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行LC术患者40例,根据术中CO2气腹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低气腹压组(LP组,n=20)腹内压(IAP)维持在1.3 kPa水平;标准气腹压组(SP组,n=20)IAP维持在1.6 kPa水平。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4、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P组和SP组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在术后1、24 h明显升高(P〈0.01),其中SP组升高更明显(P〈0.01)。2组在术后72 h血清ALT、AST、Tbil、DBil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糖尿病患者LC术中建立CO2气腹是可行的,但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且与CO2气腹压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CO2气腹对老年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73岁ASAⅠ或Ⅱ级择期行LC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6例:L组采用低气腹压力9±1 mmHg;S组采用标准气腹压力15±1mmHg;分别于术前24 h(T1)及术后2 h(T2)、24 h(T3)、72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肝功能,检测记录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组术后2 h、24 h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均较术前升高(P0.05);S组术后2 h、24 h的ALT、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与L组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各指标均于72 h趋于术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在LC中CO2气腹可引起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采取低气腹压有利于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O2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方法: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压均控制在10-12mmHg;按手术充气时间长短分为两组:<60min组62例;≥60min组38例。对患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d的PT、APTT、Fib、plt、BUN、Cr血气分析、肺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2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60min组患,术后即刻及术后2d的PT、APTT、plt、BUN、Cr、血气分析、肺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等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Fib在手术时间≥60min组,术后2d与术前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与手术时间<60min组术后2d比较,差异极显(P<0.01)。手术时气道峰压明显升高、肺顺应性降低,但术后即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手术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CO2气腹压控制在10-12mmHg(1.3-1.6kPa),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术后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为比较理想的气腹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一组行腹腔镜手术,另一组行开腹手术。在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ALT及AST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ALT及AST在术后第1天均有升高,手术组与腹腔镜组有显著差异妒〈0.05)。LC组在术后3~5d血清中ALIT、AST呈下降趋势,在第5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而开腹组在术后3~5d血清中ALT、AST呈持续升高,在第5天开始下降。结论LC手术及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人体肝功能均有影响,LC影响小,恢复快,呈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需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无气腹组34例(N1组)和有气腹手术组34例(N2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8例患者术前、术后24h及48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1组和N2两组间术后24hPT、APTT、FBG、D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术比较,悬吊式腹腔镜未明显增加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同气腹压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于全身麻醉下为10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压分两组,A组(低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8~9 mmHg,B组(常规气腹压组,50例)气腹压13~14 mmHg,分别记录术后8 h、24 h、48 h肩背部疼痛的人数,并让患者术后8 h、24 h、48 h用疼痛分级(VAS评分法)评分。结果术后A组不同时间段出现肩痛的人数比率明显低于B组,在术后8 h、24 h、48 h,A组患者肩痛的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人数明显较常规气腹压少,且术中低气腹压出现肩痛的程度明显较常规气腹压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腹前预处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建立CO2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预处理:5 min充气和5 min放气,反复两次.检测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d1、d3 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d1,ALT、AST、TNF-α、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d3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结束时、术后d1预处理组ALT、AST、TNF-α、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受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因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进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高气腹压力组和低气腹压力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下行LC。L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8±1)cmH2O,H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3±1)cmH2O,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前、气腹建立后、气腹后头高位、气腹术毕恢复平卧位、术毕腹腔放气后5 min及术毕2 h的血压(BP)、呼吸(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IOP。结果与气腹前比,气腹后两组病人的PETCO2及IOP均增高,IO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高气腹压力高于低气腹压力(P〈0.05)。结论全麻下LC术时采用高气腹压力有可能增高眼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气腹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大鼠肝功能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不同压力、持续时间不同的CO2气膜,于术前、术后检测肝功能,应用TUNEL法动态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LT、AST越高,除低气压组外其余各组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5);HE染色观察显示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损害越重;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细胞凋亡指数(AI)越高;凋亡指数(AI)与肝功能AST和ALT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83、0.892、0.894、0.896、0.901和0.884、0.886、0.889、0.884、0.891,P<0.01)。结论:CO2气腹引起肝缺血再灌注促肝实质细胞凋亡可能是气腹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2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3 mm Hg)、气腹时间在1 h以内;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在1 h以上;Ⅲ组为高气腹压(15~17 mm Hg)、气腹时间在1 h以内;Ⅳ组为高气腹压、气腹时间在1 h以上。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气腹压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能够快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侧卧位术式术中压疮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9例手术患者,均行侧卧位手术体位,观察是否发生术中压疮并记录手术时间.结果 89例手术进行顺利,手术时间1~8 h;其中手术时间>4h为42例,出现术中压疮15例,阳性率35.7%,手术时间<4h为47例,出现术中压疮6例,阳性率12.8%;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特别是手术时间>4h的侧卧位术式患者,应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发生术中压疮.  相似文献   

12.
13.
P Fischer 《Nursing mirror》1983,157(2):suppl iv-supplvii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和实施.标准作业程序规范了手术交接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步骤,使交接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了手术患者交接的安全性和效率,实现了手术患者交接的过程质控.在实施期间无手术交接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从94.99%提高到97.61%.  相似文献   

15.
手术导航近年来是微创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已有产品及相关应用, 国内仍处于研发阶段。文章简要介绍了手术导航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应用。针对股骨干骨折手术中交锁髓内钉定位的难点, 论述了应用骨折手术导航系统的必要性; 并针对股骨干骨折手术导航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和相关研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对所研制的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和总结分析,结果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规范手术与非规范手术在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散发性MTC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非规范化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降钙素、癌胚抗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7.14%,χ2=0.113,P>0.05)。对照组术后5年生化治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69.05%vs 97.78%,χ2=13.280,P<0.01),5年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30.95%vs 2.22%,χ2=13.280,P<0.01)。结论规范化手术治疗散发性MTC患者,可改善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水平,提升5年生化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G Rushton 《Nursing times》1972,68(2):37-38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