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试验要求的PSD病人按随机号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7例。试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均治疗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检测1次,共4次。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分别为55例、5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的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分值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治疗后BI评分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PSD可获得与百郁解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试验要求的PSD病人按随机号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7例。试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均治疗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检测1次,共4次。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分别为55例、5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的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分值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治疗后BI评分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PSD可获得与百郁解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中风后抑郁治疗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 ( 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耳穴贴压疗法对患者干预治疗14~28天,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出院后6个月的HAMD和BI指数。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HAMD和BI指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对中风后抑郁HAMD和BI有明显影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1天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3周后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NIHSS评分和HRSD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并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递质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价。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舍曲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分别在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给予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评分、测定血清5-HT递质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5-HT递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PSD患者血清5-HT递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18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2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卒中抑郁(PSD)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PSD的发生率为19.80%,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初发复发、经济收入、知识水平。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它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对1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两组。结果卒中后1月时,PSD的发病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PSD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患者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治疗初期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总有效率达98%.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无力、头晕、恶心,多出现在治疗初期,程度轻微,随时间的延续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指压按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解郁通络汤和指压按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S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AMD、MSSS和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MS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8.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指压按摩治疗卒中后抑郁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李丽 《中原医刊》2009,(20):20-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pression,PSD)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别在病程1、3、6个月行PsD诊断,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明娟 《当代医学》2010,16(15):46-47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CCMD-Ⅲ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症的诊断,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抑郁治疗组在三个量表评分中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抑郁状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改变,其发病率可达20%-7.5%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极为重要,我们采用心理康复和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康复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组)32例,对照组(阿米替林组)32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第1周末和第6周末对主要抑郁症状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各时段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和2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6周末除对照组自责、自杀念头症状检出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两组其他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为46.9%(x2=4.43,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米氮平起效明显快于阿米替林,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少而轻,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益肾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用药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疏肝益肾通络方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柴胡、枳壳、石菖蒲、白术、郁金、茯苓各15 g,当归、炒枣仁各20 g,甘草6 g。辨证加减用药:嗳气频繁发、脘闷者加法半夏15 g;胁肋胀痛者加青皮10 g;失眠者加龙骨、牡蛎各10 g;郁火烦躁者加牡丹皮15 g。水煎服,首煎加水500 m L,取药汁150 m L;二煎加水300 m L,取150 m L药汁,相混合,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连续服用4周。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测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HAMD评分为(28.21±1.36)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8.30±1.53)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HAMD评分为(12.15±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1.37)分,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ADL评分为(50.91±10.16)分,对照组ADL评分为(65.73±8.46)分,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77.15±8.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3±8.46)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疏肝益肾通络汤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六丸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按自愿接受治疗而分为双六丸治疗组45例,帕罗西汀对照组35例.观察8、12、1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疗效相似.结论:双六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疾病特点、患者治疗需求,评价中医针药并举、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丹东市中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PS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治疗,对照组52例采取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52例采取中医针药(血府逐瘀汤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23与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干预治疗组、进展期干预治疗组、早期对照组、进展期干预组,每组均为10只。应用改良的线栓法阻断SD大鼠的右侧大脑中动脉以制备梗死模型,再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及孤养法制备PSD大鼠模型,并在早期及进展期给予不同干预措施,早期界定于6 h以内,进展期界定于12 h~1周。治疗组给予中风解郁汤,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胶囊,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自由饮水、进食。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10、IL-23水平,体质量,神经功能评分及行为学情况。结果:(1)神经评分方面:早期干预治疗组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3 0. 05)。(2)行为学方面:早期干预治疗组水平穿越格数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 0. 05);早期干预治疗组站立次数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61 0. 05)。(3)炎症因子:早期干预治疗组IL-10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0. 01);早期对照组与进展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4 0. 01);早期干预治疗组IL-23与进展期干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 0. 01)。结论:中风解郁汤能改善PSD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抑郁行为,可显著降低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