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各55例,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实施,采取全程健康教育在观察组患者中实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率、自我管理有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情况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情况(5.18±2.14)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情况(7.72±2.58)mmol/L,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率为90.91%(50/55)高于对照组72.72%(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有效率为96.36%(53/55)优于对照组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54%(52/55)高于对照组72.72%(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糖尿病护理管理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糖尿病患者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同时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应的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改善,且以实验组改善最佳,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得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经干预后有所提高,且以实验组掌握的优良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比较经x~2检验得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且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其健康知识,且能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焦虑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的糖尿病患者154例,行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77)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n=77)则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能力、认知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能力、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住院治疗的1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6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知晓测评得分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空腹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达标率(64.06%)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知识知晓测评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6%,对照组为14.0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随机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各有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血糖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护理管理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血糖的控制,减轻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26例糖尿病患者,经随机平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实行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病症知晓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控制达标率、病症知识知晓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32例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经临床确诊并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FPG、2 hPG和HbAlc值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PG、2 hPG和HbAlc,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和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45例。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疾病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及饭后两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疾病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效果佳,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及饭后两小时血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工作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组,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9)、对照组(n=39)。观察组接受门诊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血糖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治疗、不良生活习惯)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3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3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治疗、不良生活习惯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实行门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情况,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糖尿病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糖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为70.00%,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疾病认知水平、空腹及进食2小时后血糖水平、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认知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93.9%(46/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率65.3%(32/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95.9%(47/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5/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中,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而且能够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护理中,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到糖尿病护理工作中,探讨其作用。方法为了探讨糖尿病护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从参与报名的糖尿病患者选择10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试验规则,分为常规教育组和全程健康教育组。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效果和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从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全程健康教育组明显优于常规教育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情况比较上,全程健康教育组(96.00%)明显优于常规教育组(76.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2,P0.05)。在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比较上,全程健康教育组(88.00%)明显优于常规教育组(58.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7,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作用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相同治疗程序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并观察2组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6个月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知识知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干预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在日后工作中可作为常规化和制度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血糖水平、NIHSS评分与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护理,不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而且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管理、疾病知识掌握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优良率为92.0%(46/50)、疾病知识掌握度为82.0%(41/50),对照组分别为78.0%(39/50)、75.0%(35/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还能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疾病知识掌握度,从而使得患者病情更快恢复,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OSAHS老年患者血糖指标及护理效果。方法该次的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及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标、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4、2.38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9、15.178、4.158,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4.356、4.736、4.76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