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早期进行Pemberton截骨术(Pemberton’s pericapsular osteotomy,PPO)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选取18名4岁前已行PPO的单侧DDH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8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压强时间积分(PTI)和站立相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患者健肢相比,患肢在第2~5趾区PTI较高,在足跟内侧区PTI较低。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第4、5跖骨区CA%较大,而第1、2跖骨区CA%较健肢小。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前足离地期CT%增大,足跟着地期CT%减少,且总的触地时间更短。结论 DDH患者在早期进行PPO后足底压力存在残余异常,临床中还需要长时间的强化康复治疗来矫正患者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背景:应用现代步态分析技术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报道较少,尚未建立骨性关节炎患者特征性的足底压力数据库。 目的:比较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青年人步态特征的差异。 方法:运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0例年龄44~70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0名正常青年人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步角、足底各分区压力峰值。 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各区域受力时间百分比均高于正常青年组,两组足跟内外侧值差异尤为显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低于正常青年组,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高于正常青年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侧部区域压力峰值均较正常青年组降低。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指标具有特征性,足跟部触地时间百分比、足跟触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及前足离地阶段时间百分比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跟部位外侧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都较正常年轻人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有、无跌倒史老年人进行步态运动学和动力学同步测量,对比步态生物力学特征,为老年人跌倒预防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方法 在居民社区及老年公寓招募 284 名 60 岁以上老年人作为测试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既往 12 个月跌倒史分为跌倒组(有跌倒史)和非跌倒组(无跌倒史)。 采用三维录像解析和动态足底压力测量获取受试者自然行走步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测试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组间各因素差异性对照分析。 结果 跌倒组老年人自然行走步态过程中左足第 1 跖骨峰值力、双足足跟外侧冲量、右足大拇趾冲量等动力学参数与非跌倒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跌倒组老年人自然行走步态过程中右足第 2 跖骨受力面积、左足缓冲期接触时间、右足前脚掌触地时间、右足横向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轨迹、左足触地髋角、双足峰值压力点重心位移等运动学参数与非跌倒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与无跌倒史老年人相比,有跌倒史老年人行走过程中第 2 跖骨受力面积减小,足底触地时间延长,过渡期支撑稳定性下降,COP 横向位移增大,行进方向 COM 位移减小,意味着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足侧向摆动增大,步行推进力减小,可导致姿势控制策略发生代偿性改变,潜在跌倒风险增大。 在临床评估中,应重点关注有跌倒史老年人群步态足底压力及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儿童时期,不同形式、质量的书包负重可能会引起步态变形。 目的:检测儿童书包负重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24名健康学龄儿童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受试者分别以自然状态、单肩背书包、双肩背书包步行经过Footscan测力平板,观察步态、支撑期时相、压强及足轴角。 结果与结论:与自然行走时比较,双肩负重行走时,受试者整足着地阶段百分比增高,左、右足的足轴角增大,足部足跟、第2跖骨、第1跖骨处的压强值增大(P < 0.05);单肩负重行走时,步态上表现出双足支撑期各阶段的不平衡,负重侧足跟、第2跖骨、第3跖骨处的压强值急剧增大,同时负重侧足轴角显著大于自然及双肩负重行走时(P < 0.05)。说明书包负重增加了儿童行走的不稳定性,单肩负重儿童双足支撑期时相及压力均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足的部分解剖区域支撑着人体大部分质量,并调节着人体的平衡,测量这些区域的压强峰值及分布即可获取足、下肢乃至全身的生理、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大量信息。 目的:观察健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然行走时左右足峰力值、负荷冲量等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16~19岁适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受试者足底应力-时间曲线呈明显的双峰型,足底10个分析区域峰力均值在足跟外侧最大(P < 0.01),右足习惯者第1 趾、第1,2 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平均峰力值右足大于左足(P < 0.05),而第5跖骨、足弓2个区域平均峰力值左足大于右足(P < 0.05)。受试者行走时整足接触阶段、离地阶段负荷中心在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足部最大负荷部位在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男女左右足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结果证实,健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左右足动态与静态足底压力分布规律存在一致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背景:外八字的脚外翻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 目的:更进一步认识“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 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部分20~25岁的青年男性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双足步态均正常的青年男性39人为正常步态组,筛选出双足步态均为外八字的青年男性39人为异常步态组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异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峰力值明显高于正常步态组(P < 0.01),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骨峰力值明显低于正常步态组(P < 0.05)。正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1跖骨、第5跖骨两区域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异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2,4跖骨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P < 0.05)。异常步态组与正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两区域冲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右足足底足跟内侧区域冲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外八字”行走会导致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斜向向前,行走方向上的蹬地力较小;行走过程中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而是有一定的夹角,因此足弓不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冲量的增大也就增加损伤的概率。所以“外八字”步态者应当注意足底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增加足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值,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鞋垫参数变化对足跟痛患足生物力学机制的影响。方法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足跟痛患者足部、小腿骨骼、腓肠肌及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鞋垫形状、厚度及硬度仿真计算足底压力分布及应力峰值。结果有限元模型足底压力分布与压力测量板的足底压力分布部位大体一致,数值非常接近。与裸足站立相比,穿着平板式、半接触式和全接触式鞋垫时足跟区压力峰值分别下降20.5%、59.2%和38.4%,跖骨头区压力峰值分别下降9.9%、18.1%和46.7%。足跟痛患者足底表面足跟区和跖骨头区域压力峰值均随鞋垫常规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并随硬度的减小而减小。结论鞋垫参数的改变对足底压力产生显著的变化。有限元分析有助于足跟痛病因病理的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繁忙的工作和快速行走的严格要求势必造成护士足部压力增高,甚至引起足部疾病。 目的:分析护士平地自然行走下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73名护士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护士步态分析中足底压强、冲量、支撑时间数据分析一致:在自然步态下,护士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3跖骨区;足部最大冲量部位在前足;支撑期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前足离地阶段;加上护士步速较快,足底压力相应增高,前足压力也随其增大。提示护士前足压力较高,易疲劳而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护士要科学的选择护士鞋或鞋垫,调整足底压力分布和足底冲量,加强对前足、特别是前足第2~3跖骨区的保护,尽可能避免足部疲劳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接受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MOWHTO)治疗后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 选取31例行单侧MOWHTO治疗后的内侧单间室KOA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35例同年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Pedomedic 40?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试。通过比较步行状态下实验组(术侧及未术侧)与对照组不同足底分区的峰值压强(pmax)、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 FTI)和接触面积(contact area, CA),评估内侧单间室KOA患者MOWHTO术后的足底压力变化。结果 与未术侧和对照组相比,术侧第1跖骨区(MH1)CA和FTI偏高(P<0.05),第4跖骨区(MH4)CA偏小(P<0.001),第5跖骨区(MH5)pmax和FTI偏小(P<0.05)...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肌肉减少症:随着增龄和老年化过程,老年人的肌量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与肌肉强度也出现相应的下降,称为肌肉减少症。 足底压力: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反映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 背景:肌肉减少症是老年化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疾病,肌肉力量的下降、关节灵活性的降低、足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老年人步态特征的改变。因此通过对比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与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足底压力测试数据,有助于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足底压力变化,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发生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 方法:应用Footscan2.0足底压力检测系统采集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和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分区压力、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试验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肌肉减少症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肌肉减少症组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延长;肌肉减少症组左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足中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右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左右足椭圆短轴长度、左右足椭圆长轴长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对照组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未患对照组变差。 ORCID: 0000-0003-2320-8026(何媛媛);0000-0002-3764-2192(丁呈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T、Ca和P的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研究血清降钙素(CT)、钙(Ca)和磷(P)的水平对激素引起男、女性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分析了血清CT的水平,生化法测定了血钙和血磷,发光免疫分析了性激素水平,并都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男性OP的血清Ca、P和E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血清CT和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前,60例女性OP患者血清Ca、P和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血清CT和E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女性OP患者血清CT和E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清Ca、P和T明显降低,血清CT、E2和T较正常对照组接近(P均〉0.05),而血清Ca和P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结论:由性激素引起的OP与血清CT、Ca、P和性激素相互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女性OP治疗时,以CT、E2和T水平为随访的最佳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和氧自由基在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CT组)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PA的浓度情况,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5例)、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血清中SOD的浓度,CT组(治疗前)低于TIA组和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了血浆ET和SS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新生儿作比较.结果:病儿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组,而SS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儿组(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发展与ET和SS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仿生型BG-COL-PS-HYA复合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种植于BG-COL-HYA-PS、BG-COL复合材料、58SBG支架上,用MTT法、ALP活性测定等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通过体外实验方法,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成骨细胞在BG-COL-HYA-PS材料上能良好粘附、增殖,而在58SBG材料上粘附差、细胞逐渐死亡。MTT法结果显示:联合培养后,BG-COL-HYA-PS组的OD值为0.314±0.004,5天时达到0.621±0.002,分别为58SBG组的1.49倍和1.44倍,P<0.05。结论:仿生型BG-COL-PS-HYA复合支架具有天然骨分级结构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诱导成骨细胞增殖方面性能优越,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ACA和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ACA、脂联素(Adiponectin,APN)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Hcy、AC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A...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wavelength‐dependent vacuum ultraviolet (VUV) photolysis of several polymers,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BOPP), atactic polystyrene (PS), an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studied by irradiation in vacuum with the well‐characterized emissions from four different resonant or excimer VUV sources. These lamps comprise radiofrequency (r.f.) discharges in different noble gases, such as krypton, xenon (at low pressures, producing near‐monochromatic resonant line radiations), xenon excimer (at “high” pressure), and a deuterium/argon mixture (producing a broad‐band emission). VUV‐induced mass loss (ablation or etching) was monitored in situ by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measurements. Following irradiation,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ATR‐FTIR and XPS, to evaluate near‐surface structural changes (e.g., creation of unsaturation, cross‐linking) resulting from the VUV‐initiated bond scissions and radical‐creation reactions. PMMA was the most readily ablatable polymer, whereas the mass loss of BOP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DPE, regardless of the irradiation wavelength, λ. All polymers were found to form double bon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S, which is rather stable, probably due to energy dissipation by fluorescence.

Formation of double bonds in a) vinyl‐, b) vinylidene‐, and c) vinylene‐like unsaturated groups, as a function of the radiation dose, D, for KrL (?), XeL (?), and D2Ar‐irradiated (?) PMMA.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患者血浆ET-1和血清INH、D-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了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抑制素(INH)、D-二聚体(D-D)水平在妊高征患者发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生化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INH、D-D检测,并与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ET-1和血清INH、D-D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8.
Aim: AQP4 in the brain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encephalopathy. AQPs family changes in kidney were accompanied by altered UTs fami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AQP4 and UT-A3 expression in CNS and to explore thei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toxemia encephalopathy following peripheral LPS injection in mice. Methods: Endotoxemia was induced in C57Bl/6 mic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LPS. The expression of UT-A3 and AQP4 in brain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level of cytokin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the content of LDH, AST/ALT, BUN and CREA were detect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model group, the brain weight/ body weight ratio increased by 13%. Meanwhile, a 2.5 fold increase in LDH and a 1.2 fold increase in AST/ALT were found in peripheral serum (P < 0.05), and also, BUN and CREA increased 2.5 fold (P < 0.01). In addition to severe CNS injury in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the contents of cytokin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QP4 protein in hippocampal is increased (P < 0.05),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UT-A3 protein in the hippocampus and cortical astrocytes decreased (P < 0.05). And, in part, Dexa pretreatment attenuated those effects. Conclusions: In endotoxemia encephalopathy, AQPs and UTs which regulate the functions of cell membrane are both altered. We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in endotoxemia may provide a new strategy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drug binding sit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同时测定甲状腺球蛋白(Tg)、自身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用回收实验研究TgAb对Tg测定的影响。选取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样,分别测定Tg、TgAb,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回收实验第一组分别加入50、100和200ng/ml的标准Tg;第二组对倍稀释5次,加入100ng/ml标准Tg;第三组为TgAb浓度梯度组,加入100ng/ml标准Tg。结果表明,两种方法Tg值均大于10ng/ml的31例标本,相关系数为0.676(P=0.000)。TgAb值的相关系数为0.677(P=0.000)。TgAb浓度增加,ECLIA法Tg值逐渐降低,RIA法Tg值逐渐升高。血清稀释后,ECLIA法Tg值和回收率逐渐升高,RIA法Tg值和回收率逐渐下降。不同标准Tg对Tg回收率无明显影响。两种方法测定Tg和TgAb有较好的相关性。ECLIA法比RIA法测定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TgAb使ECLIA法可能低估Tg值,使RIA法可能高估Tg值。TgAb干扰Tg测定没有阈值存在。回收实验不能完全校正TgAb干扰导致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黑龙江省汉族与朝鲜族血压差别,分析血压差别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IOZ.com<'TM>心功能监测仪检测1247名汉族和676名朝鲜族19~80岁人群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血压等指标.采取生化方法检测血脂血糖.用SPSS16.0统计结果.结果 民族(汉为1,朝鲜为2)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CLU)、Ca2+正相关.排除性别、年龄和BMI影响后,朝鲜族收缩压/舒张压比汉族高3.73/3.54 mmHg.单因素回归分析:TG、LDL、GLU和Ca<'2>+分别引起朝-汉之间SBP/DBP差别变化达-0.5%/0.5%、-36.1%/-61.7%、-74.6%/-83.0%和-71.4/-81.6%.结论 血脂、血糖及血钙水平差别在两民族血压差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