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缝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 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 ),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继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华  帅杰  刘勇  谷月玲 《重庆医学》2007,36(16):1682-168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少见,我科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证实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列出。随着辅助检查头CT及MR1的广泛应用,确诊为TOB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将我科2002年以来收治的11例TOB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脑血管病急症之一,虽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预后差,应予以重视,以便能早诊断及积极治疗。就我院2000-2002年收治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病因、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多见,其病因主要为栓塞、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顶端血管供血区的双侧两处以上梗死灶,以丘脑、中脑多见。结论:TOB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例1,男,42岁,2007年6月7日18:30以"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嗜睡2d"为主诉入院.该患1个月前发现双眼视物模糊,呈阵发性,伴头昏,一过性左下肢活动不灵.于中国医大附属一院做头颅CT后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早期确诊及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经MRI和DSA确诊后,急性期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水肿严重者选用复方甘露醇125mL每日1~3次脱水降颅压。结果:随访30天后死亡3例,植物状态3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8例,轻度者10例,基本痊愈1例。溶栓治疗3例,基本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例。DSA检查3例,行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死亡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继发性脑出血1例。未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此综合征多数预后不良,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是早期治疗、病变范围、年龄因素、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84-686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10例、丘脑17例、中脑12例,桥脑32例,小脑32例,桥小脑脚2例,枕叶15例,颞叶内侧面1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异常改变。DS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未显影。结论头颅MRI联合DSA可为TOBS诊断提供较全面信息,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 例1,女,65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6年,在住院治疗期间,突然出现头晕,继之意识不清。查体:浅昏迷状态,瞳孔右侧3.5mm,左侧2.5mm,右眼呈下视位,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锥体束征阳性。CT示双侧丘脑及右枕叶梗塞灶。经治疗11小时后神志清醒,双眼球仍上视受限,视物呈菊花样改变,精神异常,表现轻微躁动不安,谵妄,双侧肢体肌力Ⅳ级。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AS)。经治疗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9岁。因双眼睑下垂伴意识障碍半h入院。半h前正在家中做午饭时突发双眼睑下垂,即去本厂医务室测血压253/14.7kPa,给予心痛定20mg口服后急送我院急诊。渐出现语言不清,意识模糊至浅昏迷,以脑出血、脑疝形成收住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f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的。基底动脉顶端2cm以内有5条血管交叉,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了“干”字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使幕上和幕下脑组织同时受累,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的梗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收治经MRI确诊的RBAS 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突发眩晕、呕吐伴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冠心病”史五年余。查体:患者浅…  相似文献   

15.
于啸  张凌志 《实用医技》2007,14(33):4609-46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龙宪 《医学综述》2000,6(8):380-381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或称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报道。近几年,国内有陆续报道,因其症状、体征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常有一定的困难,现将其有关基础与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施建华  罗腊香  张力  鲁勤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60-660,678
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普及,该病已不是很少见,但临床上重视不够。现将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由Caplan 于1980年提出,已作为一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独列出[1-2].本院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经MRI确诊的TOBS 2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其多以丘脑、中脑、枕叶等缺血症状为主。MRI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9岁。以突发眩晕,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前5小时被人发现神志不清,倒在地上。在送往医院途中清醒,诉头晕,视物旋转,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无头痛及呕吐。查体:P88次/分,BP17/11kPa,嗜睡,言语不利,右侧眼裂变小,右眼睑下垂,右眼球向上、下、内运动受限。右瞳孔D≈5mm,对光反射消失,向左同向偏盲,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配合,颈软。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腱反射亢进,左侧巴氏征阳性,头CT未见异常。入院后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示右椎动脉显影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