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十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皮质微血管绝大部分闭合或僵直,MVD和MVA显著下降,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微血管形态好转,MVD和MVA升高,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丁苯酞可改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形态,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大脑皮质突触形态结构及参数的变化,探讨葛根素(Pue)干预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Pue组和尼莫地平(NIM)阳性对照组(NIM组),sham组15只,后3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IR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Pue组和NIM组分别注射Pue 8 mg·kg~(-1)·d~(-1)和NIM 1 mg·kg~(-1)·d~(-1),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用药后3、7和14 d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后取缺血侧大脑皮质,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测量分析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等参数。结果:与IR组相比,相应时点Pue组和NI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这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观察IR组突触前后膜和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成分内突触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带密度降低;Pue组和NIM组较IR组突触密集,凹形突触增加,常见2个活性点,突触后致密物增厚,间隙清晰,患侧皮质半暗带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间隙减小(P0.05);7 d组和14 d组的突触各形态结构参数均优于3 d组(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Pue有可能通过修复突触结构,促进脑IR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BBB)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SSTF预处理组,造模前1周SSTF各组灌胃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50、100、200 mg/(kg·d),共7d。IR组和SSTF各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干湿重法和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微血管通透性,单宁酸 氯化铁媒染(TA-Fe)法显示并观测大鼠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比(MVA),Real-time 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完整性。 结果 SSTF各组与IR组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P<0.05),MVD、MVA增加(P<0.01), AQP4 mRNA表达增强(P<0.01),BBB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内皮细胞肿胀渐消退,紧密连接松解好转,基膜渐连续、清晰,胶质细胞足板胞质溶解减轻,渐接近正常;SSTF 中、高组上述表现较SSTF 低组好转的更明显(P<0.01),SSTF 中组与SSTF 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TF干预对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和神经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有效微血管再通数量,维持血脑屏障完整和功能,减轻脑水肿实现的。SSTF的有效预防剂量为100mg/(kg·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测脑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并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对皮质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密度(MVA)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脑皮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MVD和MVA;降低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皮质组织MDA含量增加,提高SOD活力.结论:SSTF预处理可改善脑皮质微血管形态结构,抵制脂质化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缓激肽对局部脑缺血区超微结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继发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大脑中动脉缺血2hr再灌注1hr末,颈内动脉灌注小剂量缓激肽(10μg/kg/min),应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来判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缓激肽灌注大鼠脑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开放,对照组大鼠紧密连接完整;与对照组相比,缓激肽灌注组缺血侧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但再灌注24hr后脑含水量并没有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缓激肽通过开放紧密连接来增加缺血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但并不会增加继发性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生成素1(rhAn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8组:(1)假手术组;(2)缺血组;(3-5)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12h/48h/7d组;(6-8)Ang-1+缺血再灌注12h/48h/7d组。用伊文思兰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blot法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PKCα和p-MLC的表达。结果 Ang-1可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可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KCα和p-MLC表达水平减少。结论 Ang-1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与降低PKCα/MLC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0h、3h、5h、12h、及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内源性免疫球蛋白G(Ig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再灌注0h、3h时,脑组织中未见IgG的表达。再灌注5h时,缺血侧大脑半球纹状体有局灶性的IgG表达。再灌注12h时,缺血侧纹状体及新皮层可见有广泛的IgG的表达。再灌注24h时,表达更加明显。结论:缺血1h再灌注3~5h时,BBB开始受损开放,通透性增加。纹状体的BBB较新皮层更易受损。再灌注12h、24h,外渗的血清蛋白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Occludin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去势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预处理组,选取缺血再灌后4 h,24 h,3 d3个时间点作为观察点,对各个时间点脑水肿情况、Occludin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进行考察分析,并选取24 h和3 d作BBB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脑水肿改变情况采用脑含水量百分数测定;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采用伊文思蓝(EB)比色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4 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均增加(P0.05),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持续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24 h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电镜观察雌激素预处理组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BBB TJ开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及毛细血管管周水肿较轻,以3 d组显著。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发现模型组4 h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 h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弱,有明显差异(P0.01),雌激素组4 h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24 h及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动物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可见紧密连接发生断裂,内皮细胞内小泡数量增加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可能是大鼠局脑缺血时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occludin在调节紧密连接通透性变化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雌激素上调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是其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敏感的荧光方法,定量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采用伊文思蓝(EB)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观察了再灌注2 h、3 h、9 h、24 h和48 h时BBB的通透性。结果:再灌注3 h时,缺血侧纹状体EB的含量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再灌注9 h时,缺血侧新皮层EB的含量开始增加(P<0.01)。而再灌注2 h时纹状体EB的含量和再灌注2 h、3 h时新皮层EB的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别无显著(P>0.05)。结论:脑缺血2 h再灌注2-3 h时,纹状体的BBB通透性开始增加。再灌注9 h时,新皮层的BBB通透性增加。纹状体BBB较新皮层更易受损。EB荧光的方法可精确定量地反映BBB通透性,是研究BBB通透性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中、低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缺血2h再灌注24、48h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1),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显著(P〈0.01)。结论人工麝香能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麝香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脑组织血脑屏障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