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1979年10月至1986年6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对中下段直肠癌作根治性手术87例。其中5例(5.7%)并发吻合口瘘,1例(1.1%)并发吻合口出血。发生吻合口瘘以局部积液、污染炎症为主要原因。术后充分引流是防治吻合口瘘的  相似文献   

2.
吕强  姜协  颜荣林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903-907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手术医师的难题之一。作者总结1959年10月至1992年12月在院内外诊疗胸内吻合口瘘28例,除12例保守治疗外,16例经17次手术,13例获得治愈,治愈率81.25%。本文就手术选择作探讨外,并介绍一种新的术式,旨在进一步提高主动脉弓上吻合口瘘的手术治愈率,挽救更多的临危病例。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国内报告发病率为0.44~9.4%,国外为1.4~27.6%,约半数(?)亡,本组为4.73%。本文就10例吻合口瘘进行临床分析,并以应用三叶钳改进吻合方法、减少吻合口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相关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以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愈率。方法 分析 36 2例食管癌术后 9例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 ,总结 7例采取保守治疗 ,2例行二次手术的经验教训。结果  9例吻合口瘘患者治愈 8例 ,死亡 1例 ,治愈率 88.9%。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 ,尽早发现吻合口瘘症状 ,为治疗赢得时间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正确采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美蓝试验防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8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术中采用美蓝试验检测吻合口状况。[结果]术中对发现的9例吻合不良者给予加强缝合。33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0.59%。9例吻合不良者经缝合,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术中美蓝试验能及时发现吻合口缺陷,对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层排线吻合法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7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单层排线法吻合(单层排线组),155例采用传统食管-胃双层包埋法吻合(传统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单层排线组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仅有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占1.27%);传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3.23%),吻合口狭窄8例(5.16%),其中5例为中、重度狭窄。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单层排线吻合法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操作简单、省时、易学,并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7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经治的27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人术前状态 ,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 ,探讨相关因素。[结果]全组27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生吻合口瘘15例(发生率5 5%) ,其中颈部吻合口瘘6例 ,胸部吻合口瘘9例 ,死亡2例(瘘死亡率13 3 %)。患者营养状态及手术操作与吻合口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操作规范技巧 ,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病趋势,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食管癌10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7例(6.52%),发生率由1997年的10.35%下降到2006年的2.22%,呈明显下降趋势。手术质量差,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浆蛋白含量低等是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在瘘组和非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技术改进和操作熟练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附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7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8例,发生率4.8%。12例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切开引流全部治愈,26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23例。作者认为鉴于胸内吻合口瘘愈合差,颈部吻合口瘘预后好,主张对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肠)吻合术;避免吻合口张力,胃游离要充分;保证吻合口血运,注意保护胃部血管;食管胃吻合时层次对准;用大网膜加固吻合口;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围术期应用足量抗菌素。胸内吻合口瘘,则主张胸腔闭式引流加空肠造瘘。本组存活的3例即用此法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患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30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年龄≥60)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7例患者中,有3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9.8%),其中患者的性别、肿瘤位置及术中失血量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主要与患者肿瘤TNM分期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相关(P〈0.05),但并未增加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0.05)。结论引起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性别、肿瘤位置及术中失血量,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不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概率,为临床选择吻合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食管癌患者采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12篇文献资料。结果采用手工吻合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机械吻合,合并OR值为0.53(>0,95%CI:0.40~0.71,P<0.01 )。结论对于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方面,机械吻合优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2例按TME原则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发生吻合口瘘3例,占7.1%(3/42),其中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例吻合口瘘保守治疗1例,结肠造口2例,均痊愈。结论重视术前准备、保证吻合口的良好血供及恰当使用吻合器可有效预防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若发生吻合口瘘,应视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相关的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愈率。方法: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9例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总结7例采取保守治疗,2例行二次手术的经验教训。结果:9例吻合口瘘患者治愈8例,死亡1例,治愈率88.9%,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尽早发现吻合口瘘症状,为治疗赢得时间,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正确采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 ICT对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tumor)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CT表现。结果:7例食管癌吻合口瘘患者中,显示瘘口7例。单侧胸腔积液5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9例胃癌吻合口瘘患者中,显示瘘口4例,其中9例吻合口周围积液,6例腹腔积气,4例可见造影剂吻合口外漏腹腔。结论:256层螺旋 ICT扫描时间短,具有较高密度,空间分辨率,对确诊吻合口瘘提供帮助,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亦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5.9%。本文复习国内文献作一报道。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包括瘢痕形成和局部肿瘤复发。疤痕狭窄多因吻合口瘘、疤痕愈合、吻合技术不当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口狭窄多发生在术后第4周,术后3~6个月疤痕更为坚韧。术后早期吻合口狭窄也可因吻合口水肿而引起。钡餐造影吻合口小于0.7cm,进半流质困难者,则为吻合口狭窄。按照吻合口狭窄的程度分为:轻度(0.7~0.5cm);中度(0.5~0.3cm);重度(<0.3cm)。按照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及术中处理细节.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10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中,24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4.7%;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4天~25天(中位8天);该24例患者中,8例(33.3%)行肠造瘘手术,16例(66.7%)行局部置管冲洗引流,配合全身营养支持治愈;无患者死亡.结论:大多数吻合口瘘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痊愈,术中精细操作,确保肠段的血供和无张力吻合是预防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78年~1999年间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18例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08%.(2)本组吻合口瘘病人年龄>60岁占50%.男性占66.7%.(3)吻合口瘘可发生于术后两个月内,但中期吻合口瘘发生率高.(4)冲洗组吻合口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22.4天,结肠暂时性造瘘组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4天.(5)吻合口瘘病例全身反应不重,通过局部处理可达痊愈,并没有影响生存率.结论(1)吻合口瘘发生与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操作、吻合口血运和张力、吻合质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2)吻合口瘘可以通过局部冲洗或结肠暂时性造瘘获得治愈.(3)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需术者对病人高度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就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酷似吻合口瘘的正常吻合口影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规行术后12~16d正常进食后吻合口造影检查。观察有无吻合口瘘。结果发现27例轻型吻合口瘘,并与吻合口瘘相鉴别。结论术后吻合口造影若发现造影剂溢出,要观察其走行,有无盲端,局部是否形成包裹,与胸腔包裹积液是否相连通、有无广泛性胸膜反应等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以此与吻合口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预防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近10年我们预防162例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瘘的方法.其中包括病人一般状况的调整,术前肠道准备,术中腹腔灌洗,吻合技术要点及骶前引流方法的改进等.结果本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2/162),较近年来诸学者报告的吻合口瘘发生率10%左右明显降低.结论预防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瘘采用综合性措施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