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安全安心科学技术项目”设立了题为“日本的反生物恐怖技术和研发现状调研”的课题。其研究目的是调研反生物恐怖的相关信息,并在分析生物恐怖危险的基础上讨论今后需要研究开发的先后顺序,为制定研发路线图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该课题组2008年3月提交了最终报告。本文根据报告的内容,将日本反生物恐怖相关研究的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美国生物防御战略计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恐怖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发布了多项与生物防御相关的国家战略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防御计划.本研究分析了美国《21世纪生物防御》、《应对生物威胁国家战略》等生物防御战略以及生物盾牌计划、生物监测计划等生物防御计划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生物防御战略引领其生物防御计划的实施,生物防御计划推动其生物防御能力的提升,同时其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结合了自然发生传染病的应对.我国应建立明确的生物防御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生物防御计划,同时加强对自然发生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介绍了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的原理、革新、应用及特点。研究表明,GPA可作为一种终生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GPA基因突变频率,估算其长期甚至终生接触有害环境理化因素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个体GPA基因突变及癌症发生情况,简要讨论了该项技术在评估个体受到电离辐射或接触有害理化因素后罹患肿瘤风险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北美放射学会第75届年会的1400篇论文中只有一篇是关于生物磁成象的。部份参加会议的放射学家其中包括 D.Harwod-Nash 博士,他是学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都认为这个比较生疏的技术是今日放射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在疾病诊断上最富有潜力的领域。他希望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医学会议”的下几次集会中能看到更多有关生物磁成象的论文。对这个成象超高技术(也是超高费用)的最近发展提供一个清楚概念,使之能成为研究生物医学和医护病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6.
过去我们在磁屏蔽室内用磁通门磁强计对气功磁信号进行了动态研究,发现在气功态下气功师的磁信号频率一般在2Hz 以下,振幅为几个nT(T 为特斯拉,磁通量密度单位,1nT=10~(-9)T)到10~5nT。由于人体磁信号为弱磁信号,为了更好地了解动态特征,本文用超导生物磁强计进行测量。超导生物磁强计的优点是频响范围宽,从DC~1kHz(磁通门磁强计为DC~10Hz);灵敏度高。人体磁信号经磁带记录,然后用计算机进行频功谱分析。实验对象为20人38人次,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练过气功)7人次,平均年龄为46.3岁,另一组为练功组(练功时间1~20年)17人31人次,平均年龄为48.3岁。实验程序为被试者在进入磁屏蔽室以前要除去随身携带的一切磁性物体,然后进入磁屏蔽室内,将所测穴对准探头。实验开始后连续记录发功前、发功中和收功后(各3min)磁信号的动态变化。磁信号用美国BTI 公司的M-601型超导生物磁强计进行测量,并用日本TEAC 公司MR-30C 型七导磁带机进行记录。数据处理用日本三荣7T17-S 型信号处理机作频功谱分析,文中所述及的功率变化均为相对值变化。结果表明,在练功组31人次的测试中能测到磁信号的有24人次(占77.4%),测不到磁信号的有7人次(占22.6%)。从不同穴位(劳宫穴、百会穴和印堂穴)测到磁信号的24人次中,<1Hz 的信号出现17次,占70.8%,3Hz 的信号出现4次,占16.7%。<2kHZ 的信号出现3次,占12.5%,<1Hz 的信号为主要磁信号。在发功中还看到三种功率变化,功率变大的有13人次,功率减小的有11人次,功率无变化的有7人次。此外,在12人次中见到发功中的频谱变化现象。发功过程中发现磁信号减小及发生频谱变化是两种新现象。收功后不同穴位呈现后效应者在24人次中有18人次.占75%。不同穴位磁信号变化可以得到很好重复。文中对三种不同磁信号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于2012年7月发布了新版JP4—02号联合出版物《卫勤保障》(HSS),该条令是美军最高级别的卫勤保障指导性文件。现将该新版条令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生物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敏  钟国成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1050-105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高达90%,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4。医学界对早、中期食管癌普遍采用手术或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模式;晚期则采用放化疗配合姑息治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化疗逐渐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动向。临床研究显示,化疗配合生物治疗可提高食管癌缓解率,有效延长生存。生物化疗为食管癌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体温度场的无损重构是生物医学传热学研究中的一个构其重要而困难的课题。本文针对生物体内部血液灌注率场和代谢率场未知但要无损重构温度场的问题,尝试给出一种只需利用体表温度就可确定内部温度场和热源场的简化边界元技术,并以人体上臂为例进行了相应的生构。方法对编制可供实用的二、三维动态无损温软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苗运博  王磊 《军事医学》2021,45(9):700-705,717
日本国内对生物恐怖威胁一直高度重视,其生物防御系统在应对生物恐怖威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该文回顾了日本生物防御力量的发展历程,归纳其法规体系和应对机制建设,调研现有应急力量构成,并分析日生物防御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质子治疗已在发达国家中临床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关于质子的生物效应,特别是低能质子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对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和精确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系统地介绍了GPA基因突变分析技术的原理、革新、应用及特点。研究表明,GPA可作为一种终生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GPA基因突变频率,估算其长期甚至终生接触有豁环境理化因素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个体GPA基因突变及癌症发生情况,简要读讨论了该项技术在评估个体受到电离辐射或接触有豁理化因素后罹患肿瘤风险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防御产业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产业政策制定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同时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提出要加强生物防御产业发展,增强生物防御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The 4th Sino American Symposium on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me)于2013年6月22—23日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期间,就生物样本库建立与个体化医学的研究进展对来自美国的Vicki Seyfert Margolis博士和Trang Gisler女士进行了专题访谈。综合新世纪转化医学中生物样本库建设与个体化医学的关系,就新世纪医学发展方向、建高质量特色样本库、生物标志发现与验证、产业化加速转化研究等方面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多潘立酮浓度的HPLC—FL法并研究多潘立酮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按两制剂双周期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多潘立酮片(受试制剂)和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参比制剂)20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受试制剂多潘立酮片t1/2(9.14±0.77)h、Cmax(28.94±4.06)ng·mL^-1、Tmax(0.75±0.24)h、AUC0-1(144.36±30.94)ng·h·mL^-1;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t1/2(8.58±1.10)h、Cmax(29.62±5.01)ng·mL^-1、Tmax(0.79±0.32)h、AUC0-1(140.51±31.13)ng·h·mL^-1。以AUC0-1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多潘立酮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0±5.4)%。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多潘立酮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片(湖南威特)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为新药报批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法,单剂量口服受试及参比制剂20 mg,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多潘立酮片(湖南威特)的T1/2:(9.31±1.60)h、Cmax:(27.2±2.5)μg/L、Tmax:(0.76±0.20)h、AUC0-t:(142.5±24.4)μg.h/L;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T1/2:(8.72±1.39)h、Cmax:(28.1±3.9)μg/L、Tmax:(0.78±0.21)h、AUC0-t:(140.9±27.3)μg.h/L。以AUC0-t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多潘立酮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6%±5.1%)。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