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双侧阻滞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处理和预防。方法观察42例腰丛神经阻滞并发双侧阻滞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观察健侧肢体恢复运动的时间。结果 42例患者并发双侧阻滞后,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无明显呼吸困难,健侧肢体恢复运动和感觉时间为40~90min。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易并发双侧阻滞,应积极预防,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郭绍明 《江苏医药》2001,27(11):819-819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很多 ,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近几年来采用神经阻滞法综合治疗头痛患者 5 8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头痛患者 5 8例 ,男 15例 ,女 43例。年龄 18~6 2岁 ,病程 5个月~ 10年。紧张型头痛 37例 ,偏头痛 15例 ,丛集性头痛 4例 ,外伤性头痛 2例。经头颅CT检查均排除颅内病变。二、方法 :1.阻滞液的配制 :2 %利多卡因 5ml,0 75 %布比卡因5ml,地塞米松 5mg ,维生素B12 0 5mg ,维生素B110 0mg加生理盐水至 30ml。2 .阻滞部位 :(1)星状神经节 ;(2 )头面部神…  相似文献   

3.
4.
临床中,甲状腺手术多采用颈丛阻滞,其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可靠。但因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差异,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我们选择150例甲状腺病(囊肿)手术。随机采用三种阻滞法,同时均辅用氟芬合剂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病人,男40例,女110例,年龄18~68岁,ASA Ⅰ~Ⅱ级,术前无心血管并发症。拟于甲状腺瘤(囊肿)摘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 麻醉方法术前肌注鲁米那钠0.1、阿托品0.5mg。随机将150例病人分成三组,Ⅰ组用一点(C_4)阻滞法;Ⅱ组用  相似文献   

5.
更正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穿刺方面的问题(如异感不明显、离神经干太远、没进入神经鞘等),当造成麻醉效果不满意。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阻滞法,而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因有致气胸的并发症而相对较少应用。选择合适的臂丛麻醉方法,直接影响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良好镇痛可减少产妇继发性生理、生化改变,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目前,公认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最好。国内分娩镇痛主要应用了CSEA分娩镇痛、PCEA技术,药物方面,引进使用了理论上最适合分娩镇痛的苏芬太尼、罗哌卡因的,增加了镇痛效果,进一步降低了运动阻滞、产程延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阻滞方法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拟实施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神经解剖定位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和超声引导下定位组3组,比较3组的阻滞效果。结果超声引导下定位组的阻滞效果最好,其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优于神经刺激器定位和神经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在3种神经阻滞技术中临床阻滞效果最好,起效时间最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分娩镇痛,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分别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阻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第二与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运动阻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安全显著,值得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述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8例分两组,S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两点入路进行阻滞,D组采用单一入路阻滞,或肌间沟、或腋路、或锁骨上,选择哪一种入路根据伤情来定。两种方法注入相同浓度的药物。结果S组与D组中的各组比较,各分支神经阻滞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均缩短P〈0.05,完善率普遍增高P〈0.05,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0年6月-2006年6月,共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12 689例,其中失败11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友谦 《中国医药》2011,6(3):316-317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对足踝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足踝部择期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和腰麻组,各30例.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阻滞完善率等,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坐骨神经阻滞组和腰麻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5±2.3)和(0.5±0.2)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9.4±3.6)和(1.6±0.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坐骨神经阻滞组和腰麻组完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阻滞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3.3%(1例)、03.3%(1例)、0]明显少于腰麻组[16.7%(5例)、13.3%(4例)、20.0%(6例)、13.3%(4例)](P<0.05或P<0.01).结论 对于足踝部手术,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坐骨神经阻滞与腰麻一样可以满足麻醉镇痛需要,且不良反应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ciatic nerve block by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guided and spinal block for foot and ankle surger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foot and ankle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patients each. The patients in group N received sciatic nerve block by nerve stimulator(frequency 2 Hz, intensity 0.4-0.6 mA), 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E received spinal block. The onset time, anesthesia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 and morter block in group N and E were (7. 5 ± 2.3 ) min, (9.4 ± 3.6 ) min and (0.5 ± 0.2 ), ( 1.6 ± 0. 5 ) min, 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1 ).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provided better pain relief, and the Bromage scores were 3. The completely block rate in two groups were 96.7% (29) and 93.3% (28) respectively( P >0.05),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respiratory inhibition, hypotension and urinary retention in group N [3.3% (1), 0.0% (0), 3.3% (1), 0.0% (0) respectivel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in group E[16.7% (5), 13.3% (4), 20.0% (6), 13.3 % (4) respectively] ( P < 0.05 or P < 0.01 ). Conclusion Sciatic nerve block can also satisfy the needs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nesthesia as spinal block,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77-279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联合纳布啡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纳布啡,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经臀入路)+纳布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应激、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脉搏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联合纳布啡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颈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颈肩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90例颈肩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纯颈丛神经阻滞,C组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3组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麻醉后合并症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40%,B组为33%,C组为90%。C组与A组与C组的优良率差异均显著(P〈0.01),而A组与B组麻醉效果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1)。对生命体征的影响A组与B组患者MAP、HR麻醉后较麻醉前提高,以手术开始为甚,C组患者MAP、HR麻醉后变化不大(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不良反应基本相当(P〉0.05)。结论颈臂丛联后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生命体征平衡,且不增加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黎永明  邓奋奎 《中国医药》2011,6(7):820-821
目的 观察采用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加肌间沟径路臂丛阻滞进行肩胛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2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选取T2-3或T3-4间隙施行硬膜外腔阻滞及患侧肌问沟径路臂丛阻滞.术中视麻醉效果辅用少量阿片类镇痛药.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优良率达98.1%(51/52),仅1例麻醉效果差.结论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麻醉采用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加肌间沟径路臂丛阻滞,简单易行,麻醉效果好且安全经济,值得在中小型医院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gh segmental epidural (EA) anesthesia pl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by intermuscular apporach during scapula fracture surgery.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scheduled with scapula fracture were selected.T2-3 or T3-4 intervertebral space received EA.Subsequently.brachial plexus block by intermuscular approach of the injured side was applied.Little amount of opioid analgesics was used according to the anesthesia effect.Results Operations were all successful.The perfect rate of anesthesia was 98.1%.The anesthe-sia effect was bad in one case.Conclusions High segmental epidural anesthesia plus braehial plexus block by intermuscular apporach is a simple,safe and economical method for scapula fracture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吴丽芳  胡冰清 《江苏医药》2021,47(2):151-153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加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TKA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和N组,每组40例.G组仅用全凭静脉麻醉,N组加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和术毕拔管时间.评估术后第1(T1),2(T2)和3天(T3)的VAS疼痛评分,并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相比,N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减少,术毕拔管时间缩短(P<0.05).与G组相比,N组T1、T2和T3时的VAS疼痛评分少于G组(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G组(P<0.05).N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G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加用单次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TKA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69年以来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施行下肢手术202例.成功率98%,未出现并发症。股神经阻滞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外侧,穿刺对有一筋膜突破感.往药时有一条索状隆起,效果可靠,注局麻药5ml。坐骨神经在髂前上棘与大转子之间联线中点.向下垂直3cm处,以10cm长针头直刺寻到异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镇痛及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周围注射25ml、20ml0.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A组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且术后24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准确及成功率高,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胡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83-1385
目的观察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n=30)、试验组(Ⅱ组n=30),Ⅱ组采用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Ⅰ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应用1%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记录麻醉前后及术毕监测患者HR、BP、SpO2,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Ⅱ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93.3%)明显多于Ⅰ组(53.3%)。术中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在临床上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镇痛 ,但两者又有一些差别 ,现将近两年我院用于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我院对产程中接受无痛分娩的单胎、头位、无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施行了分娩镇痛 ,采用随机、双盲、序贯法设计 ,分为两组 ,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联合阻滞用药者 (椎管内联合阻滞 )和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用药者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