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后术腔修正性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术腔修正性清理的必要性、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因经济差、工作忙等原因未定期随访,致症状加重被动复诊而行鼻内镜下术腔修正性清理,其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修正性清理后随访一年以上,其中治愈43例(66.1%),好转12例(18.5%),无效10例(15.4%)。结论鼻内镜手术后术腔修正性清理可矫正术后因未主动随访所致术腔的再生病变,提高治愈率,是避免再次手术的有效措施。修正性清理有其适应证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愈19例,好转27例。术中无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46例病人均有鼻腔粘连发生,经多次换药均痊愈:粘连部位:术腔粘连1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4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1例。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放射治疗后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手术后按时换药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住入院的105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病人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时纠正影响鼻窦炎的某些相关因素,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炎等。结果本组105例中,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鼻塞、脓涕、头疼等症状消失者71例(67.6%),鼻部症状明显减轻或改善者25例(23.8%),无效者6例(5.7%),加重3例(2.9%),总有效率为91.4%。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同时,也要同时处理影响手术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3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治愈12例(40%),好转14例(46.7%),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窦口狭窄和闭锁。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术者应十分熟悉儿童鼻窦的解剖特点,手术以纠正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恢复其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为目的,术后加强随访复查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2月~2005年5月实施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资料进行分析。140例中Ⅰ型68例(48.6%),Ⅱ型60例(42.9%),Ⅲ型12例(8.6%)。所有病人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同时对术腔及中鼻甲、钩突异常等进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1.2%,Ⅱ型治愈率为78.3%,Ⅲ型治愈率为50.0%。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术后术腔清理频率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术腔清理频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67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在术后第1、4、8周行术腔清理;对照组术后每周1次术腔清理。结果术后第4、8周视觉模拟评分和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两组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术后术腔清理的频率与术后疗效不呈正相关。适当延长术后术腔清理时间,降低干预频率,不会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鼻息肉本身具有易复发的特性,使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成为困扰鼻科临床医师的难题.Kenndey等(1985)报道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可达80%,其复发率仍达20%.而许多基层医院因限于条件还未装备鼻内镜,因此还有大量的基层医院仍在以传统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这些患者或因手术时限于条件为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手术不彻底,或因患者不能按时随访清理而导致复发,复发率远远高于20%.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开始采用鼻内镜修正术治疗传统手术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7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0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患者在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总有效率90%。结论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修正性手术有效率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选择病例、必要的抗生素耐药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操作的关键要点及术后术腔的适度清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处理颅眶肿瘤(COTs)的疗效。方法对56例颅眶肿瘤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技术,应用微创方法及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颅前凹49例,颅中凹7例,均累及眶腔的眶上嵴、眶顶或侧壁。其中38例(67.9%)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3例(94.6%)出现视器症状。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结果44例肿瘤(78.6%)获手术全切除,12例(21.4%)为次全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死亡。对47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3.6年),38例(80.9%)恢复满意,余9例(19.1%)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COTs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在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下,以微创技术处理本病,可明显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2 0 1例 (35 3侧 ) ,术后系统换药 ,结合局部用药及鼻窦冲洗。结果 :随访 1~ 2年 ,其中治愈 134例 (6 7.7% ) ,好转41例 (2 0 .4% ) ,无效 2 6例 (12 .9% )。结论 :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 ,术后系统换药 ,局部用药及冲洗 ,是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早期痊愈34例(91.9%),部分缓解2例(5.4%),无效1例(2.7%)。无手术死亡,随访3~37个月,复发2例(5.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大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遗漏三叉神经感觉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2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结果22例均有耳流脓史,20例(90.9%)有主观听力下降,17例(77.3%)有眩晕史,13例(59.1%)瘘管试验阳性,12例(54.6%)行颞骨CT扫描时发现瘘管。结论迷路瘘管术前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最可靠的方法是手术探察,对于半规管瘘管无论大小均可Ⅰ期清除胆脂瘤基质。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5例行手术广泛切除,1例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肿瘤和部分鼻腔外侧壁;14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结果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和血管肉瘤各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12例随访完整,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8年。4例在治疗后2年内、5例在治疗后第2~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超过5年存活期。结论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可确诊,手术加放疗和化疗为基本的治疗模式,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76例肥胖性OSAHS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体重指数(bodylllaSSindex,BMI)、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sleepscore,ESS)评分和主观症状确诊。76例中43例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A组),25例行鼻部手术加持续正压通气治疗(B组),8例行气管切开联合鼻部手术加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C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有效率81.4%,B组有效率88%,C组有效率87.5%。结论对于肥胖性OSAHS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阻塞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鼻腔结构不良综合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鼻腔结构不良的基本概念。探讨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通过对2000~2002年55例鼻腔结构不良的病例分析,介绍各种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55例鼻腔结构不良中,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骨性肥大或内移3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骨下垂、下鼻甲内移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前庭狭窄6例,筛骨垂直板及筛泡过度气化5例,均经鼻窦内镜行鼻腔成形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疗效满意。结论鼻腔结构不良应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只有通过鼻内镜行鼻腔成形手术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132例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方法鼻小柱切开是采用(左)鼻内中隔切口为基础,鼻小柱切开,增加侧斜切口或两侧鼻前庭小柱切开上翻法,后经鼻中隔-蝶窦,打开蝶窦,开窗近圆形直径1~1.5 cm,中线处凿开鞍底,探查并切除鞍内肿瘤。结果132例中行包膜内全切除42例(31.8%),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者118例(89.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鼻腔渗血、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功能低下等,经对症治疗而好转。结论对于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绝大多数病人因蝶窦气化条件良好,同时垂体瘤大多质地为稀软性,便于吸除而可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而此切口具有径路短、出血少、不需要填塞纱条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