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赵侃  沈志森等 《耳鼻咽喉》2002,9(6):332-334
目的:提高对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92-2000年收住的19例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理与临床易与鼻息肉,鼻腔癌,血管癌相混淆,彻底的手术切除及良好的局部控制与生存时间有关,放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彻底手术切除是提高疗效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病灶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17例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2例行单纯放疗,14例行手术治疗,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22.2%。患者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临床上尽早确诊。广泛彻底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1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男7例,女4例, 46~82岁,平均65.7岁。采用手术+放疗治疗7例,手术+化疗2例,单纯手术1例,单纯放疗1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36.37%、9.09%。免疫组化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发展快、易复发、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总结鼻内镜下手术加放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放疗,随访11—19个月肿瘤元复发。结论对鼻腔鼻窦黏膜源性恶性黑色素瘤,如未发现远处转移,可通过鼻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中,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18例,颈外动脉结扎上颌骨大部分切除术2例,上颌窦根治术径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4例;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8例,手术加放疗和化疗2例,其中1例加免疫治疗(IL-2和IFN)。结果:24例患者中随访22例,失访2例,3年生存率为54.5%(12/22),5年生存率为31.8%(7/2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提高本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胞必佳治疗鼻腔恶性黑色素瘤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胞必佳 (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 CWS)治疗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 :对 9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鼻腔肿瘤实体内注射及上臂皮下注射泡必佳 ,每次 2 0 0~ 40 0 μg,观察 2年。结果 :8例于治疗 3个月~ 6个月时开始肿瘤缩小 ,部分瘤体坏死脱落 ;1年后有 4例局部的肿瘤已完全消失 ,4例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1例对治疗不敏感。 3年以上生存率 5 5 .6 % (5 /9)。结论 :胞必佳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疗效 ,对推迟复发和提高生存率有显著作用 ,可作为手术残留、术后复发或无法手术病人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型 2期 , 型 2期 )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访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 85例 (16 3侧 ) ,经冠状位鼻窦 CT扫描 ,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组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 ,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 :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随访半年以上的 5 2例(10 1侧 )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6 4.4%、2 9.7%、5 .9%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1%、30 .0 %、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6 .2 %、36 .7%、0 .0 %。33例 (6 2侧 )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30 .6 %、48.4%、2 1.0 %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47.4%、3.3%、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2 %、2 3.3%、0 .0 %。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 ,从而提高 型、 型鼻窦炎治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 ,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 ,预后较差。该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对1988~ 1998年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15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 ,认为本病应与鼻腔癌 ,血管瘤 ,鼻息肉相鉴别。其病理特点为在不同的瘤细胞内可见典型的前黑色素体 ,注意寻找瘤细胞内细小的黑色素颗粒 ,可避免误诊。广泛彻底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亦可配合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胞必佳瘤体局部注射对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S- P一步法分别检测 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胞必佳注射前后 NK细胞活性 ,CD3、CD4 、CD8、CD4 / CD8,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 NK细胞活性 ,CD3、CD4 、CD4 / CD8水平均显著升高 (P<0 .0 5 ) ,而 CD8无显著变化 (P>0 .0 5 )。结论 :胞必佳能提高 NK细胞活性 ,显著改善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喉腔及喉咽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1985年~1997年8月,共收治喉腔、喉咽部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各2例,肿瘤多伴有溃疡并缺乏色素,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咯血、咽部不适等,易与该部位常见的鳞状细胞癌相混淆。其中完整详实的病史、全面彻底的体格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组化病理有助确诊。大范围彻底的手术切除、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局限性原发病变的首选治疗。对术后可疑残留病变,可辅以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4饼原发于鼻腔鼻窦的恶性黑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随访13例,失访1例,3年生存率为42.9%,5年生存率为21.4%。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如早期诊断、行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表现与鼻息肉相似,易误诊。手术治疗如果切除不彻底,复发率高,反复发作恶变率高。NIP在临床病理上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起到恶性肿瘤的破坏作用。NIP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0 5%~4%[1],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报告鼻腔鼻窦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7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因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故易误诊,其中1例因高度疑为此病,经病检证实,及时准确切除了瘤体,术后存活5年余;恶性神经鞘瘤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检,诊断平滑肌肉瘤则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随免疫组化的开展,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已有提高,前三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则可先化疗再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在鼻内镜下 ,将 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18例病人均为首诊病例 ,乳头状瘤已破坏上颌骨内侧壁及筛窦 ,其中 2例侵犯蝶窦 ,应用该手术入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 7天出院 ,经 1~ 3个月换药后术腔均上皮化 ,随访 6~ 4 6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创伤小 ,面部不留瘢痕 ;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 ,能够准确地将肿瘤彻底切除。但肿瘤累及范围过大以及疑有癌变患者不宜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其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方法及切除范围、术后处理以及手术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 38例。结果 :因鼻腔上部处理不彻底引起复发者 13例 ,中鼻甲息肉及中鼻甲外粘连至复发者 12例 ,上颌窦口阻塞引起者 4例 ,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者 3例 ,高位鼻中隔偏曲未行矫正阻塞中鼻道引起复发者 3例 ,其他原因者 3例。结论 :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的部位的处理得当 ,以及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科收治的11例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误诊或误治引起的复发患者4例,病理明确手术治疗后复发7例,其中5例为单纯手术后复发,2例为手术加术后放疗后复发.11例复发病例中,局部复发局限于鼻腔及鼻窦7例;局部复发侵犯眼眶、颅底、软腭及硬腭1例;局部复发侵犯腮腺和皮肤1例;面部、眼眶及颅底广泛侵犯者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1例.首次复发时间最短为治疗后10个月.所有病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为:1年生存率72.7%,2年生存率18.2%,3年生存率9.1%.结论 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治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鼻腔呼吸黏膜的树状突黑色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而原发于鼻腔者仅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6例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6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T/NK细胞淋巴瘤,平均随访16个月,死亡19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28个月.结论: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恶性程度高,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独特的病理学及免疫学特征,而且临床上极易误诊,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2例,该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应与鼻腔癌、血管瘤、鼻息肉相鉴别;广泛彻底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对本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