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市某新区4#焦炉工程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分级法和经验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对该工程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焦炉逸散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及高温、粉尘、噪声、电离辐射等。结论该工程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具备较完整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拟建工程投产后绝大多数检测(测量)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不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检测点焦炉逸散物浓度和部分测量点WBGT指数、部分测量点噪声强度可能会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2.
全群林  于丽 《地方病通报》2007,22(6):112-1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全面掌握新疆职业卫生现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现对新疆91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评价某球团矿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可行,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某球团矿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适当;总体布局合理;平面布局和竖向布局符合GBZ1-2002;建筑卫生学符合要求。该项目的防毒措施、防尘措施、防噪声措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资基本能满足正常生产过程中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要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粉尘、噪声等。结论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与检测甘肃省某电解铝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查找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因素。方法对电解铝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电解铝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195个粉尘检测点中42个粉尘浓度超标、超标率21.54%,156个噪声检测点中14个超标、超标率8.9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均达标。结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采取措施,可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针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识别及评价,可为今后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的特征,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控制对策,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检测、健康检查、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结果该企业卧式分离机操作员接触的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为94.3d B(A),超过国家标准85 d B(A)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的设置、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焊接及喷涂操作员所接触的毒物、卧式分离机操作员所接触的噪声列为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重点,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某燃煤发电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新疆某燃煤发电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并进行现场采样,以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singapore ministry of manpower risk model,MOM)对其粉尘、化学毒物及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企业矽尘中的总粉尘(简称总尘)和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合格率分别为44.4%和33.3%,除灰除渣系统的噪声合格率为85.7%,锅炉、汽机系统的高温合格率为60.0%;其他化学毒物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毒、防噪声、防暑降温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基本到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除灰除渣系统的个体矽尘为“高风险”,其他粉尘及化学有害因素均为“低风险”;二氧化氮(NO2)的风险等级可忽略。结论 煤尘、矽尘、噪声、高温是该燃煤发电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尤其是个体矽尘仍存在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采取严格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个体防护,保证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分析资料。结果该企业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卫生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主焊线二保焊操作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6.8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4.80 mg/m3;清漆喷涂室清洗操作位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分别为101 mg/m3和284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100 mg/m3;清漆喷涂操作位甲醛最高容许浓度(MAC)为1.7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标准限值0.50 mg/m3。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要在防尘、防毒、防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受某石化企业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于2004年7月下旬,对某石化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全面的卫生学调查和评价。1调查内容与方法1.1内容:调查了企业的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职业病发病现状和特点,找到职业病防治面临的症结,提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方法汇总、统计新疆职业病发病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新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8 000家,约30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截止2012年年底,全疆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20 919例,其中报告尘肺病例18 994例(占90.80%)、职业中毒1 595例(占7.62%)、其他职业病330例(占1.58%);2001—2012年新疆职业病共报告3 615例,2001年最多442例(占12.22%),2006年最少113例(占3.12%),以尘肺病最多3 205例(占88.66%);2001—2004年和2006—2010年行业分布以煤炭行业最多,占29.38%,以乌鲁木齐市最多,占46.77%。结论职业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保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由全社会加以监督,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企业机车检修车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场监测、对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以及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管理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该企业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机车检修车间主要存在危害因素有:噪声、手把电焊(有焊尘、二氧化锰)、油漆(有苯及苯系物)、稀释剂、汽油和润滑油;本次噪声测定65个点数,合格60个点数,合格率92.0%;焊尘测定30个点数,合格28个点数,合格率93.3%;二氧化锰测定30个点数,合格28个点数,合格率93.3%;苯及苯系物测定10个点数,合格9个点数,合格率90.0%。结论该企业机车检修车间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限值,说明该企业在机车检修车间采取的通风、除尘、降噪等预防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在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还需加强,另外还应加强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洪平  马玲 《地方病通报》2022,37(1):23-26+49
目的 探讨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 2020年选择某公司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并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使用量、暴露方式、暴露时间、频率、拟采取危害控制措施等资料,以危害等级(HR)、接触等级(ER)评估建设项目产生的危害因素,计算各岗位生产性毒物的风险指数(R),并得出风险等级,最终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结果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氨,结合对以上四种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等级、接触等级评估,计算出风险指数分别为一氧化碳(R=4)、二氧化硫(R=3)、二氧化氮(R=4)、氨(R=3),并确定毒物相应的风险等级,即炭化装置产生的一氧化碳和炭基肥生产装置产生的二氧化氮属于高风险,炭基肥生产装置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属于中等风险。结论 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运用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时,可以在缺少类比资料的情况下准确地识别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估其风险水平,弥补了类比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新疆某金矿露天开采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21年6月对新疆某金矿露天开采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共有249人参与本次开采项目,年龄(35.70±9.26)岁,以男性为主,共206人、占82.73%。该金矿开采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和氰化氢、氰化钠、砷化氢、硫化氢、氨、汞等化学物质,18个工作场所检测点的粉尘合格率为0.0%,25个检测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合格率为100.0%。结论 该矿区已采取安装捕尘设施等措施,但粉尘浓度仍不达标;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爆堆、路面进行预湿,尽可能控制粉尘量,应及时安排人员清扫各车间、设备落尘,并督促生产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某润滑油制造企业为典型对象,评价润滑油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对某润滑油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调查该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情况,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结果该润滑油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及粉尘;2013—2014年调合车间、包装车间、成品车间泵工及包装车间定量装油工接触的噪声超过国家8 h等效声级[d B(A)](分贝)接触限值,其中2013年检测的2名成品车间泵工8 h等效声级[d B(A)](分贝)接触限值较高,分别为87.30[d B(A)](分贝)和88.50[d B(A)](分贝);加剂工接触粉尘的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但超限倍数均超过国家标准,其中2014年超限倍数最高,2名受检工人超限倍数分别为4.40倍和4.60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主要为血常规异常、电测听及肺功能异常。结论润滑油制造中需要加强机械通风和自动化建设,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加入添加剂时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监督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寿光市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关部门更好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寿光市50家企业共1 000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80份,寿光市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2%,其中知晓"职业病能预防"的人数最多751人,知晓率76.6%;知晓"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人数最少528人,知晓率53.9%;其中男性600人,卫生知识知晓率61.8%,女性380人,知晓率70.6%,卫生知识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调查年龄30岁以下的企业劳动者245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8.3%,30~40岁588人,知晓率65.3%,41岁以上147人,知晓率51.3%,3个年龄组间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6,P0.05);调查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392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6.6%,农村户籍588人,知晓率62.1%,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企业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P0.05)。结论寿光市企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了解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及寄生虫病防治机构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对全球卫生培训的需求、参与培训班的效果评价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全球卫生培训设计提供借鉴。以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西藏)疾控中心及7个省级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云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山东)参加过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全球卫生培训的132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性别、年龄、职称和单位类别,参加全球卫生培训的意愿及最主要原因,参加援外工作的短板以及希望学习的内容,参与培训班的效果评价及建议等信息。共有119名人员完成了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0.2%(119/132)。愿意参加全球卫生培训的人员占比为73.9%(88/119),仅16.8%(20/119)的受访者所在单位举办过全球卫生培训。愿意参加援外工作和实际参加过援外工作的人员占比分别为95.8%(114/119)和9.2%(11/119)。46.2%(55/119)的受访者参加全球卫生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提升业务和沟通交流能力。受访者认为参加援外工作最大的短板是个人经验不足(40.3%, 48/119)。66.4%(71/107)的受访者认为参加的全球卫生培训整体效果非常好。各省级疾控中心及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参加全球卫生培训的需求强烈,前期培训的效果良好,后续培训时间和内容可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兴义市疾病预防控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卫生事业单位,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工作的指导和培训中心。中心以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为手段,根据国家和卫生部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面向全市开展急慢性传染病(如鼠疫、结核病)、职业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如碘缺乏病、砷中毒)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承担预防性体检、健康监护及各类疾病实验室诊断、卫生监测和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及卫生学评价,以及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具有较完备的检测设备和较强的技术水平,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1992~2001年新疆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1992~2001年新疆96个县(市、区)项目季报表、2000年流调资料及有关资料. 结果项目覆盖全疆96个县(市、区),覆盖人口1 876万,覆盖率达100%.10年来全疆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481 136例,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84 889例.免费治疗92 162例.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8.44%,复治涂阳治愈率92.62%.结论新疆实施世行贷款控制结核病项目10年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结核防控“南疆模式”政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肺结核疫情的影响及防控效果,为推动新疆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实施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21年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的面板数据,描述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他地州及全疆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其与纳入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再利用合成控制法对“南疆模式”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并借助安慰剂检验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2011—2021年南疆四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16.19/10万(337 071/106 601 200),高于新疆其他地州[81.44/10万(116 950/143 600 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 152.08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1年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1.46/10万(454 023/250 201 700)与平均农业人口比例(0.436,43.522/94)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 578.10元...  相似文献   

19.
回顾新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学校卫生及营养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与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疆全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新疆面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为加快推进健康新疆建设,努力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目标,近年来,新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致力于落实全国健康大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行动的精神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 。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属、牛种布鲁氏菌属为主的布病疫区。据文献记载 ,新疆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初 ,为国内主要布病重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 89个县 (市 )、兵团 13个师 (局 )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经自治区卫生、畜牧各级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截止 80年代末 ,新疆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185 0 0 0例下降为 890 0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