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加缬沙坦、氟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胺碘酮,观察12个月。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能更有效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方法:6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1年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7年2月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3)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n=23)给予胺碘酮治疗。患者自行检测是否有房颤发作及发作的频率,每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试验后10个月分别测两组左心房内径大小。结果:房颤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及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防治阵发型房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预防的效果。方法:87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缬沙坦+稳心颗粒组(A组,n=44)和胺碘酮组(B组,n=43),随访时间为2年,初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6、12、18、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A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B组,B组左心房内径大于A组。结论: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复发优于胺碘硐,并可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胺碘酮联合缬沙坦组(治疗1组)34例、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组)32例和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组)34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1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组采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18、24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治疗6、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情况。结果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L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3组患者治疗6、12、18、24个月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3组患者治疗12、18、24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减轻心肌重构,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ACEI类药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44例房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疗程均为一年,比较二组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8±1.5)mm、(36±1.8)mm,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7.2±1.4)mm、(37.1±1.2)mm.两组治疗一年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托普利或依那酱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5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单用胺碘酮),随访时间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4%(21/29),对照组总有效率48.1%(1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安全性相当。结论和单纯应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组同时服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后9、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73.2%、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33.9%(P均〈0.01);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40±2)mm较对照组的(43±2)mm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对照组发生低血压分别为1例和0例,窦性心动过缓均2例、Q-T间期延长均3例;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18个月,试验组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18个月试验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内径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7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用胺碘酮治疗。主要观察两组在1年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1年后,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P〈0.05),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ACEI制剂苯那普利(洛汀新)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率的作用。方法将有完整资料的共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胺碘酮组(1组,n=22)、胺碘酮+苯那普利组(Ⅱ组2,n=24),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9%.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33%。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而且Ⅰ组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治疗前左心房内径34.28±1.54mm;治疗后为38.48±1.68mm),大于Ⅱ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为34.68±1.56mm;治疗后为35.28±1.42mm)(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苯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在窦性心律的维持、抑制左心房的扩大方面均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安阳县直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0%和84.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4.0%和72.0%,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80.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减轻左心房内径的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贝那普利)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贝那普利。结果随访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亦有显著性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具有抑制心房电重构和解剖重构,降低房颤复发率及阻止房颤持续的作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能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阵发性房颤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于2013-12—2014-12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左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均有扩大,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够有效延缓患者左房内径扩大,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煤矿工人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应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准备房颤复律且符合人选标准的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煤矿工人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缬沙坦加胺碘酮。试验起始时间是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试验终点是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性房颤复发。结果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与42.3%)。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经(LAD)显著小于对照组[(49.3±4.8)mm与(52.3±4.5)min,P〈0.05]。结论LAD是风心病持续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在煤矿工人风心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畅  汤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540-154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随机分成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a,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Ⅰ组和Ⅱ组CRP值均下降(P〉;0.05),两组间CRP、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房颤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氯沙坦100mg/d,疗程12个月,对照组用长效硝苯吡啶25mg,每天2次,监测6个月、12个月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与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房的组织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酯预防高血压病并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观察组以坎地沙坦酯4—8mg/d,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为基础用药,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5);治疗后两组间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高血压病并房颤引起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