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0例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原发性肝脏癌肿一期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基本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原发性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也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部分肝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脾功能亢进约占50%~90%,而肝硬化又是导致脾功能亢进的重要原因。笔者所在医院自1996-03~2006-10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针对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通常采用脾切除和断流或分流手术来治疗,内科只能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或套扎治疗。而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后依然有再出血现象,此方面报道少见。本文重点探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再出血的发生及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肝癌的综合治疗不仅要求去除病灶,而且要解决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右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且肝功能不良患者,无法同时行剖腹肝癌切除加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腹  相似文献   

5.
自体脾移植是脾切除术后保留脾脏功能、预防严重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院于1985年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自体脾移植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37岁。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85年9月行脾切除术。切除脾脏脾血回输后即用取皮刀片取7×7×0.3cm脾片一块,剪除周边包膜,浸泡于盐水中,在大网膜上以纱布擦拭一粗糙面,脾片缝合于大网膜袋中,周边以银夹固定作标志,分离  相似文献   

6.
<正>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消除脾功能亢进和控制出血是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的主要目的。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05~2008-05由各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SE)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综合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例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应用PASE的原发性地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串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PASE术后24h、48h、72h、1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前明显升高(P < 0.05 和 P < 0.01).结论 PA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控制脾功能完亢进,减少术前及中用血,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2年经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11例,切除肝癌病灶同时行脾切除,或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一期进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Ⅰ型HCV感染)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未作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行脾切除术或部分脾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改善2个月后,给予Peg-IFNα-2a 135μg或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疗程48周。治疗期间,第1、2、4、6、8、12周随访,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缓解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4.51%。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减少了肝衰竭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脾亢和原发性脾亢。方法 2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巨脾患者,分别经股动脉穿刺引入COBRA导管或肝导管超选择至脾脏中、下部分进行动脉造影,采用1mm左右的明胶海绵碎块+庆大霉素+造影荆进行栓塞。结果 最先发生反应的是白细胞升高,其次是血小板升高,脾脏体积逐渐缩小及肝功能改善。结论 PSE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又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能力,具有适应证广、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对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采用了脾次全切除残脾带蒂大网膜包裹。近期结果表明,这一手术方法能改善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压力。残脾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脾功能亢进造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致感染、出血.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SE既可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其一定脾脏免疫功能.我院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创伤小,手术操作相对外科切除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脾切除的替代治疗,又称内科性脾切除。PSE所用栓塞剂多应用明胶海绵,将导管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分支进行栓塞,多因脾功能亢进后脾动脉走形迂曲,需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套入微导管进行超选择,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脾机能亢进,目前门奇静脉断流 脾脏切除仍是肝硬化晚期患者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肝硬化患者巨脾常伴发脾周围炎,以及病人对失血和循环的波动耐受性差,对长手术时间和麻醉耐受有限,因此选择安全、快速、损伤小的切除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67例肝硬化脾机能亢进患者行原位脾切除并与同期以托出方法行脾切除的84例进行比较,评价原位脾切除方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脾动脉介入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2月治疗门脉高压症共1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或左)股动脉后明胶海绵剪成2×2cm大小的碎块和7#丝线剪成2×2cm长的线段少量,与造影剂混合后缓慢注入,并观察栓塞范围和患者反应,栓塞范围宜控制在1/2~2/3;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2个月复查.对照组为脾切除断流或脾切除加门-体静脉分流术.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0.9%;对照组治愈3例,无效2例,治愈率6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可作为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83-2984
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是用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方法[1-3].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但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的患者术后较多见,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1.8%,国内报道为8.5%~11.8%[4].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腹痛、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故易误诊[5-6].因此现就近两年来所收治的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有50%~90%合并肝硬化,有脾功能亢进(脾亢)。本文通过对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结果作一报道,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自2000年8月以来我科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7例,7例患者都有乙型肝炎病史15~20年。CT诊断:“原发性肝癌、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有脾脏肿大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一系、两系减少或三系均有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脾切除或部分栓塞后可恢复的一组综合征。我们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经随访1~3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姜永能  赵卫等 《云南医药》2001,22(5):380-381
原发性肝癌 70 %~ 90 %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由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常影响化疗药物的应用 ,本文对 1992年以来 2 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加脾栓塞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 8例CT、数字减影及甲胎蛋白或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6例。年龄 35~ 68岁 ,平均 5 1岁。肝癌巨块型 19例 (其中 2例并脾转移 ) ,结节型 7例 ,弥漫浸润型 2例。临床Child分级A级 2 2例 ,B级 5例 ,C级 1例。肝癌TNM分期 :Ⅰ期 3例、Ⅱ期 17例、Ⅲ期 8…  相似文献   

20.
金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5-106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对4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3d、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