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在中医康复科的应用实践。方法:将2019年医院康复科未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前,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将2020年医院康复科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后,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观察开展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前后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护士人员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用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在提升康复科规范化培训水平中的作用显著,能够帮助康复科护士人员对中医康复护理知识、中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提高护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医联体模式下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体系的建立方法与培训成效。方法:以2017年7月~2020年6月医院的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起以医联体构架为基础,围绕三级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建立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体系,并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2017年7月~2018年12月)和培训后(2019年1月~2020年6月)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护士在培训前后对自身中医护理技术的自评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护理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在岗位胜任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的自评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构建医联体模式下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效果,确保了基层护士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改善了护士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急救能力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效果。方法:为提升儿科护士急救能力,医院儿科2019年5~10月期间,对护理人员展开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管理,抽取期间在职护士15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前(2018年6~12月)和规范化培训管理后,儿科护士急救能力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考核结果及护士对不同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儿科护士急救能力各项考核评分结果均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儿科护士对临床培训管理工作质量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管理能显著提升儿科护士急救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维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康复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康复科从2022年8月开始在临床试用多维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将2021年10月—2022年4月的18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8月—2023年2月的18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教学成果、护士个人能力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护理教学成果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个人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康复科临床实施多维度互动式教学管理模式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带教效果,在提升临床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个人能力方面作用明显,护士相互学习、积极互动,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在康复科的应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在康复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干预措施,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随机选择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应用到医院康复科就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本身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改善就诊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士自然灾害护理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线任职的手术室护士60名,采用系统性多元化培训模式对其进行教育,比较护士培训前后理论及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护理水平及灾害核心护理能力。结果:培训后,60名手术室护士的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突发应变、思维分析、团结协作、提升理论水平及学习兴趣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灾害护理基本知识、灾害过程护理、脆弱人群护理、灾害护理管理、灾害护理专业发展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自然灾害护理培训过程中,采用系统性多元化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和操作技能,提升团结协作及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组学习模式联合翻转课堂在医院低年资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2—10月医院在职且参加临床护理带教的低年资护士7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名。对照组低年资护士接受传统带教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联合翻转课堂管理。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低年资护士的教学知识掌握度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年资护士个人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年资护士对教学过程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学习模式联合翻转课堂应用于医院低年资护士带教中效果显著,能提高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掌握度、个人能力和中医综合护理能力,保障临床诊疗质量的同时减少护理操作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层移动学习模式对护士中医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为提升临床护理水平和护士中医综合能力,医院从2022年开始在临床各病区开展分层移动学习模式管理,从2022年6月—2023年4月新学习模式管理下临床在职护士中随机选取30名,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2021年6月—2022年4月常规学习模式管理下临床在职护士中随机选取30名,作为管理前研究对象。分层移动学习模式管理前后,分别考核管理前后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掌握度情况,评估护士中医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调查所有参与研究护士对医院学习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数据差异,探讨分层移动学习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结果:管理后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掌握度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评估护士中医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分层移动学习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提升临床整体教学质量和提高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有良好效果,也是提高护士中医综合能力和护理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护士学习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型标准化患者在心内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医院心内科未实施基于中医型标准化患者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将此阶段实施常规培训,从中抽取参与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心内科护士15名,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20年医院心内科实施基于中医型标准化患者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将此阶段实施中医型标准化患者培训,从中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心内科护士15名,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前后的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考核评分、中医护理综合能力评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考核评分、中医护理综合能力评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基于中医型标准化患者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用于心内科,在提升心内科护士规范化护理培训教学水平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段式中医护理培训对康复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康复科护士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均接受统一护理培训,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康复科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名。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模式培训。观察组护士实施分段式中医护理培训。比较不同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康复科护理理论成绩、独立值班所需时间、应急能力、与医生配合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形成情况(开放性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评判性思维信心、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与培训前后心理状态与工作适应情况,同时分析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护士的康复科护理理论成绩、独立值班所需时间、应急能力、与医生配合的能力等培训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护士的开放性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评判性思维信心、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等评判性思维能力形成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培训后的护士心理障碍状态、工作适应障碍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护士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等护理管理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分能级管理模式在中医护理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2019年7~12月选取38名医院神经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开始采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分能级管理模式开展对科室护士的中医护理培训。将2019年7~9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10~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各能级护士的培训参与率、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结果:实施后各能级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分能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士中医护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及中医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康复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60名神经康复科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核心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核心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支持监督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素质和康复护理管理能力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用于康复科护士培训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重症患者康复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对医院康复科实施康复护理专科治疗敏感指标,并对检测的数据实施监测,分析应用前后康复科护理管理质量重点指标、不良事件、敏感指标的重要性及护理满意度,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结果:应用后高危药物使用及安全管理合格率、患者高危风险评估和处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护士专科技能合格率及分级护理落实率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对护理专业技能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康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自2021年7月起对轮转护士采用新型教学模式,2021年3—6月为实施前,2021年7—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名轮转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培训护士的专业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考核、护理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培训护士的教学效果,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培训护士的心理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叙事护理能够提高轮转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急诊科工作的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A结合中医特色理论在提高骨科护理质量中的成效。方法:医院自2019年6月起调整骨科护理管理方案,实行PDA结合中医特色理论的护理管理,将2019年1~5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6~10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中医护理能力情况。结果:骨科的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骨科护士在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指导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PDA进行骨科护理工作流程梳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护士的工作负担,推动中医护理项目的开展,提升护士对执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依从性,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药护理特色的中医药技术培训方法及其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2~7月作为培训前;将2019年8月~2020年1月作为培训后,以31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于中医药护理特色的中医药技术培训,从培训前后时间段各随机抽取500例患者,对其中医药护理特色服务满意率予以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综合培训效果。结果:与培训前相比,护理人员培训后中医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个人素养、个人成就特征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基于中医药护理特色的中医药技术培训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从而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凸显中医药护理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对互助式培训在强化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医院护理中心进行临床实习和规培轮科护士共24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式,观察组采用结对互助式培训方式,培训结束后采用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培训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实景案例分析的平均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对互助式培训对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效果极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对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药文化视阈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40名中医护理人员,均接受中医药文化视阈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训,培训为期1年,培训前(2018年)和培训后(2019年)分别随机抽取100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不同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的中医专业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辩证施护思维、护理查房、医书传承、医道传承等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的服务满意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的职业价值观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通过构建中医药文化视阈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实施,能够促进中医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以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促使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注重肾内科低年资护士核心护理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护理培训管理质量。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8月~2019年7月之间接受培训的肾内科低年资护士34名,按照时期不同进行分组,2017年8月~2018年7月之间的17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管理方案,2018年8月~2019年7月之间的17名护士设为观察组,调整培训管理模式,注重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培养,比较两组护士的培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护士对培训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基础理论、护理技能、专科操作、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岗位适应性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培训进度、培训范围、培训项目、培训效果上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肾内科低年资护士核心护理能力的培养管理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改善了护士对培训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肿瘤科护理人员危急重症培训体系的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8月,研究对象为24名肿瘤科护士,自2019年5月起构建肿瘤科危急重症培训体系,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专业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及评估判断能力,共50学时。比较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护士的行为态度和岗位能力评分。结果:实施后肿瘤科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各项行为态度和岗位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肿瘤科护理人员危急重症培训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专业能力,改善护士的行为态度和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