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调查其出院后主要冠心病药物应用情况,归纳总结出影响其用药情况的因素。结果 共146例患者接受随访,出院时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及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94.52%、82.88%、88.36%及72.60%,而随访时上述药物的应用比例分别为88.36%、65.07%、79.45%及50.68%。结论 在这146例患者中,仅有45例冠心病患者对于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表现为良好。在现有基础上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宣传教育,帮助冠心病患者提高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全国部分城市二级甲等医院冠心病二级预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冠心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伴随着有关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使用已被写入《美国冠心病二级预防防治指南》[2],并在各国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研究。目前我国这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我国1607例二级甲等医院冠心病患者住院药物治疗现状分析,评价我国二级甲等医院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情况及区域差异。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清珍  刘坤申 《新医学》2007,38(11):758-760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该文就国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干预组50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包括用药提醒、用药知识宣讲、心理干预等。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3个月,干预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35.6%(18/50),对照组为83.3%(6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血脂及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用药提醒、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心理因素是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经药物洗脱支架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的近中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8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植入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药物治疗)177例和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10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比较和为期半年及一年的随访(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等)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男性比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式起病的比例、多支病变比例、肌钙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率均高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P<0.05);与早发冠心病药物治疗组相比,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二级预防(包括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危险因素的控制)较好,但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组仍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预测早发冠心病患者在随访一年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患者须强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优化的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一般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抗血栓,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同时需注意对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监测,自我管理教育等。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二级预防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患者 ,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 ,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子的干预 ,以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也是我们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1 药物预防1.1 调脂药物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当充足的证据指出 :血脂异常 ,TC特别是 L DL - 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它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 ;HDL - C降低与 CHD发病呈负相关 (Framingham研究等 ) ,对这些脂质异常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2.3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人总死亡中,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仍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2]。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的聚集现象普遍存在[3],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常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成倍增加。因此,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综合控制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即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0年)某人发生某类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4]。本研究对沈阳市35-64岁未患心血管病社区居民进行了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分析,以此来指导社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深入了解住院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用药信息的主观障碍性因素.方法 采用Edmund Husserl & Heidegger的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对1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izzi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用药信息的主观障碍性因素.结果 内科住院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用药信息存在着动机模糊或缺乏、“好患者”、对护士在用药信息的提供方面存在认识误区3个方面的主观障碍性因素.结论 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用药信息的主观障碍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临床用药信息的掌握,从而影响着患者安全及有效用药,把握这些因素,可以促进药物安全和有效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降脂药物应用现状.方法 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对我院门诊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用药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中资料完整的32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他汀类(包括血脂康)药物使用率62.2%(201/323);统计显示三个不同年龄(60~69岁、70~79岁、80岁~)组间降脂药物使用率(44.8%、61.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7、P=0.00),并随年龄增长药物使用率有增高的趋势;另外,男性降脂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67.9%、37.7%,χ2=19.243、P=0.000).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中,降脂药物应用情况较冠心病用药指南要求尚有明显差距;亟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规范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usage of statins in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 1,2009 to Mar 31,2009 in our hospital, 323 elderly out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62.2% of the patients used statins. The statins usage rates (44. 8% ,61.3% ,71.3% ) among three age groups(60 -69 years old,70- 79 years old, and > 80 years old)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rates of statins usag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oups. Conclusion The usage of statins as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aries and there is urgent need to standardize the usage of statin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guideli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中健康教育新模式,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再住院率.方法选择236例冠心痛患者,入网后填写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表,经过健康讲座、科学的生活方式、个体化的药物干预,在入网2年后进行复评.结果入网2年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入网时显著下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血压、血糖呈下降趋势,再发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仅为1.7%.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的临床用药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30年来,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降脂治疗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现就目前临床常用高脂血症治疗药物使用及其注意事项作一阐述,希望对临床选择用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随访,了解冠心病患者在心内科“生命网”讲座后对改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危险因素及药物使用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96例出院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强化组,强化组病人接受电话咨询、参加“生命网”系列讲座,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后发放调查问卷,询问患者.结果 强化组病人的药物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有极大的改善.强化组的死亡和再住院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较普通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强化院外随访,可提高患者二级预防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其依从性分为依从性理想组(20例)及依从性差组(50例),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好者28.6%,冠心病患者依从性较差71.4%。2组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支持、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种类、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支持、二级预防知识掌握程度为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强化宣教工作及二级预防知识宣传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结局回溯性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在冠心病PCI术患者术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术患者14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二级预防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局回溯性教育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康复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局回溯性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在冠心病PCI术患者术后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能促进心脏康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好转并出院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评估标准将老年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83例和依从性差组45例。单因素分析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口服药物种类、二级预防用药的知晓程度、高血压病程以及距离上次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偏低,且受年龄、口服药物种类、二级预防用药认知、高血压病程、离院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中健康教育新模式,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再住院率。方法选择236例冠心病患者,入网后填写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表,经过健康讲座、科学的生活方式、个体化的药物干预,在入网2年后进行复评。结果入网2年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入网时显著下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血压、血糖呈下降趋势,再发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仅为1.7%。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二级预防行为、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危险因素控制率、二级预防药物服用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知识及自护能力,规范患者二级预防行为,降低不良心脏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已超过脑卒中和肿瘤,成为中国女性首位死亡原因[1]。女性冠心病的知晓率和及时救治率较低,漏误诊率居高不下。现将我院2000-01-2010-06收治的非典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究我院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二级预防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危险因素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以及全因死亡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戒烟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达标率、运动达标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1)。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加强二级预防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促进心脏功能康复,优化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