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穴位按压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中晕厥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59例发生晕厥的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人)和对照组(2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予10%葡萄糖注射液饮服或静脉注射;观察组予以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能有效治疗静脉采血所致的晕厥,且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对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予指压足三里、内关穴配合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不予穴位指压。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插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指压穴位镇痛效果好、无创、安全,可保证结肠镜检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指压攒竹穴治疗肿瘤病人呃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 ,笔者采用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病人 5 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于本科住院的肿瘤呃逆病人 10 8例 ,男 5 5例、女 5 3例 ,年龄 2 2~ 74岁。其中消化系癌 6 5例 ,肺癌 2 1例 ,其他 2 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5 6例、对照组 5 2例。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山莨菪碱 10mg加生理盐水至 4ml,分别注入双侧内关、足三里穴 ,每个穴位注射 1ml,2次 d。治疗组采用指压攒竹穴法 ,即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 ,治疗者用右手拇指、示指分别按压双侧攒竹穴以病人感酸、胀、痛为宜 ,持续 15~ 30m…  相似文献   

4.
指压穴位用于结肠镜检查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对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予指压足三里、内关穴配合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不予穴位指压。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插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指压穴位镇痛效果好、无创、安全,可保证结肠镜检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于足三里穴位封闭对下肢骨折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下肢骨折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腹胀时予肛管排气;观察组应用新斯的明注射液0.5mg于健侧足三里穴封闭。观察两组腹胀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7,P〈0.01)。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下肢骨折腹胀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指压按摩法用于鼻内镜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的4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指压胸肋Ⅰ穴、胸肋Ⅱ穴及岗上穴镇痛.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压按摩法可显著减轻鼻窦炎患儿鼻内镜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80例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间接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能减轻惠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镇痛、镇静基础上,心理和针刺治疗腹部外科术后焦虑的作用。方法:124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后完全清醒2 h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2例)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心理组(62例)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并针刺双侧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结果:两组术后48 h、72 h VAS及SAS评分,心理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及针刺可有效治疗腹部手术后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7-08间安钢总医院收治的42例腹部手术后出现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避开手术切口,分别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气海、关元、太冲(双)穴,施予毫针刺,其中中脘穴、足三里施以温针灸。每次留针及艾灸20~30 min,1次/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针刺部位疼痛、晕针等不良反应及皮肤烫伤等意外。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呃逆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干预,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于入院当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等项目检查;观察组采取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即不系扎止血带,由助手指压、患者握拳协助下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的方法更为安全,能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