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下称耶氏菌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传染病、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本病存在,我们于1982年报道从病人、猪、鼠和鸡分离出耶氏菌。耶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为猪和奶牛,自然界已发现80多种动物可携带耶氏菌。这些染菌动物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把病原体传给人。病人临床表现以胃肠炎为主,还能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肝脾脓肿、兰尾炎和急性关节炎等30余种  相似文献   

2.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是新近才被引起重视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发现本病,并还有过多次暴发流行的报导。国内在耶氏菌菌株的特征,人畜感染情况,传染源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治疗等方面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和报导。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化学消毒剂灭活耶氏菌的资料甚少。因此,为控制本病的流行,提供切实有效的消毒药物之研究势在必行。于是,我们进行了常用化学消毒剂杀灭耶氏菌的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分离小肠叶肠炎耶氏菌的高效选择鉴别培养基。方法:收集70份猪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分离;将这70份标本用划线法种入三种选择鉴别培养基;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CIN琼旨平板。分离出5株小肠发火 耶氏菌,血清型03,生物型3,VP阴性变异株。然后比较这三种培养基的分离率。结果:CIN琼 分离率最高(100%),麦康凯琼脂的分离率最低(16%)。结论: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相似文献   

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简称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早在30年代已发现本菌,生长较缓慢,生化反应与大多数肠道杆菌很相似,易被忽略,可能是甚少检出与报导的原因。自Aulisio等报导耶氏菌对弱碱有耐受性并推荐用碱处理法从食品中快速分离耶氏菌以来,已相继得到证实,本文用碱处理法从72例猪粪中分离到4株耶氏菌,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党喜同 《中国医刊》1989,24(7):26-2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以下简称耶氏菌)为新近发现的人类肠道致病菌,由其引起的疾病称耶尔森氏菌病(Yensiniosis,以下简称耶氏菌病)。耶氏菌病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小肠结肠炎等,因而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等病症。自从 Carlsoon 等证实该菌对人的致病性以来,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先后报道了本病的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新近引起广泛注意的肠道致病菌之一。由于该菌可在冷藏条件下的食品中生长繁殖,是食物中毒的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冷藏猪肝等肉食品受耶氏菌污染的程度,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我们对铁路两个食品单位的冷藏猪肝等肉食品进行一次耶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7.
采用CIN琼脂,从海南岛200份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茵2株,中间型耶氏菌3株。分离率为2.5%。从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苗是省内首次报导。分离中间型耶氏菌具有国内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于1991年4月从广西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生物1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该株耶氏菌与O∶3、O∶9、O∶8、O∶5、27血清不发生凝集.从腹泻猪粪中分离出生物1型耶氏菌在广西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9.
当前已有40多个国家发现耶氏菌病。1970年国际细菌学分类命名委员会将耶氏菌划归肠杆菌科。现该菌属有4个种。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2.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3.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深圳某综合医院耶氏肺孢子菌的检出和临床分布情况、影像学特征、生化指标,以及六铵银染色检查的注意事项。结果共检出6例耶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年龄14~59岁,来源于ICU、血液内科、儿科等科室,主要临床诊断为白血病或肾炎。血清(1-3)-β-D-葡聚糖和乳酸脱氢酶均升高。染色温度和时间对六铵银染色的结果影响较大。影像学表现以胸部CT均发现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患者经过复方新诺明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患有不明原因肺炎的白血病或肾炎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应考虑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六铵银染色法是一种检测耶氏肺孢子菌快速、简便的方法,应注意控制染色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在本省检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之后,又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主要有: 1.分离出两林具有诊断价值的噬菌体最近该单位从猪便中分离到了两株  相似文献   

12.
(一)预防医学 1.布病与耶氏菌感染血清学鉴别诊断的研究人和家畜布氏菌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到目前为止仍采用了试管凝集试验为主要的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虽然准确,但较麻烦,而且检出率不高,不能广泛应用。布病的血清学方法到今天已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包括最新技术的应用,都未能很好地鉴别布氏菌与其它多种细菌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根据小肠结肠耶氏菌的抗原分析、毒力质粒特征、0:3型与0:9型小肠结肠耶氏菌有共同外膜蛋白抗原但与  相似文献   

1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能引起小儿腹泻、急慢性胃肠炎、败血症和类阑尾炎等。在猪体分离耶氏菌阳性率较高。我区卫生防疫站已在人和猪体中分别检出此菌。我们为了解我县家畜猪体携带耶氏菌的情况,于1984年8月间采集标本72份,结果检出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它可以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我国北京,山西、福建等地已分离到本菌。1985年2月我市首次从腹泻病人检出耶氏菌0∶3型一株。现将病例及分离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良康  杨凡  乔莉娜  卢国艳  张海洋 《重庆医学》2023,(9):1352-1355+1362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儿童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诊断方面的价值,以期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通过mNGS诊断的1例儿童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病例,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文献,为诊断儿童PJP提供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婴儿,3月8天龄,以发热、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常规抗细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对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发现耶氏肺孢子菌感染,予足量、足疗程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后好转。结论 mNGS有助于诊断儿童耶氏肺孢子菌感染,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下称耶氏菌)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注意的肠道致病菌。人感染后,可引起胃肠炎、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及其它并发症。在自然界中,发现有许多动物肠道内携带此菌。近几年,国外一些学者从生肉、水产品、奶和奶制品及蔬菜中曾分离出耶氏菌,并有过多次暴发流行报道。因而该菌目前已被认为是世界上重要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国内自1980年以来,部分省区相继在猪体和腹泻病人粪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番茄红素在解脂耶氏酵母中的生物合成,利用两个解脂耶氏酵母整合表达质粒(单拷贝质粒pINA1269和多拷贝质粒pINA1312),将成团泛菌来源的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基因(crtE、crtB、crtI)克隆到解脂耶氏酵母营养缺陷型宿主菌Po1f中实现多基因共表达,并成功构建了异源合成番茄红素的解脂耶氏酵母工程菌株。在hp4d启动子和XPR2终止子的控制下,本实验共构建了8个能产番茄红素的解脂耶氏酵母工程菌株;同时筛选了其中5个代表性菌株(Po1f 1269IBE 1312、Po1f 1312E 1269IB、Po1f 1312B 1269IE、Po1f 1312I 1269EB、Po1f 1312IBE 1269)基于摇瓶培养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特性和产物合成情况。结果表明,工程菌Po1f 1312E 1269IB的培养可以获得最高番茄红素产量,相对于细菌干重其产量约为0.9 mg/g。  相似文献   

18.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已被证实是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在临床上常引起急性肠胃炎、假性兰尾炎、关节炎、败血症、结节性红斑、局部化脓等多种病症。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报告有本病存在。198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健康人群、不同种动物、食品和腹泻病人分离的104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中寻找致病血清型。方法 用吡嗪酰胺酶活性试验、自凝性试验、钙依赖性实验和质粒的检测试验检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0:10、0:6、0:9和0:7,13血清型菌的致病性。结果0:9血清型为致病菌,0:10、0:6和0:7,13血清型为非致病菌。结论 宁夏分布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以0:9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 蟑螂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其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与人类关系密切。国内外对它与疾病的关系曾作过许多的研究,已证实能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但蜚蠊携带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情况未见报告。为了探讨这类昆虫传播耶氏菌病的意义,为防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验室内我们用美洲大蠊作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