胞感发病年龄较早,易漏诊或误诊。结论:临床晚期感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是该肿瘤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乳腺癌与其它良性乳腺病变在分泌粘液性状上是否有诊断意义上的差异,本文运用PAS、AB、HID3种粘液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乳腺的纤维腺瘤11例,结构不良11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0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及粘液癌11例,共55例进行粘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良性病变3组唾液酸粘液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病变2组;AB阳性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乳腺肿瘤分泌唾液酸粘液增多与乳腺癌生长有关,且AB染色可做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腺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陆林  陈镆铘 《癌症》2000,19(2):134-13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腺癌产生粘液物质的类型、性质及分布。方法:收集22例原发性肺腺癌进行五种粘液组化染色,ABpH2.5,ABpH1.0,HID-ABpH2.5,ABpH2.5-PAS,PAS-D。结果:22例均见粘液细胞型粘液,21例邮被膜型粘液(两者主要为唾液酸粘液),10例见到腺腔型粘液(硫酸粘液为主)。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粘液可共存于同一肺腺癌中。结论:被膜型粘肺腺癌一种独立类型粘液,与粘液细胞  相似文献   

15.
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5例粘液表皮样癌,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14例,低分化者1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耳鼻喉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4例胃粘膜肠化、32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行粘液化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唾酸粘液阳性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呈负相关,而硫酸粘液阳性呈正相关。PCNA阳性、肠化与异型增生及胃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异型增生与胃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唾酸粘液阳性者,PCNA阳性率为26.3%,而硫酸粘液阳性者为92.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39例食管原发性腺癌中的20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4种粘液组织化学、4种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观察,以探讨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起源及其生物学特征,认为:粘液表皮样癌可能是食管固有腺的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同时发生癌变而成;并指出它是一种分化低、预后差的原发性食管腺癌类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种新的粘液组化技术——KOH/AB_(LO)/PAPS,并结合AB/PAS、PB/KOH/PAS、PAT/KOH/PAS三种粘液组化染色,对各种类型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进行了估价。结果显示,大肠粘膜慢性炎,炎性及幼年性息肉,单纯性腺瘤,无论是从粘液分泌量,还是质上都与正常大肠粘膜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没有恶性倾向。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杯状细胞逐渐减少,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特别是含有邻位羟基的唾液酸或氮乙酰化唾液酸增加,这一结果符合癌的衍变过程。因此认为应用粘液组化技术估价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了100例胃癌的粘液性质、分布特点、组织学类型及癌旁粘膜的肠化生情况,发现胃型、肠型和混合型胃癌分别占8%、27%及65%。肠型胃癌与胃型胃癌在组织学类型及癌旁粘膜肠化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因而支持胃癌主要起源于胃粘膜腺颈部干细胞的观点,并认为将胃癌简单地分为“胃型”和“肠型”的分类方法是否适宜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乳腺纯粘液癌20例冰冻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纯粘液癌形态学特征,为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乳腺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癌细胞分泌多量粘液进入乳腺间质形成粘液湖,微小上皮簇漂浮其中,胞浆内有空泡,核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偏位.结论沿着粘液湖重要线索,准确识别微小上皮簇的异型性是术中确诊纯粘液癌的正确方法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