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8):1091-1092
目的:研究清热止惊汤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热性惊厥患儿134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清热止惊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的控制效果以及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退后2周、4周的脑电图、心肌酶、惊厥复发率、症状体征平均积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造成患儿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复杂性惊厥、遗传及贫血。结论:清热止惊汤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有效的控制惊厥状态,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醒脑静治疗3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止惊和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解除抽搐症状总有效率、退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止惊退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防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FC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组4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防风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5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发热控制情况(包括开始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及惊厥控制情况(包括神志恢复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2组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后均随访12个月,统计2组期间FC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48%,12个月内复发率13. 04%,对照组总有效率76. 09%,12个月内复发率30. 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开始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防风汤联合针刺治疗FC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发热及惊厥症状,提高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儿热性惊厥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栓纳肛退热及补液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与复发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惊厥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复发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儿惊厥停止时间与退热时间明显缩短,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反复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退热、止惊,并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按摩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在1~24 h内,体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寒或恶风、全身不适、咳嗽、头痛、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及饮食减少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志恢复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惊厥复发13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4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惊厥复发17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8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确切,可加快高热、惊厥等症状的消失,降低惊厥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儿均给予辨证针刺穴位联合醒脑液静脉滴注、大承气汤免煎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儿均给予苯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以及乙酰氨基酚酸纳肛、补液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4.4%,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惊厥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治疗热性惊厥患儿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儿快速恢复正常并降低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8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均为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给予对照组仅应用苯巴比妥治疗。结果:观察组惊厥控制时间(11.05±2.65)min短于对照组的(15.36±4.87)min(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7%以及复发率6.9%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与34.9%(P0.05)。结论: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法治疗热性惊厥患儿,可有效缩短患儿惊厥控制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率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4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医用酒精擦拭身体、额头冷敷等常规护理,中医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针刺等中医急救及护理,比较其抽搐停止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中医组抽搐停止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肝定惊汤结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儿(46例)常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47例)常规西药治疗结合清肝定惊汤及穴位点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状(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积分变化、两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3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高热、惊厥、体虚、倦怠多汗、纳谷不佳、面色不华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1例嗜睡(2.13%),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2.17%),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清肝定惊汤结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显著,患儿恢复好,恢复快,且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