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研究中心,65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应用Medlite C6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每周1次,10次为一个总疗程。治疗组术中同时给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于20ml生理盐水冲洗激光术后创面后持续多次喷雾治疗(3~4喷/cm2,6~8次/天),连续应用7~14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及喷雾。采用MPA9(MultiProbeAdap-ter)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检测皮肤瘢痕状况、色素沉着,并评价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红斑状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vs36%)及总有效率(88%vs74%)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rh-aFGF治疗后皮肤TEWL值(18.4±8.7vs25.8±11.4),黑色素指数(94.8±30.6 vs 104.2±27.9,P=0.014)相比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另外治疗组激光治疗后创面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10.3%vs38.7%)。远期随访显示,治疗组色素沉着面积2.4±1.6vs4.1±2.1,色素沉着评分1.2±0.3vs1.8±1.1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aFGF术中应用联合术后序贯应用,可显著提高黄褐斑治疗疗效,减少激光术后并发症,远期可减少术后色素沉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4)。观察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 vs 66.67)%(P<0.05);观察组皮损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6 vs 2.87±0.38)分,且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07 vs 0.52±0.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 vs 53.70)%(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 vs 18.52)%(P<0.05)。结论: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理想,有效改善皮损状况,且对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时皮肤体表的温度变化,探讨体表温度的改变与黑素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2例黄褐斑患者使用Q开关Nd:YAG1064nm激光治疗,光斑直径6mm或8mm,能量密度2.0~3.3J/cm2,每周1次,12次为1个疗程。单次激光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即刻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黄褐斑部位皮肤体表温度,并在治疗前、治疗6次、12次后使用皮肤多功能测试仪检测相应固定部位黑素指数。结果:黄褐斑皮损区单次治疗后双面颊体表温度高于治疗前,但与正常皮肤相比无差异;激光治疗6次、12次后黑素指数均显著性减少。结论: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后皮肤温度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并不引起明显光斑反应,治疗后黑素指数降低,表明温度并非导致激光光斑反应的唯一及主要因素,可能与Q开关激光激活黑素细胞内部的反应原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点阵微针射频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黄褐斑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点阵微针射频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激光治疗后1个月,进行点阵微针射频第2次治疗,以此循环,各治疗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个月1次,共6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MASI)和医生整体评价法(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评价治疗前和末次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ASI的中位数下降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9 vs 1.8,P0.05),PGA评分优于"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 vs 54%,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点状色素减退和反弹性色素沉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亚洲人群黄褐斑患者,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点阵微针射频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水光注射三联疗法(玻尿酸2.5ml,氨甲环酸3ml,还原型谷胱甘肽1.5ml)3次,每2个月1次;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光斑直径6~7mm,能量密度3.0~4.06J/cm2)治疗3次,于每次水光治疗后1个月进行,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6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皮肤肤质,淡化黄褐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且安全性佳。但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黄褐斑的改善程度与治疗次数、术后肌肤的修复及保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笔者科室治疗的12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B组单独使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MASI)、黑素指数(MC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者m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MC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面部MCI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B组(3.3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7.
Q-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部色素性病变常见有雀斑、太田痣、咖啡斑及文刺色素沉着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术、皮肤磨削术、化学剥脱术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等,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应用中国长春光机所生产的Q开关钇-钕石榴石(Q-Nd:YAG)激光器,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共29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9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27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B组:25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C组:31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D组:26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长脉宽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结果: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D组疗效与B组、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临床上疗效仍好于B组、C组。结论: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显著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黄褐斑临床诊断的105例患者均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其中治疗组53例加用中药面膜外敷,对照组52例单纯1 064nm激光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及色素沉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随访1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色素沉着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定量地比较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诱导真皮胶原重建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分别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左侧后背皮肤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右侧相应的部位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中真皮I、III型胶原进行检测,染色结果应用Motic医学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两组激光的比较:激光治疗后7天、21天和30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激光治疗后60天明显降低(P0.05);激光治疗后7天和21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Q开关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均可引起真皮胶原重建,但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Q开关Nd:YAG激光和CO2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痣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评价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痣的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方法:以Q开关Nd:YAG激光(1064nm,532nm波长)和CO2激光分别对433例面部色素痣患者1458个皮损进行治疗,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和平均治愈次数。结果:Q开关激光组Ⅰ、Ⅱ级痊愈率为90.67%,平均治愈次数2.59次,CO2激光组为40.4%,平均治愈次数为1.85次,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痣,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CO2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痣治疗效果较好,但美容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半侧面部对照观察,分为两组。治疗组:左侧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再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右侧面部,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激光治疗两周1次,6次为1个疗程。98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后皮损改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配合使用胶原贴敷料,能明显缓解患者皮肤的灼热感及干燥敏感。结论: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李娜  郑娟  唐静  汤云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37-1837
2010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应用可变脉冲嫩肤光子(VPLTM)联合Q开关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Nd:YAG)治疗酒糟鼻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左旋维C联合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更年期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诊治的86例女性更年期黄褐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每个月治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导入联...  相似文献   

15.
雀斑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面部斑点状色素障碍性疾病,面部雀斑对患者外貌会产生较大影响,既往采用冷冻、磨削、电灼、CO2激光、射频等治疗,不良反应较明显。Q开关倍频Nd:YAG(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选择性被色素颗粒吸收,可较好地控制治疗深度,但患者仍然易发生色素颗粒吸收,可较好地控制治疗深度,但患者仍然易发生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篇关于使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odymium-YAG Laser),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报告。介绍了一种以前未报道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早期效果和并发症。其结果均用尿道造影和尿流计证实。作者相信,Nd:YAG激光是治疗尿道狭窄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治疗费用,并且病人在4~5天可恢复工作。 Nd:YAG激光是治疗各种泌尿科疾病的一种新器械。大多数采用该种激光作的研究一直是限于德国和日本。然而,目前美国对该种激光也很感兴趣。过去的报道集中在Nd:YAG激光治疗膀胱肿瘤和尖锐湿疣。曾采用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Q-开关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组:40例,先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次,再用强脉冲光治疗3次,间隔时间2个月;Q-开关激光治疗组:32例,采用Q-开关Nd:YAG(1064nm)激光治疗3次,间隔时间2个月;对照组:14例,采用中药祛斑面膜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1个疗程,总共完成6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后防晒。结果:Q-开关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组:治愈9例(22.50%),显效18例(45.0%),总有效率为67.50%;Q-开关激光治疗组:治愈4例(12.50%),显效13例(40.62%),总有效率为53.12%;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2例(14.29%),总有效率为14.29%;Q-开关激光组与联合治疗组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联合治疗组色素沉着2例(5.0%),无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组色素沉着3例(9.38%);对照组皮肤过敏1例(7.14%)。结论: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复方杏仁面膜联合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对患者黑色素沉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杏仁面膜治疗,2次/周.两组均...  相似文献   

19.
由于钕—YAG(钇铝石榴石)激光穿透性能较好,在治疗膀胱肿瘤方面有独特之处,因此,近年来它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试图利用光能对膀胱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下面仅就钕—YAG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的有关文献作一简要概述。一、钕—YAG激光的性能 YAG是由三份Y_3O_3和五份Al_2O_3在高温下生成的晶体,若在生成过程中掺入约1%的Nd_2O_2,则成为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钕在晶体内以三价离子状态存在,属于激活离子,在近红外线区能发射出波长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器以大光斑低能量模式,波长1 064nm,光斑6~7mm,能量2.0~2.5J/cm~2对35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以治疗处呈现微红为治疗终点,每月1次,共治疗5次,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0.25g/次,2次/d,连服4个月。结果:3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基本治愈9例(27.27%),显效19例(57.58%),好转4例(12.12%),无效1例(3.03%),总有效率达84.85%。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