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片及CT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11例PAP的临床和X线胸片、CT表现。结果PAP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胸片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斑点状、务索状、小片或大片状实变影。CT上表现多样化,可见毛玻璃征、碎石路征、地图征、支气管充气征、蜂房征、局限性肺气肿等。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胸片表现缺乏特征;毛玻璃征、碎石路征、地图征等支气管充气征为CT特征表现,能对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鉴别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综合资料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的20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患者双肺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变粗,肺间隔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型病变,当患者肺部出现炎性浸润时,两肺之间可出现片状、斑片状模糊阴影,CT密度相差较大.肺部影像学结果显示不规则、多毛刺及肿块型结节或球形病灶,球形病灶内可见厚壁或薄壁的空洞.螺旋CT扫描正确诊断15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肺脓肿,1例患者误诊为转移瘤,1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螺旋CT是肺部韦格纳肉芽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分析有助诊断的HRCT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8例,其中15例位于肺外围或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10例,形状不规则或斑片状影8例,空泡征或/和空气支气管征14例,胸膜凹陷征12例;弥漫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蜂房征4例,磨玻璃密度8例,支气管气像6例,腺泡样结节6例。结论HRCT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卢洪林 《吉林医学》2012,33(31):6784-6785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CT影像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3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孤立结节型21例(均位于肺野外周),占60.0%。结节大小1.2~6.3 cm,平均(2.9±1.4)cm。其中,肿块内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19例(90.5%),边缘毛刺16例(76.2%),磨玻璃密度影15例(71.4%),胸膜凹陷13例(61.9%),血管集束7例(33.3%),纯的磨玻璃密度影6例(28.6%);实变型9例,占25.7%。病灶中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以右肺为主,内支气管气象略有僵直,实变周边可见毛玻璃影,左肺出现小斑片影。部分内现大量大小不一的泡状影,并叶间胸膜膨出;弥漫或多结节型5例,占14.3%。病灶中均可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旁结节多呈分叶状,有短毛刺,远侧现毛玻璃影;双肺可见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结合临床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型BAC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应用薄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CT扫描.结果 通过分析,80例为边缘分叶,82例为毛刺征,60例为血管集束征,69例为胸膜凹陷征,49例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钙化灶,4例为空洞征,6例为边缘光整结节、密度均匀.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能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应用薄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0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CT扫描.结果 通过分析,80例为边缘分叶,82例为毛刺征,60例为血管集束征,69例为胸膜凹陷征,49例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钙化灶,4例为空洞征,6例为边缘光整结节、密度均匀.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能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Liu ZJ  Huang DJ  Wang ZQ  Wang ZG  Chang SH  Wu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40-2744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8例氯气中毒患者发病后一系列胸部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X线表现:9例胸片正常;2例首诊胸片正常,1~2 d后见异常.17例首诊X线表现异常:急性气管-支气管周围炎3例,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6例,弥漫性间质性肺水肿和中央性肺水肿为8例.CT表现:发病1~3 d,轻者两肺散在斑点状致密影;中重度者为多发斑片状或弥漫性渗出,部分融合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腔积液.发病4~10 d,轻者基本吸收,中重度者斑片状渗出影吸收变淡,两肺实变面积缩小.发病10 d后,4例完全恢复正常,6例30~40 d时表现为肺内少许纤维条索影,1例42 d时表现为两肺内细小点状模糊影,呈较淡毛玻璃样改变.结论 急性氯气中毒因病变程度不同可表现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急性肺水肿的影像改变,一系列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地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9.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廖林森 《海南医学》2006,17(12):18-19,144
目的 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高分辨螺旋CT(HRSCT)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2年05月~2005年06月螺旋CT诊断、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HRSCT征象有:分叶征30例,边缘细短毛刺征26例,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15例;次要HRSCT征象有:血管支气管集束征14例,胸膜凹陷征13例,胸膜尾征6例,磨玻璃征2例,蜂窝征2例.结论 高分辨螺旋CT扫描(HRSCT)能够清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CT表现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PPNHL)的肺部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2007年12月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的17例PPNHL的CT表现,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过程,并探讨CT特征出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17例患者中7例病变累及双肺,6例累及右肺,4例累及左肺,其中12例累及右肺中叶.肺内CT表现形式多样:①单发肿块(结节)型5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跨叶分布1例、轻至中度强化3例;②肺炎样实变型6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6例、病灶跨叶分布3例、轻至中度强化3例;③多发结节型1例,并有空气支气管征;④混合型5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5例、跨叶分布2例、轻至中度强化4例.病理组织学均表现为支气管周围间隙的淋巴瘤细胞的浸润.结论:PP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肺内多种形态的病变同时出现,右肺中叶多有累及,病灶内见明显空气支气管征,病灶有跨叶分布和轻至中度强化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PAS染色阳性证实的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1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病灶均发生于两肺,X线表现为两肺大片状阴影3例,毛玻璃状浸润阴影2例,两肺弥漫细小模糊结节影1例;CT表现为磨玻璃状影5例,小结节影1例,网格状影6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节段性肺气肿5例;1例MRI检查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很具价值,CT扫描可发现更多征像,对鉴别诊断更为有利,MRI可选择性作为鉴别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深对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认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痰检或临床证实的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肺曲毒菌病CT影像表现多样:本组病例中结节或肿块影10例(其中6例出现坏死空洞);限局性曲菌球5例均经CT变换体位扫描证实;一侧或两侧肺的单个或多个支气管肺炎样阴影6例;混合型4例。结论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检查表现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充分显示空洞(腔)和曲菌球等,病变周围伴有早期特征性的"晕征",病程中出现"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X线、CT表现特征.方法 对34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X线、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肺部病变X线表现主要为:局部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单侧或双侧肺野片状、斑片状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均未见胸膜反应.34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灶共54处,其中右肺野29处(占53.7%),左肺野25处(占46.3%);下肺野有28处(占51.9%),中肺野15处(占27.8%),上肺野11处(占20.3%).6例行CT检查,5例均表现为两肺多叶、多段片状、大片状实变及毛玻璃样改变,下叶均累及,分布以肺野外侧、后侧为主,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所有病灶内未见空洞、钙化及液化坏死区.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极少受累,仅1例见两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检查是发现H1N1流感肺炎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的动态变化,而CT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的密度及范围,明确病变的性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黄婷  宋军荣 《中外医疗》2013,(36):176-177
目的 探讨分析肺内恶性毛玻璃结节病灶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获取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对2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毛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及边缘,22例患者中出现分叶、毛刺者17例,空泡、含气腔隙者19例,空气支气管征伴扭曲、截断19例,血管集束征8例,胸膜凹陷征1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扫描毛玻璃结节对早期诊断肺癌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且CT图像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龙军强 《中原医刊》2009,(19):93-94
目的探讨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手术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点。结果CT均显示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29例为实质型、3例为含气型。病变均位于肺外周。有深或浅分叶征24例,毛刺征21例,胸膜凹陷征16例,血管集中征11倒,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4例,病灶内沙粒样钙化2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薄层CT(HRCT)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块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胸膜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市三甲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上述病例的 CT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CT 表现示7例病灶累及双肺,4例累及单肺;多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5例。CT征象最常见为肿块和结节影两种类型,具体为肿块型6例,结节型3例,磨玻璃样斑片影1例,实变影1例;单一 CT 征象5例,多种 CT 征象并存6例;病变伴随征象所示以空气支气管征和支气管扩张最为常见,部分伴 CT 血管造影征。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具有多样性,特异性不强,当CT 表现为结节肿块病灶,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的肿块结节影时,可提示本病的可能,应予以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IV阴性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学像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HIV阴性卡氏肺囊虫肺炎7例,其中肾移植术后患者5例,白血病化疗患者2例,均摄胸部X线片,3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双侧对称或不对称病变,1例为两肺均匀性、完全性实变,其内见支气管气像,3例呈网状结节影及斑片状影,部分融合成片状模糊阴影;3例表现为遍布全肺的浓密的云团状阴影,CT示肺内毛玻璃样、片状影以及和正常肺与病变组织交织嵌合构成马赛克图形。[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高分辨力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或支气管造影证实的支气管扩张的螺旋CT资料.结果:高分辨力CT(HR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检出率为96%,常规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为70%,X线胸片对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为11%.结论:HRCT能优化的显示肺内细微结构,特别是支气管,其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HR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病变检查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断有极高的重要价值,它既能确定支气管扩张的性质,又能够显示支气管扩张的病变范围,HR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因其无痛苦,无刺激的检查特点,在临床上基本上取代了支气管造影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0,21(19):94-95
目的探讨周围肺孤立结节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到本院就诊经CT扫描拟诊、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性治疗复查观察、临床手术证实的周围肺孤立结节患者CT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灶均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其中恶性病变18例,CT常见征象为分叶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CT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强化。2例良性肿块中1例可见爆米花样钙化,其余病例边缘较光滑。结论深入细致地分析周围肺结节的CT表现,善于发现特征性的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潘琼珍 《海南医学》2012,23(4):83-8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经临床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AP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结节状影,病灶融合呈大片状,甚至蝶翼状、肺水肿样表现.CT呈“磨玻璃”样、“地图”样、“铺路石”样表现.结论 病变多分布于双下肺野,分布不规则,以斑片状、结节样表现为主,CT表现为“地图”样、“铺路石”样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可对PAP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