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在2011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因膝骨关节炎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接受初次TKA的1 462例患者一般资料。依据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纳入初次TKA手术患者,排除翻修术者,分为SSI组28例与非SSI组1 43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尿检结果、异体输血、住院天数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分析SSI风险因素。结果 TKA术后患者SSI总发生率为1.9%。经初步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OR=6.567,95%CI(2.558,16.858)]、术前长期类固醇使用史[OR=20.071,95%CI (2.678,150.404)]、术前住院时间≥14 d [OR=5.699,95%CI(1.615,20.111)]、术前无症状细菌尿[OR=3.572,95%CI(1.128,11.312)]、合并肺部感染性疾病[OR=11.705,95%CI(3.794,36.105)]及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OR=5.848,95%CI(2.034,16.814)]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复杂,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验证已报道的子痫前期的几种临床危险因素,以及判断中国人群中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同时,积累针对中国人群子痫前期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方法针对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中国人群开展回顾性研究,共包括全国10个省份的14家代表性医院。通过分娩并发症注册平台,将分娩数据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收集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结果是子痫前期,包括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次要观察结果包括:子痫前期34周前分娩及其他母儿不良结局。针对各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发病比例为4.2%(4 216/99 535),最终纳入分析的分娩病例为98 020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子痫前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慢性高血压疾病[OR=45.99,95%CI(36.82,57.44)]、既往子痫前期病史[OR=29.21,95%CI(21.23,40.18)]、BMI≥28kg/m~2[OR=4.51,95%CI(3.89,5.23)]、肾脏疾病[OR=3.03,95%CI(1.95,4.71)]、多胎妊娠[OR=2.63,95%CI(2.23,3.10)]、心脏病[OR=2.32,95%CI(1.69,3.18)]、BMI 24~28kg/m~2[OR=2.01,95%CI(1.83,2.22)]。BMI的剂量-反应效应在主要观察结果(子痫前期)和两个次要观察结果(子痫前期34周前分娩、其他母儿不良结局)中均存在[超重分别为:OR=2.01,95%CI(1.83,2.22);OR=2.71,95%CI(2.24,3.28);OR=1.95,95%CI(1.54,2.47);肥胖分别为:OR=4.51,95%CI(3.89,5.23);OR=3.90,95%CI(2.93,5.17);OR=2.57,95%CI(1.77,3.74)]。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中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中国人群中越来越普遍的超重或肥胖因素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计划妊娠前保持健康的BMI标准有利于降低部分女性患子痫前期的风险。这一数据结论对指导预防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笔者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203例体表创面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和临床资料,根据1个月内创面是否愈合或出现愈合倾向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慢性创面组和对照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慢性创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体表创面患者203例,其中慢性创面组100例,对照组103例。慢性创面组中27%为术后伤口不愈,为最常见的慢性创面类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吸烟>10支[P=0.016,OR=3.414,95%CI(1.260~9.253)]、洗澡间隔时间>3天/次[P=0.027,OR=3.198,95%CI(1.141~8.966)]、糖尿病[P=0.023,OR=3.575,95%CI(1.190~10.739)]及创面感染[P=0.001,OR=4.098,95%CI(1.813~9.265)]是慢性创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适量饮酒[P=0.015,OR=0.332,95%CI(0.136~0.810)]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P=0.031...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RA患者684例,根据其发生OP的情况分为OP组(383例)和非OP组(30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OP的相关因素。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84例老年RA患者中383例发生OP,发生率高达56.0%。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的腰椎(-2.98±0.94 vs-0.85±0.62)、股骨颈(-2.53±0.76 vs-0.82±0.57)、全髋(-1.95±0.81 vs-0.29±0.24)骨密度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05(95%CI:1.613~2.274)]、病程[OR=1.603(95%CI:1.431~1.968)]、ESR[OR=1.583(95%CI:1.286~1.815)]、DAS28评分[OR=1.729(95%CI:1.504~2.063)]是老年RA患者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OR=0.752(95%CI:0.674~0.926)]、摄入钙[OR=0.584(95%CI:0.318~0.720)]、ALB[OR=0.803(95%CI:0.725~0.993)]、25(OH)D[OR=0.713(95%CI:0.620~0.857)]可能是OP保护因素。结论老年RA患者OP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以减少或延缓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评价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30所公立医院的310名在职在岗麻醉医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进行测评。对与重度职业倦怠及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重度评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18例(5.81%)。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发生率分别为134例(43.22%)、35例(11.29%)和128例(41.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职业倦怠危险因素为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学历(OR=4.695,95%CI 1.556~14.172)]。职业倦怠3个维度重度评级危险因素分别为每周工作时间[40~60 h(OR=4.420,95%CI 2.504~7.802);≥60 h(OR=7.469,95%CI 1.758~31.733)]和医院级别[三级(OR=1.847,95%CI 1.112~3.069)];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OR=2.306,95%CI 1.032~5.155)]、工作年限[6~15年(OR=0.358,95%CI 0.135~0.949)]和年麻醉例数[≥390例(OR=3.352,95%CI 1.301~8.639)];医院级别[二级(OR=1.717,95%CI 1.045~2.823)]。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麻醉医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及成就感低落。硕士以上学历麻醉医师更倾向于发生重度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经过文献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累计颈髓损伤患者9697例,气管切开率为18.3%(1773/969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男性[OR=1.29,95%CI(1.12,1.49),P=0.0004]、ASIA A级[OR=7.79,95%CI(5.28,11.50),P0.00001]、ASIA B级[OR=1.15,95%CI(1.13,2.02),P=0.005]、ASIA C级[OR=0.28,95%CI(0.20,0.41),P0.00001]、ASIA D级[OR=0.04,95%CI(0.02,0.09),P0.00001]、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OR=2.36,95%CI(1.51,3.68),P=0.0002]、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MD=8.97,95%CI(8.11,9.82),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6.03,95%CI(2.19,16.61),P=0.0005]、合并胸部损伤[OR=1.78,95%CI(1.55,2.04),P0.00001]、呼吸系统并发症[OR=5.97,95%CI(4.03,8.86),P0.00001]因素与气管切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年龄、高龄、合并脑损伤、吸烟史、车祸伤机制和跌落伤机制与气管切开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男性、ASIA分级A级或B级、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ISS、GCS≤8、合并胸部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ASIA分级C级或D级是其保护性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指导颈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探讨和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9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0例,女性549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为(76.25±7.08)岁。统计患者的1年死亡率,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内科合并症数量,ASA评分、手术方式及多项血液学指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19例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16.97%(139/81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总蛋白、尿素、肌酐。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比值比(odds ratio,OR)=1.067,95%CI(1.033~1.102)]、性别[P=0.046,OR=0.630,95%CI(0.390~1.017)]、术前内科并发症[P=0.009,OR=4.757,95%CI(1.476~15.350)]、ASA评分[P=0.001,OR=6.127,95%CI(2.166~17.320)]、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P=0.017,OR=1.186,95%CI(1.031~1.364)]、尿素[P=0.001,OR=1.175,95%CI(1.072~1.28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髋部骨折死亡率有关,其中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尿素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771例行肺叶切除术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将患者分为正常恢复组(551例,男317例、女234例,中位年龄59岁,术后住院时间8.0 d)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220例,男148例、女72例,中位年龄60岁,术后住院时间≥8.0 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偏小、一侧全肺切除术、手术持续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长、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OR=4.100,95%CI(1.677,10.026)]、一侧全肺切除[OR=2.563,95%CI(1.473,4.460)]、FVC%89.05%[OR=1.500,95%CI(1.020,2.206)]、清扫淋巴结数目≥13.5个[OR=1.826,95%CI(1.262,2.642)],手术持续时间≥126.5 min[OR=1.858,95%CI(1.200,2.876)]以及心律失常[OR=2.944,95%CI(1.380,6.284)]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FVC%、清扫淋巴结数目、心律失常、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术后住院时间。明确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细致评估和有效管控相关因素可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 以期为早期识别受者死亡影响因素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VID-19" "SARS-CoV-2"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为中英文关键词,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 国内、外关于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 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 包括7 978例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0岁(OR=1.09, 95%CI:1.06~1.13)、有糖尿病病史(OR=1.49, 95%CI:1.26~1.76)、心血管疾病病史(OR=1.88, 95%CI:1.33~2.65)、发生急性肾损伤(OR=3.46,...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2021,34(3)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腹股沟疝于铜陵市市立医院行无张力修补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OR=6.638,95%CI(1.521,28.966)],糖尿病[OR=7.924,95%CI(1.891,33.201)],低蛋白血症[OR=5.136,95%CI(1.086,24.294)],手术时间≥30 min[OR=7.354,95%CI(1.565,34.551)]及急诊手术[OR=8.294,95%CI(1.903,36.158)],均P0.05。基于以上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验证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值同实测值均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显示内外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 C指数)分别为0.904和0.854,说明该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0 min及急诊手术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