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柴胡桂枝干姜汤一方,出自仲景《伤寒论》,乃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组成,原为治疗肝胆郁热夹杂脾胃虚寒类疾病所设,临床应用以内科类疾病居多。然笔者在临证中,常移用该方治疗粉刺、隐疹等皮肤疾病,效果亦十分显著。现介绍验案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口干是中医问诊时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认为导致口干的直接原因是津液不能上承,但导致津液不能上承的原因并非都是阴虚,气虚、阳虚、阳郁、痰湿、瘀血均可致津液输布障碍而引起口干.因此临证时当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肠功能紊乱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炎后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556-556
本院肝病科从1997年7月~2004年12月,对诊断为肝炎后综合征邪在少阳兼痰饮内结者56例,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悬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某,男,18岁,1995年1月11日初诊。 患者自述咳嗽,右则胸胁疼痛5天,逐渐发生呼吸困难,遂来我院,经透视检查诊断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达前第3肋间,门诊医生遂给予“十枣汤”研末口服,治疗7天,效果不显,遂住院治疗。余查其往来寒热,右侧胸胁满胀,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滑;右肺叩诊浊音界达前第三肋间,呼吸音明显减弱。余认为其为邪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水邪停聚而成,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33g,黄芩25g,桂枝25g,干姜20g,天花粉20g,煅牡蛎20g ,炙甘草20g,桑白皮20g,石苇20g。服药10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各家的见解进行了评述后,认为柴胡桂林干姜汤证的病机应重视正气虚弱的一面,汗下后致津液受损,伤其脾阳,邪在太阳少阳两经,不存在水饮、痰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仲景之经方,原用治少阳病兼气化失常等证,现代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急慢性中耳炎、结膜炎、湿疹、头部疖肿、美尼尔氏综合征、阳痿、糖尿病、放疗后味觉缺乏症等。 相似文献
11.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药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此方乃小柴 相似文献
12.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全方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天花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各家的见解进行了评述后,认为柴胡桂林干姜汤证的病机应重视正气虚弱的一面,汗下后致津液受损,伤其脾阳,邪在太阳少阳两经,不存在水饮、痰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本方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辨证要点及加减变化,以及对该方的病机认识。 相似文献
15.
程保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82-83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药物组成: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机与方义的分析及其与小柴胡汤的比较,认为本证病机可概括为邪结少阳三焦,气化功能不及,其治疗机理可概括为和解少阳枢机,温运三焦气化。由此基本观点出发,文中还对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仲景之经方,原用治少阳病兼气化失常等证,现代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急慢性中耳炎、结膜炎、湿疹、头部疖肿、美尼尔氏综合征、阳痿、糖尿病、放疗后味觉缺乏症等.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向以辨证论治为法,法随证立,方随证变。笔者在临床学习中认识到,许多经典古方,药虽数味,而各蕴深意。同一首方剂,可用于不同的病证,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试述一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简称柴胡桂姜汤)出于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瓜蒌根)、黄芩、牡蛎、甘草七味药组成。为治疗“伤寒五六日,反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而设。 该方证属少阳病未解,又兼水饮微结,因此方中以柴胡、黄岑合用,和解少阳邪势;桂枝、干姜温化水饮;瓜蒌根、…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伤寒论》柴胡系列方证中,大、小柴胡汤我们耳熟能详,用起来亦得心应手,相反,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常感陌生,临床使用亦少,甚至有些医者从未用过。究其原因,不是该方证临床少见,而是在病机认识上,历代医家见智见仁,众说纷纭,让人难以准确把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伤寒论》教材将其病机诠释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而以此按图索骥的话,该方证在临床中确实不多见,且方中把牡蛎与栝蒌根的配伍解释为逐饮散结,也不免让人有牵强附会之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