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7例肝硬化患者及同期34例正常肝脏者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选用800mm2/s,对比观察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硬化组肝脏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周寨文  张延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87-20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方法 对93例105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MR平扫DWI成像,测量ADC值.结果 37例43个良性病灶的平均ADC值:(1.37±0.36)×10-3 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63±0.19)×10-3mm2/s;58例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0.90±0.53)×10-3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91±0.27)×10-3 mm2/s;两者平均ADC值,最大、最小ADC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绘制诊断良、恶性病变ADC值ROC曲线,以1.1×10-3mm2/s作为临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以1.0×10-3mm2/s为临界值,特异性可提高到84%.而敏感度降为60%.以最大、最小ADC差值0.75×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68%,如以0.80×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2%.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病变57个病灶行MR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绘制病灶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曲线类型、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在b取50 s/mm2和800 s/mm2情况下,本组良性病变ADC值为(1.483±0.358)×10-3mm2/s,明显大于恶性病变的(0.952±0.148)×10-3 mm2/s(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为1.219×10-3mm2/s.该值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0.8%.ADC值与DCE-MRI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为93.8%和88.0%.ADC值与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 DWI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卫理  丁勇俊  范晓芳 《江苏医药》2013,39(11):1314-13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NAC治疗前后行多个弥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为200、600、1000 s/mm2)的DWI扫描,选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有效组30例和无效组12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 乳腺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呈上升趋势.当b值为1000 s/mm2时,肿瘤与乳腺实质之间存在最佳对比度.NAC有效组化疗前肿瘤平均ADC值较化疗后降低[(0.96±0.21)×10-3mm2/s vs.(1.87±0.22)×10-3mm2/s](P<0.05),NAC无效组化疗前后肿瘤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对评价乳腺癌NAC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1.5T超导MR扫描仪选取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神经上皮肿瘤病例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遴选最佳b值,为获取最佳图像质量。方法随机选择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行颅脑DWI检查,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采用0、700、900、1100、1300、1500s/mm2,分别对应为A、B、C、D、E、F六组。每组均测量肿瘤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变处的信号强度(s病变),相应层面脑白质信号强度(s脑白质),并计算出对应SNR、CNR,通过对比六组ADC,SNR、CNR,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D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C、E、F组,C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E、F组(P0.05),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B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F组,F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当b值为1100s/mm2时,对于神经上皮肿瘤具有最佳的成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曹英  任静  王闽  杨宇洁  程祝忠  肖燕  许国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73-874,I000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I扩散加权成像,其中软组织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20例.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软组织恶性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值(0.95±0.31)×10-3mm2/s明显低于软组织良性肿瘤的ADC值(1.87±0.66)×10-3mm2/s和肌肉组织( 1.62±0.50)×10-3mm2/s的ADC值(t=2.975、2.067,P<0.05),软组织良性肿瘤与肌肉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为s1.35×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9%.结论 软组织肿瘤ADC值测定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量化分析对乳腺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18例,所有病例均行DWI检查,并分别测量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术后局部复发者13例(复发组),无复发者5例(对照组)。复发组感兴趣区ADC值范围(0.373~1.7)×10~(-3) mm~2/s,平均最小ADC值为(0.68±0.24)×10~(-3) mm~2/s。对照组感兴趣区ADC值范围(1.48~2.75)×10~(-3) mm~2/s,平均最小ADC值为(2.07±0.35)×10~(-3) mm~2/s。两组病例的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量化分析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爱春 《江西医药》2012,47(3):275-27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c)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6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与健康对照30例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尿毒症组,血清Cys—C值分别为(1.20±0.38)mg/L、(1.40±0.28)mg/L、(2.03±0.44)mg/L、(2.11±0.36)mg/L、(3.39±1.19)mg/L、(4.06±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 C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肿瘤良恶性的判定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及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肿瘤86例,其中恶性肿瘤54例,良性肿瘤32例。86例患者均在莱阳中心医院行1.5T MRI行常规MRI和DWI(b=800 s/mm~2)检查,测量并比较子宫良恶性肿瘤间的ADC值。结果 54例恶性肿瘤(24例宫颈癌和30例子宫内膜癌)在DWI呈明显高信号,余32例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在DWI呈混杂等或稍高信号,子宫肌瘤的平均ADC值为(1.36±0.82)×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3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2,P<0.05)。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肿瘤的良恶性判定,DWI结合常规MRI序列有助于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容积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HCC患者(小肝癌26例、肝血管瘤18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囊肿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3例)行MR平扫、DWI(b值分别为0和600 s/mm2)及LAVA多期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对小肝癌、肝血管瘤、胆管细胞癌、肝囊肿及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DWI、LAVA动态增强信号特点及测量所得ADC值综合分析,对比分析DWI序列(A组)、DWI和LAVA两者方法联合应用(B组)在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 在病灶的检出率方面:A组检出病灶71枚,B组检出71枚,两组比较对病灶的检出率差异较小.在定性诊断方面:在临床证实或病理证实的71枚病灶中,A组诊断正确了63枚(88.5%),B组为69枚(97.2%);小肝癌、肝血管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囊肿、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ADC值分别为(1.17±0.34)×10-3mm2/s、(2.15±0.34)x 10-3mm2/s、(1.51±0.17)x 10-3mm2/s、(3.10±0.25)、(1.60±0.21)×10 -3mm2/s.结论 DWI结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