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胸腹水和血清中葡萄糖浓度联合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及对渗出液、漏出液鉴别的意义。方法将127例胸腹水患者按良、恶性分为两组,良性胸腹水组65例,恶性胸腹水组62例;根据胸腹水形成原因又将127例胸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组,渗出液82例,漏出液45例,分别对两组胸腹水和相对应血清中葡萄糖联合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胸腹水与血清葡萄糖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的葡萄糖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中胸腹水和血清葡萄糖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水中葡萄糖浓度及胸腹水与血清葡萄糖浓度比值联合测定对鉴定胸腹水的性质以及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胸腹水和血清中胆固醇浓度联合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以及渗出液、漏出液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7例患者的胸腹水分为两组,良性胸腹水组65例,恶性胸腹水组62例,根据胸腹水形成原因又将127例胸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组,渗出液82例,漏出液45例,分别对两组胸腹水和相对应血清中胆固醇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的胆固醇浓度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胸腹水/血清胆固醇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的胆固醇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中胸腹水/血清胆固醇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腹水中胆固醇浓度和胸腹水/血清胆固醇比值联合测定对鉴定胸腹水的性质以及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水胆固醇对胸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6例胸腹水患的胸腹水和血清胆固醇(Ch)、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癌胚抗原(CEA),计算各指标胸腹水测定值与血清测定值之比(简称比值),并将Ch比值在鉴别胸腹水性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LDH比值、TP比值、CE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中,良性渗出液组和恶性渗出液组的各指标参数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5-P<0.01);恶性渗出液组各项指标参数明显高于良性渗出液组(P<0.05)。在鉴别良性渗出液与恶性渗出液性质中Ch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EA比值相似(P>0.05),在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性质中,Ch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LDH比值、TP比值(P<0.05)。结论:Ch比值对胸腹水良、恶性渗出液的性质以及漏、渗出液性质的诊断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125例胸腹水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宗文  胡丹  何发彬 《重庆医学》2006,35(17):1566-1567
目的 分析125例胸腹水中蛋白质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分别采用双缩脲法与溴甲酚绿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测定根据凝固法原理经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测定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全部样本均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析。结果 漏出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反应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剐为16.6、11.7、0.57g/L和3.60mg/L,而渗出液为34.5、19.5、1.42g/L和17.60mg/L。渗出液与漏出液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后的蛋白务带具有明显差异.漏出液以白蛋白爷带为主,渗出液蛋白电泳条带与正常血清蛋白条带相似,可见较多球蛋白条带。结论 胸腹水中各蛋白质成分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胸腹水形成的病因及其部位、以及与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渗出液电泳可见较多球蛋白条带,提示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有助于鉴剐胸腹水的性质。此外,渗出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漏出液明显增高,提示检测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也将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清  黄杰  刘敏  王健  林旭英 《四川医学》2004,25(7):812-813
目的 了解蛋白电泳技术在鉴别胸腹水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Light标准和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对42例胸腹水(31例渗出液和11例漏出液)进行判定。结果 Light标准的灵敏度为96.8%,特异性为72.7%;电泳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54.5%。结论 电泳技术可以作为Kight标准的补充,帮助提高对渗出液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胸腹水脂蛋白的测定 ,鉴别产生胸腹水疾病的性质。方法 检测胸腹水中总蛋白 (Pr)、乳酸脱氢酶 (LDH)、总胆固醇 (TCH)、甘油三脂 (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 (a) [Lp(a) ]的含量。结果 胸腹水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各指标检测结果 :Pr、LDH、TCH、apoB、Lp(a)五个指标 ,渗出液显著高于漏出液 (P <0 .0 1) ,apoAI在两组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胸腹水脂蛋白含量对区分渗、漏出液以及鉴别胸腹水原发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性溯胞弹性蛋白酶(NE)在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性粗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100份浆膜腔积液中的NE。其中50份为渗出液,50份为漏出液(经传统显微镜法,化学方法及结合临床判断)。结果 92%渗出液NE浓度值均大于290ng/ml;96%漏出液NE浓度值均小于290ng/ml。渗出液NE显著高于漏出液(P〈0.05)。结论 NE在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78例胸水患者胸腔积液的C3,C3,CRP,α2—MG进行检测。渗出液4项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漏出液(P<0.01)。测定对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体外鉴别浆膜腔渗出性与漏出性积液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2例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体外样本,根据Light's标准将其分为渗出液组(n=32)和漏出液组(n=10)。对积液进行体外能谱CT扫描,应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测量样本的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40-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和混合能量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别,组间计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渗出液组的有效原子序数、混合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7.26±0.24、13.16±7.64HU和0.25±0.12)与漏出液组的(7.32±0.09、8.56±4.89HU和0.23±0.09)无差别(p0.05)。渗出液组水(碘)浓度(1024.87±5.44mg/ml)高于漏出液组(1017.60±4.45mg/ml)(p0.05);而碘(水)浓度渗出液组(-3.24±1.51mg/ml)与漏出液组(-3.04±1.10mg/ml)无差别(p0.05)。在40-50KeV单能量区间两组CT值无差别(p0.05);在55-140KeV单能量区间渗出液组CT值高于漏出液组(p0.05)。结论能谱CT体外测定浆膜腔积液的水(碘)浓度和55-140KeV单能量区间CT值可能对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有帮助,其临床应用价值需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分析对胸腔积液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日本HITACHI74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检测121例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例胸腔积液中,渗出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漏出液(P<O.0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与血清中同工酶谱有差异,即胸腔积液中LDH同工酶以LDH4、LDH5为主.不同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有不同的表现,尤其在渗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则出现多种改变.典型的表现可分为5种.结论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对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也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腹水中和血液中TP、LDH、IgG、IgA含量的比值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价值。方法 :利用日立 70 6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美国BN - 10 0全自动特种蛋白仪检测积液和血中TP、LDH、IgG、IgA ,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渗出液中TP、LDH、IgG、IgA均值分别为 4 2 .6 0g/L、4 2 4 .0 0U/L、9.2 1g/L、1.6 2g/L ;漏出液中TP、LDH、IgG、IgA均值分别为 8.76g/L、71.4U/L、2 .5 6g/L、0 .5 5g/L ;同时渗出液中各指标与血中的比值分别为 0 .6 1、0 .94、0 .5 1;漏出液中各指标与血中的比值分别为 0 .14、0 .2 3、0 .15、0 .17。且经t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渗出液中TP、LDH、IgG、IgA含量或者是与血中的比值明显高于漏出液 ,其检测对积液性质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同时测定13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与血清 LDH 及其同工酶,并运用单因素和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探讨其在胸水鉴别诊断上的价值。结果表明胸水中 LDH 值有益于渗漏性质的区分,而无助于渗出液良、恶的鉴别,胸水中 LDH_4、LDH_5 与总的LDH 活力变化一致,具有同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A patient on minoxidil developed pericardial and pleural effusions with a high protein content. This finding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view that such effusions in patients taking minoxidil are transudates.  相似文献   

14.
闽产砂仁与山姜的蛋白电泳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药材市场大量存在的砂仁与山姜混用的混乱现象,本研究以蛋白质分子为指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闽产砂仁与山姜的种子进行蛋白电泳图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蛋白电泳图谱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从分子水平对砂仁与山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黄培宁 《广西医学》2003,25(2):163-165
目的:比较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不同病因腹水中的差异,了解其在腹水诊断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同日内测定84例腹水患的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值,并测定腹水比重及乳酸脱氢酶。结果;门脉高压组患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腹水总蛋白,腹水白蛋白,腹水血清总蛋白比值,腹水比重,腹水LDH等六项指标与非门脉高压组患比较均有高度显性差异。而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的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敏感度为95.56%,特异性为97.44%,准确率为96.43%,阳性似然比为37.73,阴性似然比为0.9807,均显高于诊断渗漏出液分类方法的各项指标。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鉴别门脉高压性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wo patients in whom pleurodesis was used for intractable pleural effusion due to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re described. This procedure eliminated the pleural effusion but resulted in accumulation of fluid in other body compartments. Pleurodesis has a limited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pleural transudate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7.
曹香叶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5-1135,1154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蔡县人民医院儿科1996年1月-2007年6月有明确病因的71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①71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38例(53.5%),结核感染16例(22.5%),支原体感染9例(12.7%);非感染疾病8例,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1例,川崎病2例,肾病综合征5例;②44例行胸腔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41例,符合漏出液3例。胸腔积液细胞培养阳性8例,其中肺炎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支原体-IgM(+)3例;③胸腔积液原因随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最多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胸腔积液呈明显化脓性改变,合并肺炎为特征;结核感染中,〉7岁儿童多见;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3岁儿童多见。结论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而感染以化脓、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接受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确诊为单眼或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61人,440只眼,观察黄斑区硬性渗出累及的范围、程度,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FFA检查诊断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retinopathy,BDR)Ⅱ期及Ⅲ期的440只眼中,黄斑区未见硬性渗出者152只眼(34.6%),可辨认出硬性渗出者272只眼(61.8%),16只眼因屈光间质不清而无法辨认(3.6%)。硬性渗出多累及黄斑区1~2个象限(约占40.4%),以颞侧受累多见。中心凹500μm以内无硬性渗出者约为63.9%,其视力>0.5者占50.6%,少量硬性渗出者约为27.6%,视力>0.5者占42.6%,大量硬性渗出者约为4%,视力>0.5者仅占22.9%(P=0.02)。在单眼发生了较严重的硬性渗出的患者中,88%的患者对侧眼硬性渗出程度较轻,双眼硬性渗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硬性渗出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眼底表现,具有中心凹颞侧多见,双眼严重程度不完全对称,严重硬性渗出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发生位置及严重程度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