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2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随机分为无麻醉组(51例)和氯胺酮静脉全麻组(51例),分别行支气管镜检术和异物取出术,监测两组患儿术中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的变化,对无麻醉和氯胺酮静脉全麻的手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无麻醉组2例术中出现窒息暂停手术,给予氯胺酮静脉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氯胺酮静脉全麻组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均未见并发症。术中监测指标显示氯胺酮静脉全麻组较无麻组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学龄期儿童的方法已成为各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外科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本文就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全麻2种麻醉方法用于学龄期儿童下腹部手术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麻醉镇痛完善,在小儿外科应用较为普遍,但单纯使用氯胺酮对循环干扰大,术后苏醒时间较长,且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舌后坠及躁动等不良反应。为此,本文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作比较,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总结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分析本院69例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患儿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和交接程序.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包括:意识不清、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躁动、坠床、管道滑落等.本组患儿给予针对性安全转运措施,患儿均安全转运.认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呼吸、心率的改变或因为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在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确对患儿转运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对确保患儿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优点是起效快、苏醒快,但因副作用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限[1].而对于大批急诊手术,由于情况紧急,且需提高手术救治效率,根据伤情采用不插管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则较为合理."5·12"特大地震发生后7天内,我院医疗队对74例地震伤员采用不插管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手术中加强护理,保障了手术安全,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吗啡、氯胺酮联合与吗啡单独使用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的腹部手术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使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并分别加氯胺酮静脉输注 (氯胺酮组 )和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 )。观察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吗啡消耗量和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全凭静脉全麻是乳房肿块切除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单独应用异丙酚结合少量氯胺酮行静脉全麻,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较高,一方面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另一方面大量的异丙酚呼吸抑制明显。现在的观点认为全凭静脉全麻必须在镇痛药和镇静药间寻求一个平衡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近来对47例小儿手术静脉全麻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尿道下裂患儿,依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观察组接受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T1、T2、T3时两组MAP、HR均低于T0时,而观察组T1、T2、T3时MAP、HR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用于尿道下裂患儿,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尼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在静脉全麻下接受胃镜检查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3.0 μg/ml)和舒芬尼(负荷剂量0.15 μg/kg,维持剂量0.15 μg/kg/h);氯胺酮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随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3.0 μg/ml)和舒芬尼(负荷剂量0.1 μg/kg,维持剂量0.1 μg/kg/h).患者意识消失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胃镜检查操作.操作完成时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开始麻醉后1 min、置入胃镜时、放入胃镜后10 min及患者苏醒时的收缩压(SBP)和心率(HR);记录在麻醉过程中需要特殊呼吸管理(SRM)、操作过程中出现身体扭动(BM)以及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患者数;记录麻醉苏醒时间(RT).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SBP、HR以及在BM、RT及NV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分别有8例和1例患者在置入胃镜前有一过性呼吸抑制,需要SRM(P<0.01).结论 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尼与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臂丛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肢、肩或锁骨手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 (实验组 ) :先行术侧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确切后 ,再以异丙酚、氯胺酮合剂 (异氯合剂 )复合静脉全麻 ,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全麻药 ;单纯静脉全麻组 (对照组 ) :不行臂丛神经阻滞 ,直接以异氯合剂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 ,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 ,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结果 :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全麻组 (P <0 0 1)。两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臂丛复合异氯合剂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 ,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 ,是一种可行性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510140)欧阳双力氯胺酮是已用于临床多年的静脉麻醉药。本文观察了氯胺酮与小剂量安定复合并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麻在产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例(ASAⅠ~Ⅱ级),年龄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佳苏仑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静脉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佳苏仑催醒组和自然苏醒组,每组50例。按用药种类不同,每组分为单纯氯胺酮麻醉、氯胺酮 咪唑安定麻醉和氯胺酮 异丙酚麻醉。佳苏仑催醒组术毕给佳苏仑1.5 mg/kg静脉注射,10 min不苏醒者再给佳苏仑1 mg/kg静脉注射。自然苏醒组术毕待其自然苏醒。结果:佳苏仑对氯胺酮 异丙酚麻醉催醒效果良好,对单纯氯胺酮麻醉催醒效果也较好。氯胺酮 咪唑安定麻醉给予佳苏仑催醒后10 min内苏醒率为38.9%,但第2次给药后苏醒率可达83.3%,其催醒效果仍较满意。自然苏醒组苏醒时间则明显延长,最长苏醒时间可达120 min。两组苏醒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佳苏仑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其催醒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氯胺酮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临床研究围术期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手术切口痛的影响,评价全身静注和硬膜外腔滴注两种用药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在硬膜外加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随机分为5组。手术结束时停止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后72h内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后24、48和72h切口机械刺激痛,随访1年了解切口残留痛情况。结果 第3组患切口疼痛敏感区和VAS评分明显少了其他组,随访1年内第3组切口残留痛均低于其他组。结论 麻醉期间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可降低切口疼痛的敏感性,用于术后镇痛是一种良好的术式,而且氯胺酮全身静脉用药较硬膜外腔给药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氯胺酮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临床研究围术期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手术后切口痛的影响,评价全身静注和硬膜外腔滴注两种用药方式的镇痛效果。方法100例在硬膜外加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手术结束时停止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后72h内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后24、48和72h切口机械刺激痛,随防1年了解患者切口残留痛情况。结果第3组患者切口疼痛敏感区和VAS评分明显少于其他组,随访1年内第3组切口残留痛均低于其他组。结论麻醉期间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可降低切口疼痛的敏感性,用于术后镇痛是一种良好的方式,而且氯胺酮全身静脉用药较硬膜外腔给药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60例,观察镇痛效果,出血量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丙泊酚全麻下行人工流产者苏醒完全,无手术记忆,镇痛效果100%,术中出血量无明显改变,无1例出现人流综合症,提出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ASAI-Ⅱ级,年龄2~5岁的择期行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七氟醚吸入下开放静脉,置入喉罩后行骶丛阻滞。 B组先开放静脉,给氯胺酮1.5~2mg/kg iv后行骶丛阻滞,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七氟醚喉带吸入组(A)组与氯胺酮静脉全麻组(B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静脉全麻组有17例SPO2下降、5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例发生呛咳,在七氟醚喉罩吸入组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七氟醚喉罩吸入复合骶麻的方法可安全用于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手术的。  相似文献   

18.
于军  白转运 《临床医学》1996,16(2):22-23
硬膜外阻滞是一种不完全的麻醉术,有时因效果不佳或阻滞失败,必须改行其它麻醉。本文回顾分析了拟行中下胸段硬膜外阻滞时,需加用氯胺酮静脉全麻或改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原因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1年7月至1987年3月共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5例。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葵花子等,均在全麻下进行,术前常规给予颠茄类药,辅以杜冷丁、安定。1岁以下免用杜冷丁。麻醉用药:该组病例中23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两例单纯氯胺酮麻醉。23例复合麻醉中γ—OH(γ—羟基丁酸钠)+硫喷妥钠+氯胺酮11例;γ—OH+硫喷妥钠8例;γ—OH+氯胺酮4例。25例全麻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发生严重喉痉挛并支气管痉挛2例,经抢救1例呼吸好转,1例因病情重,严重缺氧致心跳停止而死亡,以上两例均采用氯胺酮分离麻醉。体会: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宜在较深的全麻下施术,在保持自主呼吸下对咳嗽反射尽量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李艳  鲁振华 《临床医学》2008,28(12):91-92
氯胺酮是唯一具即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全麻药[1],其在很小剂量既产生镇痛作用,以往多作为静脉麻醉或复合麻醉在手术中使用。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很少报道,我院自2005年以来将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的术后自控镇痛,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旨在找出氯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